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華2年夏,天下大旱。
各國暫停兵戈,忙於處理國內災情。
華郡靠近大海,淡水資源也很充足,情況相對好一些。
不過大華國內各州郡災情不容樂觀,尤其元州水資源較少,旱災期間百姓叫苦連天。
往年也常有旱災,每次災情都會造成嚴重損失。
大成國末期,遇到旱災官府會出資購買,並且發放牛羊等牲畜給部分災區百姓,讓他們暫時遷徙到旱情沒那麼嚴重的區域。當然,全國上下那麼多百姓,不可能全都靠這個方法,有時候也會開鑿運河,增強排洪抗旱能力。
開鑿運河,排洪抗旱,寧澤早就在做,以前洪災出現時,便未雨綢繆。
只是今年旱情特別嚴重,過去的抗災手段並不足夠。
為此,寧澤調撥大批資金,在全國範圍內施行打井抗旱的作業。同時持續開鑿運河,妥善分配水資源,雙管齊下。
另一方面,大量製造水車,方便汲水抗旱。
寧澤的抗旱政策效果不錯,對國內旱情產生有效治理,民心穩固。
周、梁、南成三國得知此事,派遣使者趕到大華取經。
雖然四國互相攻伐,逐鹿天下,但百姓無辜。
如今天下百姓收旱情所苦,三國希望大華以百姓為念,共享救災經驗。
劉元香作為大華女皇,對文武百官說道:“天下百姓,俱為朕之子民!當救之。”
寧澤表示同意,這也是劉元香更進一步提升名望的機會。
於是將抗旱經驗盡數傳授三國使者,使其帶回國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