夜,虎牢,驛館,侍中王瑒在此下榻,休息一夜,次日再前往洛陽。
因為虎牢和開封之間通了鐵軌,有大量馬車往返,所以城內不缺煤炭,有煤氣工場供氣,於是驛館裡點起煤氣燈,光照十分充足。
王瑒用完晚膳之後,坐在燈旁看拓片。
前不久,洛陽那邊發現不少石經殘片,因為字跡模糊,需要仔細辨認,皇帝便命人將其上文字拓下來,製成拓片,召集有識之士辨別。
於是,有識之士之一的王瑒,和其他人陸續趕往洛陽,辨認石經。
他手上的拓片,就是部分石經殘片上的內容。
經過幾日琢磨,王瑒認為,既然洛陽自漢以來只有過兩套石經(正式的石經),所以可能是正始石經殘片,不可能是熹平石經殘片。
當然,也不排除是墓碑殘片,但可能性不大。
之所以有如此判斷,是因為之前他就參與了熹平石經的鑑別工作。
後漢熹平年間,漢靈帝下令校正儒家經典著作,派蔡邕等人把儒家七經(《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抄刻成石書,歷時八年。
石經刻成之後,共有四十八塊,豎立於洛陽太學門前,史稱“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輛),填塞街陌。”
這些石經,被稱為太學石經,又稱熹平石經。
世事變遷,近五十多年前,梁國將軍陳慶之揮師入魏都洛陽時,這熹平石經依然存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