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560節

熱門小說推薦

所以,中醫治療的過程中,使得患者產生了更多的sars-cov-2的中和抗體滴度?

這個發現,倒是令人意外。

“我詢問過第一人民醫院的院長,也問過有沒有進行過更加特殊的治療方式,他告訴我,第一人民醫院的患者,用的是陸院士你的中醫治療方案。”

“是。”

“效果很顯著。”

“可以有效控制重症的發生。”

“這還真是不可思議。”

雖然說安院士是生物學的頂尖專家。

不過,都是中醫這一塊,安院士知道的並不多。

在這之前,安院士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中醫可以做到這一點。

但現在,事實放在安院士的面前,安院士不得不承認,而且,隨著中醫治療的推廣。

最新一期的資料上來看,使用了中醫治療方案的幾家醫院,此時患者體內的sars-cov-2的中和抗體滴度也在快速增長。

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陸院士,我們也可以從這個方面著手,透過sars-cov-2的中和抗體滴度和s蛋白氨基酸序列相結合的方式,我們可以採納到疫苗的開發中。”

“安院士,你有把握?”

“這。。。說實話,沒有多大的把握,不過,我覺得這個思路是對的,而且,一旦開發成功的話,可以有效遏制病毒的傳播速度,更好的降低病情程度和風險。”

“安院士,不瞞你說,我一開始就是帶著這樣的目的來的,對了,這是我所整合的一些資料。”

說著陸晨拿出了自己精心整合的第一手資源材料。

而這些材料,對於安院士的團隊來說,受益無窮。

“太好了,我們所欠缺的,正是第一手的相關資料,陸院士,在這裡,我真誠的邀請您加入我們的團隊,我們共同努力。”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第1623章 給全世界好好地上一課

說實話,對於生物科學研究來說,通常一款疫苗從研發到上市要經過漫長的臨床研究和試驗,短則幾年,長則十多年。

這都是常見的案例,可是,這一次,卻是要爭分奪秒。

國內的病毒流行學的專家針對於這一次全新冠狀病毒的分析,是非常悲觀的。

幾乎可以斷定,一旦這一次南城防疫一旦失控,全球大流行將不可避免。

到時候,這就不是一個國家所要面對的情況,而是全世界人類需要面對的問題。

這對於醫學界來說,將是一次極為重大的挑戰。

留給陸晨和安院士的時間並不充裕。

如何能夠把握住僅有的空窗期,研製出第一代疫苗,才是重中之重。

安院士的研究方向,是mrna疫苗。

根據covid的表面的刺突蛋白,生成針對刺突蛋白的抗體。

從安院士先前的研究中,可以發現。

在所有被稱為rna的病毒遺傳物質中,只有一小部分具有如何生成刺突蛋白的指令。

而這些指令轉錄至一系列資訊rna (mrna)上。

對於疫苗,這種遺傳物質將會被置於保護性脂質殼中。

在研究的過程中,安院士發現這種遺傳物質需要受到保護。

“這種遺傳物質非常脆弱,脂質殼看起來像細胞的四周環境。”

“能不能進行突破?”

“很難。”

研究進行到這一步的時候,出現了瓶頸。

倒不是說研究的方向出現了錯誤。

畢竟在安院士看來,mrna疫苗是正確的出路。

只不過,該如何突破這一關,使得疫苗真正能夠在人體產生一定的作用。

才是關鍵所在。

在安院士的預想中,正常人在注射後mrna疫苗後。

疫苗細胞會與人體細胞進行初步的融合,釋放出刺突蛋白生成指令。

一旦成功,mrna到達人體細胞中產生蛋白質的區域。

這樣就能形成有效的抗體。

一旦遇到冠狀病毒的侵入。

人體免疫系統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甄別和進攻。

免疫系統強大的年輕人,說不定可以在所有症狀出來之前,就消滅入侵的病毒。

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則是可以有效降低病毒所帶來的危害。

也就是減輕病症。

畢竟從目前醫院的反饋來看,如果是輕症患者的話,基本上與流行性感冒一致。

控制住死亡率和重症機率,對於國內,乃至全世界來說,未知冠狀病毒就不將可怕。

“陸院士,你怎麼看?”

“研究方向大體上沒有問題,不過。。。”

“不過什麼?”

對於陸晨的問題,安院士顯得非常重視。

畢竟陸晨在醫學領域的地位擺在這裡,在國內,不,就算是在國際臨床醫學中,陸晨都屬於超神的地位。

陸晨的任何一次言論,都有可能在臨床醫學中造成一次巨大的地震。

所以,安院士非常重視陸晨的問題。

“mrna被人體分解,會不會成為疫苗受體基因的一部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也有這方面的擔憂,不過,經過數次試驗,我們暫時還沒有發現這樣的可能。”

“安院士,你所說的,是迄今為止的試驗中,暫時沒有發現,可是,一旦疫苗獲批的話,國內有著將近十四億的人口,這個龐大的數字,隨時可能會出現問題。”

“這。。。”

“秉承著對老百姓負責的前提,這一點,必須要有一個答案,而且,就像是剛剛說的一樣,這一次的全新冠狀病毒,不可能單單在一個國家流傳,一旦發生全世界問題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確保疫苗的安全性。”

“是,這個問題我很明白。”

陸晨所擔心的,是當接種疫苗的正常人,一旦免疫系統識別出刺突蛋白時,它會做出反應併產生抗體。

出現這種反應,並將其視為副作用的一個類別。

“當然,或許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點。”

“這。。。陸院士,你的意思是?”

“一旦抗體儲存該反應的“記憶”,以便在未來接觸病毒時產生作用。”

“嘶。。。”

陸晨的這句話,倒是讓安院士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是啊,陸院士說的沒有錯。

一旦有了反應“記憶”的話,說不定壞事變好事了呢?

這種記憶提供些許針對covid病毒感染的免疫力。

“陸院士,一語驚醒夢中人啊,這樣,我們現在就開展類似的研究。”

“我也可以參與,畢竟這方面,我也有一定的研究。”

“好,太好了。”

事不宜遲,簡單的交流之後,陸晨也很快加入了安院士的研究之中。

而這段時間內,南城的防疫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不得不承認,國內對於這一次的疫情,用盡了全部的力量。

各地醫療團隊已經就位。

新的方艙醫院也已經建成。

這就是中國速度。

為了能夠救治更多的患者,南城各級醫院,開始普及陸晨的中醫治療方案。

透過中醫的基礎治療,重症比例進一步得到了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也加大了醫療裝置的調配工作。

一週的時間,所有的大型醫療裝置送達指定區域。

剛好足夠重症患者的使用。

為了更好的救治感染患者。

國家甚至出動了軍用運輸機,專門用於運輸大型醫療裝置。

【南城挺住,上海來了】

【南城加油,江蘇來了】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