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還是要依靠遼河運送糧草物資,除了吉林船廠,遼東明軍還在巨流河渡口、烏喇等地分別修造船隻,以備運輸之用。
同時,還要在遼河上游的鄧子村、伊屯河流經的伊屯門(伊通縣)等地築倉儲存軍糧。
透過水運運輸物資時,將分春秋兩季用船運至鄧子村糧庫。鄧子村至伊屯門不通水路,需換裝車輛陸路運送。到達伊屯門後,再次裝船沿松花江運到前方。
這一水陸聯運路線如果成功開闢,則解決了北上松花江,乃至黑龍江流域的關鍵問題,將來也會促進東北經濟的發展。
更關鍵的還是黑龍江和圖們江的兩大出海口,可直達倭國長崎、朝鮮釜山,以及國內的各大港口。
其實,皇帝對於東北的開發建設並沒有失去熱情。在他看來,在大災害時期,東北比西北要好,能承載更多的人口。
西北是乾旱,少的持續三五年,多的竟有十幾年。而東北則是寒冷,或許也會出現乾旱,但卻沒有西北那麼嚴重。
在歷史上,乾旱和寒冷應該是同級別的,對農作物的生產造成的損害也是差不多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土豆、玉米、黑麥等抗寒耐旱,甚至是生長期短,對於寒冷的抵禦程度要強上太多。
要知道,西北乾旱如此嚴重,跟生態破壞是分不開的。
從唐朝中後期開始,整個關中平原的過度開發和生態退化就很嚴重,秦嶺的樹木被砍伐殆盡,植被稀少,災害頻繁,使得關中地區退出了歷史舞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