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間,世界人口增長到九億,大明朝人口在我治理下增長至六億。”
“不過隨著氣溫開始降低,世界範圍內的自然災害開始增加,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開始降低。”
“除此之外,趙貞吉、胡宗憲、高拱、徐階、嚴世蕃、俞大猷、海瑞等人相繼去世,政治上僅有張居正等人支援我。”
“我執政後期,東北的水患日益嚴重,加上昔年的渤海勳臣逐漸丟失權力,東北輕工業南遷的話題開始出現,但被我給否決了。”
“後來張居正等人病逝,廟堂上壓力越來越大,加上北方輕工業壞賬一堆,地方上災害不斷,在國庫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我只能將北方輕工業南遷。”
“後來,浙黨和燕黨黨爭嚴重,但好在朝廷糧食足夠多,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所以我也就沒有上心常平倉和儲備倉的事情。”
“只是我算的挺好,但是沒算到官商勾結,商人哄抬糧價,加上大食、波斯地區常平倉遭到挪用導致虧空多年,所以大食與波斯地區爆發叛亂。”
“同時印度斯當數千萬難民湧入山南地區,衝突不斷。”
“後來我感覺不對,調戶部官員調查才知道真相,立馬對浙黨下手京察。”
“經過兩年的京察,江南的浙黨官員扶持江南糧商在西洲、印度斯當走私糧食,哄抬西部大食、波斯、山南糧價,我將沈一貫等涉事三千餘名官員發配崑崙洲,涉事商人全部抄家斬首,家眷流配崑崙洲。”
“一場案子過後,國庫因此獲得六千餘萬兩查獲收入,其中三千萬兩則是被我用於平抑波斯、大食等地糧價。”
“此外,我放開了糧食貿易,使得世界各國共舉我為“聖天子”。”
“藉此機會,我與各國使團深入交流,並建立了一個以大明為主導的貿易聯盟。”
“西邊的叛亂很快被我所平定,山南的難民也因為國內的糧價平穩而返回故鄉。”
“西洲和印度斯當各國成為大明的下游工廠,為大明提供足夠便宜的人工。”
朱載坖說著自己的功勞,朱高煦卻越聽越不對勁,他直接問道:
“大明經濟體量起碼二百億,你就抄家六千萬,這點錢能幹嘛?”
“還有,回答我的問題,你死之前的大明常平倉糧和儲備倉糧有沒有查清過,實際有多少?”
朱高煦致命兩個問題把朱載坖給問住了,朱厚照看得一陣火大,直接上腳把朱載坖踹翻在地上:“老祖宗問話呢,答!”
“常平倉……常平倉大約是八千四百餘萬石,儲備倉大概五千二百餘萬石左右。”
得,瞧朱載坖這充滿不確定性的回答,朱高煦直接被氣得深吸了一口氣。
“也就是說,你根本沒查糧倉,所有的資料都只是下面人交給你看的?”
“額……大差不差吧……”朱載坖心虛回答,朱厚照聞言直接抽出革帶:“好個大差不差!”
“爹!爹!”
“別叫我爹!”
朱厚照追著朱載坖抽,朱高煦有些氣血上頭,站在原地半天不動。
朱元璋的笑容收起,臉上表情抽搐。
“朱棣……”
“爹!這可不能怪俺啊,俺都死了快兩百年了!”
“你還好意思開口!都是你的後人!”
朱元璋咆哮著抽出革帶,而這次朱允炆第一時間躲開,朱棣身旁無人,捱了一鞭後立馬跳起來往外跑。
“朱棣!你給我站住!”
“爹!這真的與俺扯不上關係……額啊!”
“你還敢頂嘴!!”
朱元璋追著朱棣抽,朱厚照追著朱載坖抽,朱見深追著朱佑樘抽……
一時間,整個奉天殿成了菜市口,
朱允炆得意的看著眼前一切,朱瞻壑與朱祁鉞則是心虛的看著朱高煦,生怕自家爹(爺爺)動手。
好在朱高煦沉住了氣,兩人才沒被打扁。
倒是朱允炆看了一場好戲,心裡直呼痛快。
“好好好……我就說不可能一直出明君嘛,嘿嘿嘿……朱高煦,你也有今天,哈哈……”
朱允炆忍不住笑出了聲,結果一看到朱高煦在直視自己,他立馬捂住了嘴。
一場鬧劇持續了大半年,這大半年時間裡,朱載坖接任了朱允炆捱打的位置,幾乎每隔幾天就被朱棣、朱厚照、朱見深追著打。
朱標的鬱悶緩解了不少,朱允炆為因此渡過了一段安逸的時光。
幾年後,隨著華光再度降臨,大明的皇帝們都被接引到了皇帝島上。
剛剛落地,朱元璋就被諸多皇帝包圍了起來。“唉,重八賢弟,我早就說過了,哪朝哪代都有意氣風發的時候,可別以為能意氣風發一輩子。”
“重八賢弟,我知道明君中斷了,你很難受,但你往好想想,起碼你的大明超過了二百六十年啊!”
“來,重八賢弟,把你這次降臨兒孫的光榮事蹟與我們說說你,雖然他沒有開疆拓土,但也別太苛責他!”
“重八賢弟啊……”
朱元璋斷斷續續炫耀了二百多年的大明朝,如今卻是遭到了反噬的時候。
劉邦、李世民、劉秀、劉裕、鐵木真等人威脅他陰陽怪氣,弄得他直接抽出革帶,追著朱載坖一頓猛抽。
好不容易熬過皇帝聚會,大約過了五年左右,天空中再度降臨華光。
這次皇帝降臨後,朱棣與朱厚照忐忑不安的等待華光身影變得清晰,朱高煦和朱元璋則是面色鐵青。
大明正處於災害期,新君不過在位十年就駕崩,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華光漸漸消散,從中走出的是一位年紀看上去二十五六的皇帝。
“釴兒,快說說大明怎麼樣了!”
“對,快說!”
朱載坖哭著跑上去抱住了自己兒子,如果朱翊釴不能解決災情問題,他感覺他會被打幾百年。
與朱載坖一起上去的,還有十分著急的朱厚照。
“爹……爺爺?”
朱翊釴沒想到世界上竟然真的有地府,不過作為一個學究,他下意識將地府認為是其它緯度的存在。
“爹您駕崩過後,我便任用孫傳庭、袁可立展開新政推行,同時南澇北旱的現象加劇,官商勾結,哄抬糧價的現象則是屢見不鮮。”
“我聽從孫傳庭和袁可立的建議,先為軍隊增加軍餉,以此保證軍隊不出問題,然後再對內廷動手,將太監查了一遍,查出兩千餘萬財富。”
“彼時寮國、貴州指揮使王崇明等人作亂,北洲衛王也舉兵靖難,大食地區因為官商勾結,資本哄抬糧價而叛亂。”
“面對這些局面,兒臣只能倚重孫傳庭、袁可立來一項項解決。”
“只可惜兒臣年紀太大,最後只來得及解決內部叛亂,還沒來得及收拾大食的叛亂就駕崩了。”
“對了!”說到這裡,朱翊釴有些抱怨的對朱載坖道:“爹,您明明知道無字書裡有災情的描寫,為何不聽我的,儲備抗災糧食!”
面對朱載坖留給自己的爛攤子,朱翊釴可以說彌補的心力交瘁,結果等他即位後才知道,無字書早就提過災情,而自己父親竟然毫無準備。
“我……”朱載坖想說什麼,結果朱厚照直接把他拽起來:“你小子好得很,我生前那幾年你挺會裝啊!”
“爹!你聽我解釋!”朱載坖喊破喉嚨,朱允炆卻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向朱厚照遞了一根革帶。
“解釋?我看是狡辯吧!”
朱厚照毫不留情的追著朱載坖開始猛抽,朱元璋等人聽完朱翊釴的話,也只能嘆息道:
“你做的不錯,總比什麼都不做好多了,接下來就看天意吧。”
“這是太祖爺和太宗爺、世宗爺、高……”
朱佑樘走上前來為朱翊釴介紹,朱翊釴聽後連忙作揖:“參見老祖宗們,請老祖宗們放心,太子朱常清從善如流,一定能解決災情和叛亂問題的!”
“再說吧……”朱元璋嘴角抽搐,他現在已經不敢相信什麼“太子從善如流”的鬼話了。
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朱載坖,心裡氣不打一出來,都加入了抽打朱載坖的隊伍中。
當然,朱高煦和朱翊釴沒有加入進去。
朱高煦有問題詢問朱翊釴,朱翊釴則是礙於朱載坖畢竟是自己親爹而不敢動手。
“小子,說說民間思想有沒有變化?”
“思想?”朱翊釴搖了搖頭:“老祖宗您說的是無字書中的思想吧。”
“如果是書中的思想,那目前還沒有出現,百姓們如今依舊最追憶老祖宗您。”
“是嗎……”朱高煦臉上露出一抹笑容,隨後搖頭輕笑離去,只留下一場鬧劇的奉天殿。
他走出奉天殿後,奉天殿廣場上也早早聚集了隆慶年間降臨的文臣武將。
這些年時間裡,朱高煦與王回、王瑄、楊展、王守仁、王越、王瓊、戚繼光、胡宗憲、張居正、高拱……等人聊的不亦樂乎。
儘管為官時,這群人都有自己的心思,但死後世界裡,眾人也漸漸沒了那麼多心思,只是一門心思的想事情來打發時間。
在朱高煦的指點下,此界民生方面的科技,基本是已經全年超過了人間的科技,想想也不奇怪。
能獲爵的太學勳臣,哪個不是百萬裡挑一的科研天才。
朱高煦提供課題和大致方向,這數百名勳臣前仆後繼的研究,研究速度能超過人間並不奇怪。
哪怕朱高煦沒有專攻軍事科技,但只要地府解除限制,他也能依靠大明在此界的二百餘萬人口,迅速拉出數萬大軍。
當然,這種事情也就是想想,他當皇帝已經當累了,在此界好好擺爛躺平才是他現在最想幹的事情。
哼著小曲,朱高煦向著大明宮的壽寧宮走去。
回到壽寧宮,瞧著坐在院子裡刺繡的郭琰,以及朱瞻圻、朱瞻坦等一堆藩王和后妃,朱高煦舒緩了一口氣:
“人間如何,其實對於來說也只是過去式了。”
他加入到了院子內,而奉天殿上卻依舊雞飛狗跳。
時間一晃,幾年時間如期過去,期間他們去了一趟皇帝島。
由於朱翊釴做的不錯,老朱毫無疑問又秀了一波,然而因為朱翊釴沒有開疆拓土,所以劉邦他們根本不把老朱這套放在心上。
直到朱翊釴降臨十五年後,隨著華光再次降臨大明,老朱他們才重新來了興趣,一擁而上。
降臨的朱常清在朱翊釴的幫助下,很快弄清了局勢,並將自己在位的所作所為,本本分分的交代起來。
“我接任父親的大位後,依舊重用袁可立與孫傳庭、盧象升、曹變蛟、曹文詔等人進行京察和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