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37節

熱門小說推薦

他突然覺得自己與這一眾友人俱是同病相憐。

杜甫也聽過孔巢父之名,聞言也是感嘆:“李林甫奸小誤國,希望陛下能有所醒悟吧!”

【承載著無數士子青雲夢的考試就這麼荒唐地宣告落幕,可杜甫此時已經三十五歲了,這是他第二次科考失敗,二戰的心態和一戰是不同的,人到中年,父親去世,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再也不能像當年那樣考不中便瀟灑地出去漫遊了。】

剛剛被罵了一臉的杜閒瞬間呆滯:“爹,我死了……”

杜審言也是一愣,任誰聽到自己兒子的死訊也要恍惚一下,這麼大個兒子就死了???

杜審言沉默好久,才氣呼呼甩出一句:“都怪李林甫!”

只是這話,聽著到底是有些蒼白。他心裡也明白,這事,不止怪李林甫。

【科舉失敗,他只好另尋他路,開始干謁權貴,但這條路同樣走得艱難。杜甫後來記載自己這段經歷,是“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他在鮮花著錦承載無數人夢想的長安,親眼見證了一場幻滅。

天寶九年,蹭蹬的杜甫等來了一個機會。這年十月,恰逢國家的郊廟禮,他看準時機,給唐玄宗獻上三大賦。唐玄宗一看,好傢伙,人才啊!當場拍板單獨給杜甫開設一場考試,這可是少見的殊榮,一時之間,整個長安都傳遍了。杜甫寫當時的景象是“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那個意氣風發的杜甫又回來了。】

安史之亂前的眾人都鬆了口氣,還好;安史之亂後的文士卻是嘆息地搖頭,慘啊!

【天子作保,杜甫這場考試進行得很順利,皇帝命他待制集賢院。但是,在後面的選官考試中,杜甫又又叒遇到了李林甫!好吧,一山不容二“甫”,他又落選了。】

李世民氣急:“這李林甫真是個小人!”

杜審言摩拳擦掌,很好,更想揍人了。

【杜甫在長安蹉跎許久,才被授予了一個河西尉的小官,主要工作就是拜迎長官、盤剝百姓。高適在《封丘作》中也抒發過類似的苦悶,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杜甫、高適、李白是好朋友,他們的心性其實也蠻像。】

李杜二人俱是眼前一亮:“高適的《燕歌行》寫得好啊!”

“不過此時我等於他並未謀面,想來該是以後?也不知是何時,真有些期待。”

杜甫對高適的詩很有好感,尤其是水鏡提到的這句,簡直有共鳴極了!他覺得高適一定是個心懷理想又正直愛民的好官。

李白一生愛好交友,也跟著點頭:“高適才名我亦有所聽聞,不過楚姑娘說我們是好友,相遇就只是時間問題,順其自然吧!”

宋州。

友人紛紛祝賀:“和李杜這樣的大詩人做朋友,高兄的詩一定也名揚後世了吧!苟富貴勿相忘啊!”

高適謙虛地擺擺手,但嘴角卻瘋狂上揚。拜託,那可是李杜誒!有水鏡加持後,他們的名聲簡直如日中天,自己竟然能和這樣的名人做朋友。

【但是現在看到高適我總會忍不住想起後來李白因附逆永王入獄,找高適幫忙,高適十動然拒的事。高適,你真是始亂終棄到人盡皆知啊!】

啊這……

友人刷刷刷抬頭看高適,內心對前一秒那句“苟富貴,勿相忘”的信任度啪啪啪往下掉。

高適被看得百口莫辯,上揚的嘴角僵住,只覺得自己左臉寫著“始亂”,右臉寫著“終棄”,尷尬極了,以後見面了可怎麼辦啊!

洛陽。

杜甫遲疑道:“太白兄……”

李白笑著搖搖頭:“沒事,他幫我本就是情分,如水鏡所說,我當時犯的是謀反的罪,人人避之不及,他不願出手也是人之常情。”

【不過他對杜甫還行,挺照顧他的。說到這就扯遠了,我們繼續講杜甫。】

高適鬆了口氣,幸好不說了。

【杜甫當然不願意昧著良心做這種官,直接請辭了,改去做了個兵械倉庫的保安,小是小了點,但不用剝削百姓了。在赴任之前,杜甫回了趟奉先,看望自己的老婆孩子,卻不想是“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他一歲不到的小兒子,活活餓死了。】

餓死了。

眾人一窒,怎麼會這樣,半生奔波宦海浮沉,回家看望妻兒,迎接自己的卻是兒子的死訊,這是什麼人間慘劇!

許多女孩子忍不住流出了眼淚,這樣的大詩人,怎麼會這麼苦呢?

天下文士同樣嘆息,得志只是幸事,不得志才是常態,可是杜甫明明有機會,如果李林甫沒有從中作梗,杜甫順利地透過考試做了官,接來家小,他的兒子是不是不會餓死?

“李林甫真不是個東西啊!”

他們不敢罵皇帝,只好將火力對準李林甫。

【我們無法想象這是怎樣的痛苦,數年漂泊、仕途落寞、煌煌帝國之下的危機……杜甫悲難自抑,他將滿腔悲憤化為詩章,千古名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噴薄而出。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的喊聲振聾發聵。】

水鏡上出現了詩作原文,眾人忍不住倒抽一口涼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何等辛辣的諷刺?!

奉天殿。

朱元璋搖頭嘆息:“咱當年給地主放牛的時候,看到他們一個個綾羅綢緞、山珍海味,他們都那麼有錢了,卻還要苛待咱這些窮人,歷朝歷代權門豪家揮霍不知凡幾,誰看到老百姓受了多少苦啊!”

太極宮。

李世民也是心驚,他素來愛民如子,聽的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道理,杜甫這幾句詩簡直將血淋淋的現實抖在他的面前,他已經無暇去罵李隆基了,年輕時曾看過的黎民苦難一幕幕浮現在他面前,他開始反思:

“杜甫此詩,說的不只是那天寶年,朕的治下是否‘路有凍死骨’的情況下?這首詩,發人警醒啊!”

他讓侍臣趕緊將這首詩抄下來,準備掛在寢殿時時誦讀,提醒自己勿忘百姓疾苦。

興慶宮。

李隆基卻是惱羞成怒:“什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我大唐糧稻充足國力強盛,杜甫他莫不是在抹黑朝廷!”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小臣無知,您莫要氣壞身子。”

高力士連忙勸撫,心裡卻是暗自心驚,陛下和以前,真是大不一樣了。

【在這首五言詩裡,他再也沒有《望嶽》那樣的意氣風發,他見到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驪山尋歡作樂,無數權貴衣帶飄香,觥籌交錯醉生夢死,而繁華之下是黎民百姓深深的血淚。

杜甫說今年秋天收成還不錯,怎麼還會餓死人呢?

他又開始反思,“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我尚且有官身,既不用服役,又不用交租納稅,尚且難逃這樣悲慘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又有多少辛酸呢?想想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無立身之所;戍守邊關的戰士,缺衣少穿,凍死餓死的,豈止是我一個人的兒子?】

未央宮。

劉徹微微撥出一口氣,語帶嘆息:“朕知道杜甫為什麼被稱作詩聖了。”

他明明已經遭受喪子之痛,卻能推己及人,從自己一身的遭遇聯想到天下萬姓的遭遇,這是孔、孟一樣的悲憫。

司馬相如亦是默然,他覺得自己實在是不自量力,杜甫被稱為詩聖,不只是因為他的詩寫得好,亦是因為這份同比聖人的心性,他眼中看到萬姓的悲苦,也敢在詩中辛辣的諷刺。他想起水鏡中講到他的賦時,提到的“勸百諷一”的評價,這樣的作品,又怎麼能被人稱為聖?

太極宮。

李世民忍不住哭了出來,他說不清自己是在哭杜甫的經歷,還是在哭百姓的慘狀,這都是他大唐的子民啊!

“李隆基,枉為人君!”

夔州。

年邁的杜甫聽水鏡提起王師,忍不住佝僂著身子,眼中落下渾濁的淚水。幼子的夭折一直是他心中的隱痛,而家中的慘狀與路上所見之景重合,更加使他場內煎熬。可是,當時的自己怎麼會想到,那路有凍死骨的景況,竟然只是尋常的序曲呢?

【大家會發現,杜甫的詩已經有了微妙地轉變,少年意氣潛藏了,注入了深沉的悲哀,以詩寫史的創舉開始了,文學史再次輝煌。

《五百字》中的慘狀已然觸目驚心,而彼時的杜甫沒有想到,他往後的詩裡,會記錄更多悲哀。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承平百年,內地不聞兵戈之聲,一時竟無力抵抗,河北、洛陽,長安相繼失陷,李隆基與楊貴妃倉皇逃竄,煌煌大唐,大廈忽傾。】

太極宮。

李世民霍然起立:“長安丟了?李隆基跑了?!大唐軍隊竟如此不堪一擊!李隆基個混賬到底在做什麼?!”

咸陽。

嬴政甩袖:“廢物。”

始皇帝起自亂世,征伐六國,無法理解這種被叛軍逼得落荒而逃的行為,他覺得迷惑:

“楚棠曾說那唐朝是盛世,即使李隆基昏聵,也不至於被叛軍壓著打,怎麼會陷落得如此之快?”

難道是紙糊的盛世不成?他陷入沉思。

興慶宮。

李隆基又驚又怒:“這不可能!不可能!什麼叛軍能攻入長安,朕的軍隊是吃乾飯的嗎?!”

高力士趕緊上前安撫:“陛下息怒,一切為時不晚,如今還是天寶初年啊!”

“對,一切還早,”李隆基反應過來,他此時還沒有全然昏聵,皇權危急讓他迅速清醒過來,立即道,“目前是要搞清楚上面說的安史到底是誰。”

高力士也在思考,叫安史的人沒聽說過,但如果安史是兩個人……他忽然靈光一閃:“陛下,莫非那安字,是指安祿山?”

“安祿山?不可能!朕之前才封他為平盧節度使,他對朕忠心耿耿,多有孝敬,怎麼可能謀反?”

作者有話要說:1.嫫母衣錦,西施負薪——李白《鳴皋歌送岑徵君》

2.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杜甫《莫相疑行》

3.《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真的太慘了,寫得想哭嗐,感覺怎麼寫杜甫都是淺薄,他太偉大了。

4.一山不容二甫是在評論區看到的陰間笑話hhhh大家都太有才了

第38章 登高5

【京師陷落,杜甫倉皇避難,路途艱難停在鄜州。國家動盪,普通百姓受到的苦,要多到數倍。他掛念著自己離亂中的妻子與孩子,杜甫與妻子聚少離多,但內心對她無疑是非常深愛的,他說,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他設想妻子獨望月輪,思念在遠方的他,而稚子天真,不知母親的深憶。其實哪裡是妻子想他呢?分明是他自己在想念人家。

大家注意一下,這裡用到了對寫法,即不寫自己如何如何,反是從對方落筆,寫對方對自己的情感。這樣寫的好處大家也能想到,就是將深摯的情感表達得更加含蓄。這是古詩詞中的常見手法,大家注意做個積累。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月色如水,霧深露重,妻子的烏髮是否被打溼?涼月清寒,落在妻子的臂上,她是否會覺得冷?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起倚在窗帷,讓月光映幹我們的淚痕呢?

開篇“獨看”,結尾“雙照”,含義不言自明。他是那樣掛念著自己的妻子。】

水鏡下的眾人被感動了,這麼好的一個詩人,出身清正、才華橫溢、正直仁善、關心百姓疾苦,還專情顧家摯愛妻子,簡直是絕世好男人好嗎!

不說水鏡下的皇家高門,民間的情感最是質樸熱烈,前面的一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惹得無數普通人掉眼淚,如今這首樸樸素素表達對妻子思念的詩更是俘獲了無數人的心。

那些獨守空閨的女子吟著詩句眼中含淚,想起自己離家的夫婿,憧憬對方是否也會這樣思念自己,可又心疼對方羈旅辛苦,又添相思煎熬,還不如不憶的好。

街頭巷尾,孩童對詩中深意尚是懵懂,可也愛這樣短短的詩句,一邊蹦蹦跳跳一邊念著:“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夔州。

老年的杜甫對著妻子輕輕一笑,拍了拍她枯瘦的手。妻子緊緊住著他的手背,忍不住別開臉,偷偷落淚。

這麼多年的相思離亂,又豈可言說?

中唐。

白居易低低嘆了口氣:“杜工部至真至純,這首《鄜州月》可謂是感人至深。”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