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我真不是明君! 第322節

熱門小說推薦

南寧士兵盡聚腹地中央,二皇子禹若拼死阻攔大周,戰況僵持,雙方相持三月有餘,為鼓舞士氣,南寧太子親征。

永和二年冬。

夏赴陽叫陣,南寧太子策馬迎戰阻敵,遂擒太子,捆於旗杆之上,挾太子以克城,無往不利,連克金、原兩州。

南寧皇宮之中。

禹若一身盔甲沾血,面色冰冷,步伐帶風的從外面回來。

他擋開攔路的侍衛,一路衝進了南寧皇帝的寢宮,盧國公正在這裡哭訴,“請陛下一定要將太子殿下救回來啊!”

盧國公是太子的舅舅,皇后的弟弟。

禹若驟然進來,南寧皇帝皺了皺眉:“朕不是說了,非緊急軍情,不可入內嗎?”

“兒臣帶來的便是緊急軍情。”

南寧皇帝心一凜:“說。”

禹若跪地,沉聲道:“還請父皇下令,射殺太子!”

父皇臥床,大周軍隊勢如破竹,太子代天子親征鼓舞士氣本來是好事,但是那蠢貨千不該萬不該真的把自己至於險境之中,還被大周的將軍生擒。

南寧將士礙於儲君,不敢真的射殺,大周已經攻克腹地的金、原兩州,若再拿下伍州,那後面將是一片坦途,南寧皇城危在旦夕!

若他是太子,早就在被生擒的那一刻,自絕當場,而絕不是任由自己成為把柄,威脅自己的國家!

盧國公大怒:“你竟敢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是不是想趁著太子被抓,你好殺了他,自己有希望繼承皇位?!”

禹若冷冷道:“對比南寧亡國,殺一個太子,有何不可。難道一個太子的性命,比得過萬千百姓,比得過南寧國滅?”

“等到大周的黑龍戰旗真的插在南寧皇城的城牆上,還談什麼繼承皇位?”

他看向龍榻上的皇帝,“請父皇早下裁決!”

南寧境內暴亂四起,大周直逼皇城,禹若不擅長武功,只擅計謀,也被逼得披甲上了戰場。

南寧皇帝還沒說話,盧國公譏嘲道:“南寧多少將士?怎麼會輕易就敗了,你別在這裡妖言惑眾!你娘是北疆人,現在北疆歸了大周,你是不是也算半個大周人?那我是不是可以懷疑你,早有了通敵叛國的心!”

禹若猛地抬頭,眼中擇人慾噬的殺意驚得盧國公心裡一咯噔。

“你、你……!”

禹若不理他,看著南寧皇帝,又說了一句:“請陛下下令,射殺太子!”

南寧皇帝輕咳著,從床上起來,他在寢宮裡走了兩圈,擰眉:“那是朕最喜歡的孩子。”

他走到禹若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殺他的時候,射準一點,別讓他太痛。”

盧國公愕然:“陛下!陛下——”

南寧皇帝:“來人,把盧國公拉出去。”

盧國公被拖了出去。

禹若得了射殺太子的命令,心裡的凝重卻並未減少半分。

他看了眼神色平靜的父皇,南寧除了京城之外,各地都飄滿了對他父皇所作所為的厭惡和討伐。

所幸,他還有點君王果斷,沒有偏執的要保住他那個太子哥哥。

禹若離開了寢宮。

皇宮之中,一片蕭索。

來來往往低頭匆匆走過的宮人們,縱然面容平靜,身上卻都有一種壓抑不住的恐慌氣息。

南寧皇帝在他走後,站在寢宮門口,片刻後,喊道:“再給朕拿些五石散來。”

-

一道又一道的捷報飛回大周。

曲渡邊下令,降者不殺。

永和三年,二月。

大周攻破乾州,距離南寧京城,只有十里之距。

即將攻城之時,徐停鳳叫了停。

夏赴陽道:“不太對勁。”

徐停鳳頷首。

京師重地,天子之榻,他們已經打到了這裡,就絕不會同意南寧投降,然後讓出這片打下來的土地——大周的馬兒踏過的地方,就是大周的地盤了。

天下一統就在眼前,換了他們是南寧之人,必定會聚集全部力量殊死一搏。

徐停鳳等人也做好了耗時間圍殺的準備。

最後一步,寧願慢些,也不容出錯。

“我們到了這裡,竟然沒有遇見阻攔。”

納悶之際,一南寧人縱馬而來,顫巍巍遞上一封國書,“這、這是我們陛下,讓我交給大周皇帝的。”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夏赴陽:“我們應該也能看吧。”

使臣道:“可、可以的。”

夏赴陽開啟國書,原本以為是投降書,但他掃過一眼後,勃然大怒:“這喪盡天良的畜生!!”

-

大周。

皇宮。

一片肅然。

南寧皇帝來的國書上,其實就說了一件事。

他認為,帝王之死,萬人陪葬,於是令護衛京城的五萬士兵,身上都綁了南寧庫存剩下火藥。

訊息封閉,城中不明所以的百姓,都覺得這是天子和士兵在保護他們,老老實實蜷縮在自己家中。

這些百姓加起來,也有數萬人。

南寧皇帝讓曲渡邊做選擇,第一,退兵。

第二,強攻,但他們得到的只有一座死城,一座宏偉的帝王陵墓。

曲渡邊真的很想罵一句癲子神經病。

還宏偉的帝王陵墓……十萬生靈陪葬的墓,不怕被踩死麼。

奚子行:“如果陛下選擇退,南寧皇帝也不一定會放棄他這個計劃,如果陛下選擇不退,史書記載,陛下恐名聲有損。”

但此時若退,著實可惜。

曲渡邊搖搖頭。

當一個註定有爭議的選擇擺在面前的時候,不管怎麼選,都不會完美。

如果他選擇退兵,南寧皇帝依照原計劃行事,後世之人加諸在他身上‘心慈手軟’‘無梟雄之果決’‘浪費將領拼搏功勳’的評價不會少。

如果他不退兵,近十萬百姓性命鋪就最後的大一統之路,‘殘暴’‘冷血’的評價又豈會沒有。

曲渡邊:“傳令至前線,退兵二十里。”

兵部尚書扼腕道:“唉,可惜啊。”

曲渡邊:“大周以正義之師討伐南寧,我們要是也枉顧城中那麼多人命,跟炸燬堤壩的南寧皇帝,沒多少區別。”

南寧皇帝用道德綁架他,曲渡邊便也回了一封國書。

寥寥一句:

[君若自裁於皇城前,平我大周百姓怒火,那麼大周軍隊入京都,不傷百姓一人,不踩棵苗半株。]

帝王受天下供養,為國、為百姓赴難,理所應當。

來送信的大周使臣,不卑不亢,一邊大聲宣讀國書內容,一邊從南寧京城中橫穿而過,把他們陛下所言昭告百姓。

只要本來就有罪的皇帝死了,大周不會傷害任何一個平民百姓。

-

南寧。

禹若走在這座城中。

火藥濃郁的氣息彌散的在空氣裡,士兵們就像是沉默寡言的石頭,有的蜷縮在角落,有的筆直地站在一邊,身上早早綁好了火藥,做好了為國捐軀赴死的準備。

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二殿下。”

“二殿下……”

士兵們看見他來了,努力打起精神來,跟他打招呼。

也有的低聲詢問:“南寧是不是要亡了。”

禹若一個字都答不出來。

百姓們在窗戶上戳出小洞,往外看,露出來的也是一隻只恐懼和惶然的眼睛。

他們懼怕大周計程車兵,懼怕那威力遠超南寧的火藥,更懼怕那能射出長矛,狠狠釘在城牆上的弩箭。

硝煙瀰漫,這座城散發著腐朽衰敗的氣息。

地上爬走的螻蟻,都嗅到了亡國的味道。

禹若心裡像是壓了一座沉重的山。

史書上沒有不消亡的王朝,世人皆說千秋萬代,可王朝更迭是必然的宿命,就好像是一場詛咒,區別只是時間長短。

有賢君明主,則存在時間長,有昏庸君王,則存在時間短。

要是沒有父皇炸燬堤壩,聯手北疆圍殺大周,也不會逼出來一個永和帝。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