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質,任飄蓬。
淮陰。
劉採春眼眶微紅,她是一個歌女,跟著戲班子唱一些參軍戲,在江淮一帶頗受追捧。
她是幸運的,她的丈夫與她同是伶人,夫妻一人不用受分離之苦,可若是有朝一日她容顏不再,歌喉也不復之前清亮了呢?藝中女子何其悲哀,一朝春去,剩下的盡是蕭瑟秋時。
她低眉,唱起自己盛極一時的歌:“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第54章 琵琶行4
【大家應該很容易將樂曲的起伏與第三段所述的琵琶女的身世對應上,琵琶女“轉軸撥絃三兩聲”,拉開了樂曲序幕,“弦弦掩抑聲聲思”,每一個音符都訴說著她一生的心事。
開始時,絃音跳躍,歡快而又愉悅,或許她想起了自己年少時的輝煌恣意——“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緊接著絃聲轉澀,她的情緒忽而低落下來,想到“弟走從軍阿姨死”,曾經的親人好友個個離去,她自己也是“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庭零落,只好嫁給一個商人,曾經風華無限的琵琶手,轉瞬已經寂寂無名,不由得讓她生出無限的“幽愁暗恨”;
絃音忽轉,伴隨著“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鏗然之聲,她的內心也轉向對“商人重利輕別離”的控訴,對自己淪落命運的控訴。
這裡我們同樣可以用來折線圖表示她的情感走向,序幕拉開,對應序曲的基調;妙齡時風光無限,縱情歡暢;“老大”後門庭冷落,寂寂寥寥;獨守空閨時憤懣不平,怨嘆不公;
忽憶少年事時夢醒神傷,悲傷不已,同樣經歷了一個起始→升→降→升→降的變化。起伏變幻的琵琶曲裡,蘊含著她一生的情愫。】
唐朝。
白行簡感嘆再三:“真是一個苦命的女子。”
從“名屬教坊第一部 ”到“夢啼妝淚紅闌干”,命運之翻覆真令人無限唏噓,這些女子為什麼不能結局圓滿呢?白行簡又嘆又憐,想起馮夢龍那日交的作業,他忽然靈光一閃:
“我想到下一本傳奇要寫什麼了!”
“寫什麼?”白居易饒有興趣地問。
“便寫一個裡坊女子,邂逅風流少年,待生資財耗盡,為生計計便棄他而去。後見生之寥落,又決意從良,親身照料於他。其後生連中科舉登官及第,顯耀門庭,女子顧忌二人身份不相匹配,心生去意,然生執意不肯,情深不改,親娶她為妻,而後女子夫榮子貴、榮耀加身,滿門清華。便欲藉此文,使天下人知倡女亦有節行。”
“好!妙!”白居易聽完連聲讚歎,“情致跌宕奇思妙想,倡女而為榮門,更是古之未聞,吾弟大才,快快寫來!”
得到兄長肯定的白行簡志得意滿,神情振奮道:“我今夜便構意章程!”
三國。
不同於白行簡的激動,曹植卻是悠悠哀嘆,不僅是因為琵琶女悲慘的身世,他有些自傷其類了。
楚棠曾說,他的一生以建安二十五年他哥繼位為界,前期縱馬恣意少年郎,一身報國壯志,後期遭到兄弟、侄子監視,惶惶不可終日,這和琵琶女先時被人追捧,後來獨守空船黯然神傷有什麼區別?
想到這裡,他頗為怨念地再次看了旁邊的兄長一眼,現在才是建安十三年,他已經感受到建安二十五年在之後的悲哀了。
猶自沉浸在優美詩境中的曹丕:?四弟近來可是……病了?
主位的曹操倒是福至心靈般看懂了點苗頭,一顆老父親般的心又痛了起來,兒l子真是難養啊。
【昔日年輕貌美,而今年長色衰;昔日百般受追捧,今日獨守空船;昔日歡樂恣意,今日寂寥悲傷。強烈的今昔對比間,我看可以看到一個封建時代孤獨漂泊的弱女子形象,這個弱女子的遭際讓詩人嘆息不已,竟至於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琵琶女為何會讓詩人產生這樣強烈的共鳴?】
終究是說到這裡了。元稹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微微嘆息:“由人觀己,一支曲、一番訴,卻是勾起了天涯人的貶謫之悲。”
【白居易很貼心,在詩前寫了一段小序,交代寫作緣由,我們回過去看一下。
“元和十年,予左遷江州司馬。”大家做過文言文閱讀,遷表示官職變動,右遷是升官,左遷就是貶官,比如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還惦記著給蘇軾寫和詩的韓愈:???我又被貶了?
好吧,已經習慣了。入仕至今,他因性情剛直,得罪了不少權貴,所以屢遭貶謫,大概後來的他,又得罪了某位權貴吧?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就是第二年,這是他來江州的第二個年頭。剩下的詩裡面都有寫,就不再贅述,注意一個特殊句式: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這是一個狀語後置,正常句式是嘗於穆、曹二善才學琵琶,大家翻譯特殊句式的時候要把它調整成正常語序再翻譯哦!】
北宋。
蘇軾很有研究精神:“先前看《故都的秋》之時,便覺後世句法與今截然不同,想必他們都習慣了新文學的句法,所以將古文之句目為特殊吧?”
蘇轍點頭:“應是如此,楚姑娘所說的閱讀理解,看來除卻理解詩文深意,還包括句法詞法?倒是與我們的小學有些類似了。”
古代所謂小學,是經學上的一科,包括釋音、釋義、釋形,也是為學的基礎。
蘇軾頷首,哪怕是他們學古代典籍,亦需從認字、句讀入手,這樣的安排並無問題。但是……想到楚棠之前強調過的錯字,蘇軾的嘴角忍不住微微翹了起來,他有一個預感,這個特殊句式,定是難倒了後世更多學子。
【看到最後幾句。“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之意。”出官就是京官被貶往地方任職;感斯人言是感於斯人言的省略。
他說我被貶至今已經是第二個年頭了,一直恬然自適過著自己的日子,也不覺什麼怨艾悲苦,直到今天聽了你的一番訴說,才忽然生出了貶謫的哀傷。何以至此?我們看詩,白居易和琵琶女的經歷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水鏡上出現了第四段的內容,“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難怪如此。”
一段讀罷,杜甫感慨著:“本為京官,仕途順達,一夕遭貶,身上又是患病,遙想舊日種種,形勢翻覆間豈會無有悲哀之意。”
“仕途難料啊!”
李白飲下一口酒,包括他在內,水鏡中提到的詩人俱是鬱郁不得志,哪怕豪如魏武,亦是難以完成統一天下之夙願,難道傳世的代價,便是百般磋磨嗎?他難得有幾分感傷。
【白居易說,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琵琶女在京都,是色藝雙絕,“一曲紅綃不知數”,白居易在京都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史載,白居易少時苦讀,參加科考之後,“十年之間,三科登第,名人重爾,跡升清貴。”仕途比李白杜甫順暢了不止一點,連中唐大佬韓愈都比不過他。】
李白杜甫韓愈:???扎心了小娘子。
韓愈想到這也頗為怨念,他曾經參加了三次進士考試,均是失敗,第四次才得以考中;考中進士後,他又三次參加吏部的博學鴻詞科考試,無一例外均未考中,白居易這種三科登第的經歷豈止是比他好了一點?
韓愈有些辛酸,又有些高興,白居易是個人才他早就知道,朝堂多了這樣一位賢才之士,是國朝之幸。
可是,白居易怎麼就被貶了呢?自己怎麼就又被貶了呢?!
太極宮。
李世民聽到白居易耀人的簡歷也不由得目露讚許:“一次便難,白居易竟能三科登第,可見才華橫溢。”
嬴政和劉徹聞言也是在心裡點頭,是個有才的。這樣有才能的一個人,怎麼就被貶了呢?他們和韓愈想到一起了。
【說起來,白居易和韓愈作為中唐兩大詩派的扛鼎人物,同朝為官近二十年都沒有交往記錄,直到韓愈晚年才有了些詩詞唱和,難道前幾十年他們沒有get到彼此的人格魅力?】
白居易:???
韓愈:???
這種私人關係難道也值得探究嗎?
終南山。
李白失笑,後世的有些關注點真是異於常人。
【元白詩派抑李揚杜,白居易還寫文章嘴過李白的詩風雅比興十不存一,韓愈很喜歡李白,是李杜雙擔,莫非他倆是因為自家偶像所以各自看不順眼?】
李白吃瓜的笑容凝固在臉上:怎麼還能和我扯上關係?
白居易:我現在還沒嘴你這小娘子能不能不要隨意揣測?
他只是在心裡構思了一下,根本來不及寫出來就在前幾課被劇透了一臉,他還怎麼寫?
韓愈府中。
妻子盧氏饒有興趣地推了推丈夫的肩膀:“夫君,真是因為如此麼?”
韓愈無奈了:“夫人怎麼也這樣調侃,且不說那白樂天如今未曾寫這樣的文章,便是寫了,我之遷怒,又豈是君子所為?”
【李白和王維也沒什麼交集,按理說,兩人同時,又都是當時的頂流,還有共同好友孟浩然,二人又都拜訪過玉真公主,明明有一百次交往的機會,偏偏就是沒有,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李白:……
一旁的杜甫忍笑:“似乎確實未見太白兄與王摩詰交遊。”
李白表情平靜:“交遊一事因緣際會,各隨心意,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另一邊,萬萬沒想到還能cue到自己的王維:……
未曾相交便未曾相交,後世怎麼連這等小事都要探詢。
王摩詰心細如髮,電光火石間想起楚棠之前的言語,忽然有所明悟:文人私交,在後世眼中,不會也是“八卦”中的一類吧?
【歷史上還記載了有關白居易的一個小故事,說他初到京師時,拜訪名重一時名士顧況,顧況看到他的名字出言調侃,說,長安的米價很貴,你想在這裡住下來可不那麼容易。然而等他開啟白居易呈上的詩卻是翻然讚賞,誇耀道:
“能寫出這樣的詩,在長安住下來還是很容易的。”白居易送上的詩正是那首《賦得古原草送別》。】
眾人的興趣一下子被提起來了,紛紛想知道到底是什麼詩才會讓人說出這樣一番話。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詩歌原文被放了出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東晉。
謝靈運於廊亭讀到了這首清淡的小詩,一雙眼睛越來越亮。即使早已見識到了唐人的手筆,他仍然會一次次為他們的詩作所驚歎:
“此詩初讀只覺平平無奇,細品之下卻是大有深意,草木歲歲枯榮,縱有火燒殘,來歲春日仍會有新芽長出,欣欣向榮、生生不息之理自蘊含其間,如此才是天然之詩!”
自孫綽、許詢起始,時下盛行玄言之詩,於詩語之間寄託玄理,卻形象全無。他自得於自己的詩,以記遊發端,摹山川勝景,而後道德窮通之理,可在這首詩的對比下,他詩作結尾續上的玄言是何等相形見絀?
唐朝。
隱居茅山的顧況再次聽得這一樁舊事,唇角浮現起幾分淺淡的微笑。他素來輕狂,看到白居易的名字忍不住出於調侃,直到看得帖上之詩,才識得眼前才俊。他以為白居易詩才已是佳絕,可今日讀到《琵琶行》才知曉,當真有人一支筆足矣移人。
“有詩如此,何止在長安居易,便是天下亦可去得!”
連各朝名家都讚歎不已,更不用說天下百姓了。白居易的詩本就通曉平易,“離離原上草”幾句更是明白如話,彷彿童謠一般從口中說出,卻又蘊含哲理。最重要的是,它短啊!比《琵琶行》短上太多太多了!
這樣淺近好讀的詩句一下子便受到了市井百姓的青睞,連垂髫童子都能幾遍成誦,一時之間,蔚然成風。
【可以說,白居易三科登第,初步證明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又憑絕佳的詩才得到了大佬賞識,可謂是長安的新晉頂流,名滿京城,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是後來呢?琵琶女年老色衰,“老大嫁作商人婦”,詩人也因為觸怒皇帝,被貶出長安。他們都是曾經輝煌的京都子,現在俱成了潯陽江上的落寞人,命運何其相似?
和京中相比,潯陽是什麼樣的呢?“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沒有音樂,地方也太潮溼了,溼氣重對身體不好,可能白居易就是有點水土不服,所以才病了的吧。
生病的人總是脆弱的,更何況他日日夜夜聽到的是什麼呢?“杜鵑啼血猿哀鳴。”猿前面講過了,杜鵑也是悲啼之鳥,傳說杜鵑鳥啼叫的時候,會從嘴裡淌出血來,聲音極其悲切。
難道就沒山歌村笛之類的可以解頤嗎?“嘔啞嘲哳難為聽。”他在潯陽連個解悶的都沒有。這裡埋了個小心機,照應上了前面的“舉酒欲飲無管絃”,也側面凸顯了琵琶女的難得,這樣,一整篇都統攝到音樂裡了。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一番話娓娓道來,既說清了自己的感慨,又表達了對琵琶女的讚賞,情致委婉、平易流暢。
這一段也是考試的重點,大家一定要高亮注意哦!尤其是“嘔啞嘲哳”四個字,劃重點!!!】
院子裡,白居易的表情頓了頓:“這四個字也沒有那麼容易寫錯吧?”也值得這樣單獨劃重點嗎?
學霸的思維高度永遠和普通人不在同一個水平。
一旁的白行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