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3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房玄齡心領神會:“學問知識關乎國本,臣會與諸同僚商議,再奏與陛下。”

“有勞房相。”

李世民滿意地笑了,有個善察上意又能力超群的臣子真好,更何況這種臣子在他貞觀朝不止一個,突然覺得好有優越感呢!

【這首詩寫於24歲,杜甫進士落第,於次年漫遊齊趙,登泰山而賦詩。這首詩先寫泰山磅礴,再抒發豪邁之情,很有氣勢,尤其是結尾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當著偶像的面被誇,杜甫有點不好意思,但他自覺自己這首詩寫得還是很不錯的,於是也就愧領了。

他開口,語氣裡有幾分懷念:“當年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我于山中游覽,亦覺形勝,登高而望,確有心胸開闊之感。”

李白一笑:“尾句確實神妙。”

【這裡其實用了一個典故,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而杜甫卻說自己登上泰山,小的是眾山,這裡的眾山其實也就是泰山。“凌”,凌駕,不是望泰山,而是腳踩在最高峰,凌駕於其上,這樣,“泰山”就變成“眾山”了。

泰山遠望很高大,但你登上去,它就變小了。怎麼樣,閱讀理解dna動了沒有?杜甫這裡是在暗示啊!我站得高了,精神境界就高了。

這句的厲害之處不是在說泰山有多雄偉,而是表現了杜甫的凌雲壯志。進士落第那事在他心裡根本不算什麼,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次不行爺就二戰!青年杜甫,就是這麼拽!】

眾人絕倒:對,確實很拽。

杜審言沒忍住一樂:“怪不得這杜甫能和李白做朋友。”

敢情兩人一樣的狂。

【人家拽也有資本,京兆杜氏的公子嘛,出身正又學富五車,他爺爺杜審言當年也很狂,一些孫子肖祖。】

什麼?!

杜審言呆滯片刻:“杜甫是我的乖孫?!”

“咳咳……”剛還說自家父親想太多的杜閒好險噴出一口茶,“我的……兒子?”

“去!”杜審言頗為嫌棄地吹鬍子瞪眼,“多大臉呢!那是我的乖孫,詩聖乖孫!”

杜閒一陣無語:“那也是我兒子啊……”

可惜,他的父親根本沒心情理他,美滋滋地準備去抱孫子,結果突然想起糟心兒子還沒娶親,孫子還沒影呢!

“臭小子!”

杜閒:“?”我又怎麼了?

杜審言沒好氣道:“都是因為你不娶親,我現在才沒孫子抱。”

杜閒:……

不是前些日子才議的親嗎?

杜閒大大地嘆了一口氣,詩聖的父親,不好當啊!

杜家父慈子孝,杜審言的詩友同僚同樣炸開了鍋。拜託,杜必簡平時就夠狂了,再多個詩聖孫子,他眼睛還不得長到天上去了?

往哪個方向拜才能擁有同款孫子啊!

【《望嶽》一詩,既可見泰山崢嶸,又可見詩人壯心,還能依稀感受到盛唐氣象,不愧是登臨詩裡的精品。

幾十年後,杜甫又登上高臺,以更加深沉精純的詩筆寫下了登臨詩中的另一扛鼎之作——《登高》。老來登高仍賦詩,箇中情緒,又當如何呢?】

宋之問回想了一下杜審言素日裡的模樣:“應該也很……豪壯吧?”他本來想說拽的。

沈佺期不那麼認為:“時移世易,或許愈發內斂呢?”

對杜甫詩作素有鑽研的元稹嘆了口氣,和對面的白居易對視一眼,俱是低落起來。

【大家看ppt。請大家結合註釋默讀課文,說說這首詩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詩以言情,哪個字最能概括詩人的情感?】

畫面一轉,眾人心心念念想要一探究竟的《登高》詩出現在水鏡上。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嘶~

宋之問一時沒反應過來:“這詩怎麼……”和前面那首差別這麼大啊!

前面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後面就“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了,杜甫到底經歷了什麼啊!

杜審言眉頭狠狠擰了起來,剛剛得知自己有個詩聖孫子,寫的詩又好又有精氣神,他一腔祖父心都沒處安放,結果緊接著就看到乖孫“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這轉變會不會太快了?!

“是不是你不爭氣,家道中落了,才讓我的乖孫過得這麼慘?”杜審言磨刀霍霍向兒子,目露兇光。

杜閒快哭了:“孩兒哪敢啊……”

剛剛還意氣風發的兒子突然變成這樣,他也著急好嗎!

未央宮。

劉徹皺眉道:“這首詩讀來充滿衰颯之意,前面所講幾首俱不曾如此,滿紙悲涼,實是清秋之作。”

漢代文學承繼楚騷,所作以楚辭體、騷賦居多,文學傳統上也頗祖楚地。當年,宋玉以一句“悲哉秋之為氣也”奠定悲秋之旨,杜詩悲秋,按說亦是沿襲前代。但是,還是那句話,前後差別太大了。

劉徹面上的輕鬆褪去,青年意氣風發,老年艱難苦恨,好像轉眼就把人的一輩子看完了,他不喜歡這樣的感覺。

太極宮。

李世民的表情也凝重起來,杜甫這樣,不會也是李隆基造的孽吧!

夔州。

杜甫的妻子沒忍住抹了抹眼淚,這詩寫的,可不就是相公眼下的景象麼?

洛陽。

李白讀完之後也收斂了神色,再次拍了拍杜甫的肩膀:“此詩情緒,盡在一個悲字。”

和眼下小友的狀態,相差甚遠啊!

杜甫也被水鏡上自己未來的詩作驚到了,他張了張嘴,頗有些不可置信:

“後來的我,這麼慘嗎?”

作者有話要說:做了個頸椎運動,咔咔響,也是絕了/捂臉1.聖者,通也。——《說文解字》

2.才德全盡謂之聖人。——司馬光《資治通鑑》(忽略這句引用的時代問題/捂臉)

3.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上李邕》

4.對《望嶽》的解釋參考孫紹振老師《沉鬱頓挫與精微潛隱》——《望嶽》篇5.杜審言,字必簡。

6.悲哉秋之為氣也。——宋玉《九辯》

杜甫:主打就是一個反差

第35章 登高2

【經過前幾課的講解訓練,大家心中應該很快就有答案了。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詩中傳遞的情感,那麼非“萬里悲秋常作客”一句中的“悲”字莫屬。

前面我們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杜甫登高所見之景是什麼?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營造了何種意境,才會給人以悲哀之感呢?】

劉宋。

謝靈運本就極愛山水景物,對寫景之句更是敏感,他還能瞬間聯絡上偶像曹植的詩句:

“風急一句頗見力度,時值寒秋,杜甫又恰在登高,立於高臺之上則四面風來,更覺風之迅疾猛烈,正是曹子建說的‘高臺多悲風’的意思啊!”

他想到偶像寫這首詩時,遠處藩邦,兄弟乖隔,有失群之悲,悲風又暗指朝廷氣象陰慘,杜甫老年難道有同種悲哀?

北魏。

酈道元素來好學,歷覽奇書,他深感前代地理之書記述過於簡略,且多有虛構之說,更兼時移世易,山川地勢或有改變,所以決定為前代的《水經》作注。

日前,他曾親往三峽,勘探水文,見慣山川風物,如今看到杜甫的詩不禁頗有感慨:

“急風、高天,猿嘯,是典型的清秋之景。風急,可掃蕩層雲,則見天高氣爽,若但看此則是闊大之景,但偏偏附上‘猿嘯哀’三字,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常人聽得猿嘯尚覺屬引悽異,杜甫老來登高,更兼潦倒多病,只怕更是心驚吧!”

親耳聽過三峽兩岸猿鳴的酈道元對這一句感受頗深。

唐朝。

孟浩然因“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之句見惡於玄宗,此後在仕途上屢屢碰壁的他再不願意蹭蹬與官場,故而決定離開長安,漫遊山水。

如今他恰在吳越一帶遊覽,晚宿於建德江處。時下天色向晚,洲渚之上煙霧迷濛,可杜甫詩裡對沙渚的描繪,卻與他眼前所見截然不同:

“天高雲淡,所以沙渚格外清冽、潔白無垢,‘鳥飛回’又與上句的‘風急’暗合上一句凜寒悲哀,下一句幽潔悽清,無一個廢字,讀之令人淚下,無怪乎後世的評價如此之高。”

他被杜甫詩中的情緒感染了,忽然詩興大發,望著江上茫茫嘆息吟誦:“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我們先看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兩句羅列了六個意象,急風,表明風很猛烈;天高,則可以暗示出詩人的渺小;猿嘯哀,這個大家初中學過,酈道元的《三峽》裡說,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猿啼聲素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之稱,杜甫當時在夔州,也就是現在的重慶奉節,聽到的也是三峽的猿聲。】

北魏。

不曾想自己也會被提到的酈道元一臉驚喜,他的《水經注》也流傳到後世了?還和魏武帝他們的詩作一樣成為了學子的必學篇章?!

酈道元手忙腳亂地翻出自己的書稿,自己閒來作書竟然代代流傳,那豈非每一代勘探水文地理之人都會讀到?!他忽然感覺壓力山大,暗暗下定決心,往後一定更仔細地勘察地勢水文,爭取給後世留下一本詳細完備又描寫精當的地理著作。

北宋。《水經注》的資深讀者蘇軾眼睛都亮了:“嗟我樂何深,水經亦屢讀。昔年陶靖節有詩曰,泛覽周王卷,流觀山海圖,言及讀書之樂,讀《水經注》,亦是人生一大樂事!”

蘇轍懂得哥哥對《水經注》的喜愛,但是……:“兄長你讀就讀,能別把書拿走了嗎?”

我也很想看啊!

【順帶一提,猿啼這個意象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非常常見,明代的文學家徐渭創作了四部短劇,合稱《四聲猿》,取的就是“猿鳴三聲淚沾裳”之意,鳴四聲就更是斷腸之聲了。所以看到猿啼之類的句子大家一定要敏感一點啊!】

奉天殿。

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嘴:“好啊,聽了這麼久終於聽到了一個咱大明的文人了,徐渭真是給咱爭氣,給大明爭氣!咱要好好嘉獎他!”

“還不知道這個徐渭是哪年生人呢!”朱棣幽幽地補刀。

朱元璋把眼睛一橫:“那也是咱大明的文人!就你反應快,顯著你了?嘴這麼快給咱解釋一下為什麼要篡你大哥的位。你對得起咱嗎?對得起你大哥嗎?”

朱棣被自家老爹一通輸出轟炸得瞬間萎了,識相地閉上嘴往朱標身後躲。自從第一次交作業被水鏡叫了一次陛下之後,他老爹看他的眼神簡直像是在看亂臣賊子,朱棣委屈!

大哥,弟弟靠你了。

山陰鄉里。

徐渭佝僂著身子一陣咳嗽,他已經餓了幾天了。他這一生,開設過私塾,參加過科舉,也曾在胡宗憲的幕府為抗倭出謀劃策,趕赴過關塞為李成梁的兒子教授兵法,亦曾著解過奇書,最後卻還是因疏狂悖世落拓至此,一月之中清醒之日寥寥,今日聽水鏡講老杜的詩,他心中悲憤幾乎不能自抑,卻不想水鏡中的女子竟會提一句他,後世之人,還記得一個狷傲瘋癲的徐文長麼?

江西臨川。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