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裡,宋孝宗的面色果然有些不好。他倒是知道辛棄疾說得不差,但知道是一回事,被人指著鼻子罵又是一回事啊!他冷哼一聲,也頗覺頭疼了:
“辛卿怎的這樣尖利?朕也知要禦敵,但這不是……”他嘆了口氣,繼續自語:“如今轉修內政,物阜民豐,不是挺好的麼?一旦兵戈起,百姓如何受得?辛卿怎麼就是……不懂呢!”
不懂就算了,還要指桑罵槐含沙射影。他鬱悶極了。
【我們可以把這一句和《南鄉子》參考來看,《南鄉子》的題目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二詞寫於同一地點。在《南鄉子》中,辛棄疾將曹操和劉備拉來做陪襯,認為天下英雄,只有曹劉二人才堪與孫權相抗。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意思有二。
根據《三國志·吳書》的注引,曹、吳二軍對壘之時,曹操見吳軍軍容整肅,當先的首領孫權年輕意氣威風凜凜,端的是人中龍鳳,所以不由得感嘆說:生兒子還得是要像孫權啊,那劉表的兒子,簡直如豬狗一般。】
真·劉表的兒子劉琦劉琮:你罵誰呢???
曹丕和曹植忍不住那目光去看自家老爹,滿眼寫著“爹你還想要個孫權那樣的兒子你是覺得我們這些兒子都不好唄?”
被這樣隱晦譴責的目光直勾勾盯著的曹操有些抹不開臉,那不就是,一時嘴快嗎,怎麼兒子還當真了?
不過,你別說,你還真別說。
曹操回想了一下,只覺孫權確實不錯,年少有為敢想敢做,有個這樣的兒子好像還……挺好的?
江東。
明明是被誇的孫權卻是將桌案一拍,當場黑了臉:“曹賊你欺人太甚!”
什麼“生子當如孫仲謀”,他還不認這個爹呢?多大臉吶?曹賊一定是想佔他的便宜。
【劉表的兒子劉琮,我們前面說過,投降了曹操。雖然曹操和孫權是對手,但很顯然,對這個敵人,曹操是敬佩的,不吝欣賞。
但對主動投降的劉琮,曹操內心卻很是不屑,因為對方毫不抵抗,就這樣將大好河山拱手相送,實在是個無能的懦夫。發現沒有,曹操一面在誇孫權,一面又在罵劉琮。辛棄疾只引用了前半句,但對典故熟悉的人,自然能想到後半句。
所以在這裡,他表面誇孫權,實際上是一語雙關,責罵當朝的主和派都是像劉琮這樣的,豬狗一般的懦夫。
瞭解了這一句,我們再來看本詞的“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感觸就更深了。滿朝豬狗,還有誰能重振國風?】
“罵得好!”
曹操當場叫好。劉琮降他他固然可喜,可正如水鏡所說,不戰請降總是令人不齒的,他更欣賞孫權這樣骨氣剛直的男兒。結果辛棄疾怎麼說來著,那南宋滿朝都是劉琮這樣的懦夫?!這樣的朝廷拿什麼來抵禦強敵?!真是該罵!
唐朝。
李世民的臉也沉了下去:“堂堂中原正統,不思收復,向異族低頭,宋朝皇帝腦子裡在想什麼?”
北宋,汴京。
趙匡胤周圍的氣壓已經低得不能再低,大殿之中侍立的人噤若寒蟬,生怕一不小心便會觸了官家的黴頭。
李府。
聽到這裡的李清照眼睛小小地亮了一下:“這辛棄疾真是個血性男兒!”
李格非臉色頓時一變,四處看了看,這才壓低聲音道:“胡鬧!你知道什麼?小聲些!”
被父親喝止的李清照撇撇嘴,心裡卻對辛棄疾多了幾分讚賞,相應的,對那南宋朝廷就頗有微詞了。
這邊各自點評,南宋那些主和派卻是當場炸開了鍋。人活一張臉,當著全天下人的面被指著鼻子罵,他們哪受得了?當場攻訐起來:
“豎子無禮!安敢如此辱罵我等?!”
“宋金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議和不過費些錢財,南境自可安息。那辛棄疾不識官家與我等苦心,反而一意辱罵,端的不得人子!”
“隆興之日,我朝亦曾率軍北伐,可結果呢?打不過啊!金人哪是那麼好打的?這是拿國運作賭!”
“辛棄疾一歸正人爾,居心叵測!”
……
另一邊,主戰派的諸人卻是拊掌再三,一邊在心中大讚辛棄疾罵得好,一邊又忍不住撫膺長嘆。唉!哪怕他們的君王是孫權呢?
【接下來,辛棄疾又將目光投向了劉裕。劉裕出生在京口,作為劉宋王朝的建立者,南北朝風雲人物之一,劉裕當然也是後人懷念的物件。
斜暉落在長滿草樹的尋常巷陌,人們說,那裡曾是劉裕住過的地方。尋常巷陌,說明劉裕少時卑微。前面我們也講過,說劉裕當年像劉備一樣賣過草鞋。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的態度更加明顯。看註釋,這是在追憶劉裕曾兩次北伐的事。劉裕代東晉自立,也是南方政權,同樣有志收復北方失地。他是這麼想的,也這麼做了。兩次北伐,滅燕、秦而復長安、洛陽,幾近克復中原。】
劉宋。
劉裕臉上的笑怎麼也忍不住。雖然不是第一次聽水鏡誇他了,但好話誰會嫌多呢?他放鬆姿態,將腰背略略靠在並不奢華的座椅上,微沉了聲道:
“異族肆虐中原,虜我百姓,亂我疆土。如此深仇,漢人自當奮勇。如今兩京收復,林邑亦在不日前稱臣,諸卿認為,下一步應當如何?”
司空徐羨之自是明白他的意思,當即出列道:“依著先前水鏡的指引,陛下內政已明,臣以為,陛下可厲兵秣馬,再圖北魏,以求光復。”
“可是陛下……”
有人遲疑,他們可還記得,那水鏡說,從南打到北,成功的只有後來的朱八八,這說明他們的陛下,沒有克復中原啊!
【辛棄疾寫劉裕,自然是在讚揚他的功績。如果我們仍是用置換法,可以將劉裕置換成辛棄疾,即他是在自我剖白,表明雖然自己出身卑微,但仍願為國效力。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劉裕出自“尋常巷陌”,卻仍有“氣吞萬里如虎”之概,敢於向異族亮劍。南宋朝堂滿堂朱紫,卻甘願在金人的鐵蹄下俯首稱臣,諷刺意味不可謂不濃烈。】
水鏡下,許多宋人羞愧地低下了頭,而那些主和派卻像被戳中了肺管子似的,毫無風度地破口大罵起來。
皇宮。
宋孝宗握著拳面沉如水,他不是太上皇那般人物,他的心裡是想著強宋的,不然即位之初也不會阻止北伐了。
只是隆興一戰到底是讓他遲疑了,他轉而接受和議,主修內政。可這首《永遇樂》言辭沉痛懇切,辛棄疾又是他看重的人才,更兼楚棠言辭犀利,言語間竟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思。他有些吃不準了,是不是時下對金人的做法,錯了?
另一邊。
太上皇趙構擰著眉斥責:“打打打,打得過金人麼?見天地叫囂,萬一金人真打過來了,是想朕也跟著去北狩嗎?”
想起當年奔逃的經歷,趙構的眼裡劃過一絲深深的恐懼。
【其實坦白來說,孫權之英雄,僅僅是能保全江東罷了。劉裕是比他更進一步的,因為劉裕能劍指中原、氣吞萬里,所以辛棄疾的讚揚意味更濃。
其實想想也挺可惜,歷史上的劉裕到底也沒有成功,他在登基後不過幾年就因病去世了,北魏之伐,到底沒有成行。】
“陛下!”
陡然聽得這一訊息的劉宋皇庭一片譁然,連隱居潯陽的陶淵明也忍不住微微起身,神情錯愕又複雜。
皇宮。
劉裕坐直身體,嘴唇動了動:“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他還以為是他劉宋軍隊到底不敵北方異族,原來……竟是自己的身體拖了後腿!他一時竟有些怨了:
“怎奈……天不假年。”
“陛下!”
徐羨之等人眼睛都紅了。他們為什麼願意跟隨劉裕,不過是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圖強北歸的希望。可偏偏,竟是因病去世,難道老天也站在了異族那邊嗎?
被眾人注視著地劉裕深吸一口氣,臉色幾經變換,最終肅了面容,扶案起身,威嚴的目光一一掃視過堂下殷殷臣子,語氣低沉:
“眾卿,朕起於行伍,廿年間征伐不斷,破桓玄、討劉毅,吞荊揚、復兩京。朕雖不才,衣冠南渡之恥,祖逖、劉琨之志,未敢忘也。陶潛斥朕篡晉,後人記朕之功。朕亦明瞭,可堪記頌者,唯克復之壯心。”
“陛下的意思是……”檀道濟若有所思。
劉裕甩袖負手:“天既不與,朕便與天爭!”他眼神犀利,斬釘截鐵道:“朕在此立誓,必將竭盡全力,光復神州!”
在行伍中淬鍊出來的君主自有一派肅殺之氣:“辛棄疾既贊朕‘氣吞萬里如虎’,朕當然要讓後人看看,朕是如何虎步中原!”
【按理說,孫、劉二人都有些悲劇,但他們的抵抗與不屈卻是將之染上了一層悲壯意味,辛棄疾讚揚這二人,實際也是在暗示自己報國的決心。然而,同為南方政權,南宋一意逃避苟安,與孫、劉之奮起抗爭相比,自然是相形見絀了,所以詞中又流露出詞人深沉的悲哀。】
“不是,”劉徹看不懂了,桌子拍得震天響,“這南宋朝廷難道是沒人嗎?”
滿朝文武找不出個有骨氣的?
哦,辛棄疾除外。
唐朝。
一應文人紛紛搖頭,原以為那日所看杜工部之詩已經足夠沉痛,不曾想辛詞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唉!”
劉禹錫重重地嘆了一口氣,他想起自己曾作的“金陵五題”,他感嘆著六朝如夢、物是人非,識盡變遷之感、盈虛之數,可那畢竟是後人超脫之慨而辛棄疾,他登山攬勝,看的是古蹟,眼裡心裡卻俱是當朝事。惜哉?痛哉!
北宋。
趙匡胤的眉死死皺在一起,手捏得咯吱作響,只恨不能將那不肖子孫一腳從皇位上踹下來。
另一邊,歐、蘇、王、曾諸文人也沉著臉沒有說話。後代的歷史太過沉重,沉重到哪怕只是詞裡窺到的小小一角,都幾乎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李清照也斂了神色,她想起那首《聲聲慢》,心中不好的預感愈發強烈。到底發生了什麼,才會讓她寫出那樣愁緒難解的詞?
南宋,京師。
辛棄疾苦笑一聲,一杯接一杯地往嘴裡灌酒,彷彿這樣就可以麻痺那些或憤或怨的情緒。安靜的夜空下,只有水鏡的聲音尚且尋常。
【接著來看下一個典故——元嘉倉皇北顧。元嘉,是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代指劉義隆。說他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後面這個“封狼居胥。”這個大家應該很熟悉啦,說的是漢朝的冠軍侯,天降神兵霍去病。】
“砰——”
未央宮裡,劉徹的杯盞重重地頓桌案上。
“去病?!”
第83章 永遇樂、聲聲慢4
莫說是劉徹,便是被提名的霍去病本人也愣住了。少年人雖然熱烈張揚,但到底年歲尚幼,猛然聽到這個訊息人還有點懵,下意識地看向自家舅舅:
“說的是……我?”
衛青同樣愣了愣,舅甥倆驚疑不定地對視。雖然但是,結合上下文,去病出現在這裡,有點嚇人啊!
果然,有人沉不住氣先開口了:“草草,意為輕率。難道說……”霍去病年輕氣盛草率出兵被匈奴打得倉皇逃竄?!這封狼居胥的代價有點大啊!
“住嘴!”
劉徹沉聲一喝,銳利的目光箭一般的射了過去,直把剛剛說話的那個大臣看得低下頭,冷汗直冒。
未央宮一時針落可聞,他們甚至不曾意識到楚棠陡然歡快了幾l分的語氣。
【飲馬翰海,封狼居山。這是大家最熟知的霍去病的功績。作為古代八大戰神之一,霍去病的一生可謂是令人側目。
十七歲跟著他舅舅衛青遠征漠南,在其他幾l路兵馬戰績寥寥的情況下,帶著八百騎兵奔襲幾l百里,直搗匈奴大營,斬首兩千多人,似乎還順便順便俘虜了單于的一個叔父吧!】
哦豁!
劉徹精神一振,隨機哈哈大笑起來:“好!去病,好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