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包括佟養性在內,甚至是努爾哈赤等人,都存著硬挺待變的心思。
如果說是被動,倒也不全對。因為以往發生的事情有不少明證,才讓他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比如熊廷弼的沉浮,比如遼東明軍的糧餉短缺,比如將帥不和造成的漏洞和破綻。
如果沒有這些變化,後金也不會取得那麼大的戰果,在遼東爭戰中佔據優勢。
象薩爾滸之戰,象遼瀋之戰,還有廣寧之戰的前半部分,都是明朝在用人和後勤上出現了失誤,才被後金抓住機會。
而熊廷弼的第一次起復,調兵遣將、嚴加防守,讓後金無機可乘,也只能龜縮不前。
從廣寧之戰的挫敗到現在,明朝方面的佈置相當高明,可也過去了兩年多,時間不短了,也該有些變化了。
哪怕只是明朝的皇帝生出了急躁心理,想著儘快結束戰爭,也必然會在明軍的行動上有所體現。
明軍急攻進取,正是建奴比較希望出現的結果。步步為營,穩固推進,卻是建奴所頭痛,並認為是最難對付的。
退而求其次的話,就是在海州或其他要地,利用堅固城防,採取防守反擊,擊敗明軍。或許,一場勝利能促使明朝皇帝產生誤判,或是明廷朝堂上生變。
總之,後金方面不得不採取有些被動的打法,這也是各種因素結合所造成的。包括兵力、糧草物資,以及統治區的不穩等等。
但建奴顯然並不知道明朝皇帝有多麼穩,更不知道支撐待變和坐以待斃相差不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