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 第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他顧不得整理衣袍,正欲敲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不確定的聲音:“延之?”

顏延之回頭,就見好友一身粗布短打,扛著鋤頭頗有些驚訝地停在不遠處,花白的頭髮顫巍巍停在風中。

他連忙迎上去,笑容滿面地拱手:“兄長,許久未見,如今可好?”

“好,好!你怎的會來尋陽?快進去,我新釀了好酒,恰好與你把酒言歡!”

“好,我也帶了好酒,正要與兄長一醉方休!”

兩人進得院門,擺好桌椅飲酒敘話,忽聽得沉寂幾天的水鏡忽然傳來一陣樂聲,鏡中流水潺潺,桃花陣陣,阡陌交通依次顯現,有童聲朗朗: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略帶稚氣的聲音朗朗誦讀著詩作,讓人幾乎可以想見小童搖頭晃腦誦唸的樣子。顏延之回味著聽到的詩句,一臉驚喜地看著對面的好友:

“兄長,這便是您所作的《歸園田居》!”

陶淵明不待回答,就水鏡裡傳來熟悉的女聲。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歸園田居》,它的作者是我們的老熟人,東晉詩人陶淵明。】

顏延之一愣,旋即笑道:“看來兄長在後世甚是有名。”

未央宮。

滿心等著說東漢的劉徹也怔了片刻,東晉又是什麼朝代?

咸陽宮。

嬴政垂眸尋思,後世的朝代這般多麼?

【不同於曹老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雄心,陶淵明早早開啟了自己的“躺平”生涯,一邊躺平一邊寫詩,日子過得怡然自得,和老闆簡直是兩個極端,這裡將兩人編到一課,對比的意味十分明顯。

請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同樣結合課下注釋思考,如果要在詩中選一個字概括陶淵明的性格,哪個字最合適呢?】

水鏡上同樣放出詩作原文。

剛剛撤軍的曹操也在帳外看詩。

那日水鏡停下之後,他與荀攸等人商議,認為軍中疫疾嚴重,荊州各部亦是蠢蠢欲動,故而決定退守荊州以為掣肘。同時又恐孫劉聯軍偷襲,所以連日佈防,如今兩邊人馬尚在對峙。

他在心裡默唸這首和他的《短歌行》編在一起的詩,只覺古淡有味,倒讓他想起當年在譙縣精舍耕讀的舊事。只是連年倥傯,那些日子實在是太遙遠了,這詩的風味,和他之所作果然對比強烈。

若說性格……他一笑,轉頭問荀攸:“公達認為哪個字可以概括?”

荀攸剛剛讀完全詩,聽到問話微微欠身:“臣認為,當是守拙歸園田的拙字。”

曹操欣然頷首:“看來我與公達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北宋。

蘇軾一早就在院中坐好聽偶像的大作,此時聽到水鏡中的問題讚許地點點頭:“以性格切入,讀起詩見其人,不錯。”

“兄長覺得該是哪個字?”蘇轍有些好奇地問。

蘇軾不答反問:“你覺得呢?”

蘇轍答道:“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拙者,不巧也。依弟所見,先生性格,唯在一個拙字。”

蘇軾贊同地點點頭:“靖節先生不慕官場,敦厚清正,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躬耕田園,詩作又不同於當時錯彩鏤金的雕琢風氣,故不見稱於當世,可謂是性也拙,詩也拙。”

“《老子》又言,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靖節先生智慧正在此處。”

兄弟二人相視一笑,有些期待地看著水鏡,後世之人會和他們持相同的看法嗎?

【大家有答案了嗎?這裡我選擇了“拙”這個字。】

顏延之挑眉:“兄長,我方才可是說對了?”

陶淵明向他舉杯:“知音在此世,亦再千載之下,當浮一大白!”

曹操滿臉笑意,後世之人解詩果然不錯,不愧是能選中他的詩的人。

蘇軾兄弟碰杯對飲,為這跨時空的悠然心會。

【那麼,何為拙呢?從哪些詩句裡可以看出來?想必大家都發現了這一句,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水鏡中將這一句放大標紅。

【問題來了,陶淵明為何要選擇守拙?】!

第13章 歸園田居2

水鏡之下的陶淵明微微一嘆,顏延之也斂了笑容,略有擔憂地喚道:“兄長……”

陶淵明擺擺手:“無妨,如今世道哪還有什麼好說的?我本為貧困出仕,無奈性格拙劣,與官場委實合不來,況且如今山河翻覆,我亦垂老,早便想開了。”

說到最後也不知是悵然還是解脫。

顏延之想到自己的遭遇也是默然:“兄長說的是,世道晦暗,奸佞當道,那徐羨之以小人之心疑我,進言將我外放,真是……殊為可恨!”

陶淵明沉默著為他斟酒,顏延之供職劉宋,自己卻不能失節於晉室,所以對顏延之的牢騷,也只能閉口不言。

【來看作品。“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去”是離開的意思。“三十年”應該是“十三年”的誤寫,因為從他做官到最後歸隱,正好是十三年。

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適應世俗,天性愛好自然風物。可是一夕失足,誤入塵網之中,被世俗種種束縛,至今離開田園已經十多年了。

從這幾句大家可以看出陶淵明的什麼性格呢?】

顏延之拱手,欽佩道:“兄長不同流俗,秉性高潔,延之深為感佩。”

陶淵明但笑不語,只是衝他舉杯。田園之志固然是他心中所求,可其中掙扎輾轉,又豈足為外人道?

謝靈運點評道:“有屈子高潔之志,可惜詩作過於素樸平淡,不合於時。”

唐朝。

王績才將酒釀封壇。他生性好酒,第一次做官就因為飲酒忽略公務被彈劾,當時天下動亂,他又不喜官場,所以爽快地辭官了。後來李唐定鼎,他又兩次受詔為官,卻還是改不了嗜酒的性子,深覺官場束縛,於是在那善釀酒的焦革及其妻子去世後,他便徹底歇了心思,辭官歸隱。

他將歸隱的地點選在家鄉東皋,每日學著焦革留給他的法子釀酒,想喝便喝想醉便醉,比做官的時候不知自由了多少。

“詩酒田園,自有真天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將東晉的陶淵明作為自己的偶像,立志像淵明一樣安貧樂道,此時聽到水鏡提問,不由微微一笑,不無神往道:

“陶元亮不為五斗米折腰,循本性歸田園,可謂達士、高士,唉,惜哉不能與先生共飲,暢談達旦,天生吾何遲也!”

北宋。

蘇軾欣欣然誇讚自己的偶像:“先生真誠淳樸,高潔傲世,淡泊明志,能行世人所不行,當世以來,一人而已!”

我的偶像就是最棒的!

【其實一開始陶淵明就說得很不客氣。少無適俗韻,韻就是性,指為人的品格和精神氣質,那怎樣“適俗韻”呢?無非就是曲意逢迎、周旋應酬、鑽營取巧。

陶淵明說我生來就不愛這樣,我也學不會,我還是喜歡淳樸寧靜的大自然。起首一句,就表明了他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

咸陽宮。

嬴政聽罷沒什麼感覺,他對這種文人狂士敬謝不敏,若人人學那漆園吏,誰來治國,誰來做事?大丈夫生於天地間,必是要做出一番事業,才不枉走一遭。

未央宮。

暫時沒說到什麼大事,劉徹姑且舒適地坐在席上聽詩,權作偷閒,偶爾發表兩句銳評:“是挺狂的,若是在朕的治下,不知道能不能徵來做個官。”

他的看法其實和秦始皇差不多,但劉徹覺得,這種人稟性不同流俗,倒是適合做個孤臣、直臣,也不擔心結黨營私。

大明宮。

李世民知道的資訊更多,在腦子裡回想了一下魏晉六朝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太宗陛下目露嫌棄:“時局如此,可惜了陶元亮。”

要是在他的貞觀朝,陶淵明高低能發光發熱,造福一方。

【可是陶淵明還是去做過官。前面我們講了,對於古代讀書人來說,儒家思想是打進dna的,讀書就要做官,完成自己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而不是為了賺錢,純純的理想主義者。你如果想賺錢才當官,那你就是一個低階趣味的人,全天下讀書人都要鄙視你。】

顏延之王績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蘇轍一起點頭:沒錯,就是這樣。

元稹頭點了一半,有時候他覺得賺錢也挺重要的,再說孟夫子也講了,又不是不能為了賺錢當官嘛!

彷彿聽到他的心聲似的,水鏡接著補充道:

【但麵包有時候也是重要的,所以後來孟子就說了,“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意思是,做官本來是為了實現理想的,不能作為一種賺錢的職業或手段,但有時候這樣卻是允許的,就是在你“親老家貧”的時候,你可以為了得到俸祿贍養父母而去做官,陶淵明第一次出仕就是因為這個。】

【要說陶淵明也是個官四代,不過也不全是,他的曾祖父是東晉大司馬陶侃,曾經平定過叛亂,被封為長沙郡公。

但我們知道古代爵位是嫡長子繼承製,陶淵明屬於旁支,沒有繼承權,再加上親不過三代,到陶淵明這裡就沒落了。

他又早早沒了父親,小時候過得很苦,大男人當然要掙錢養家呀,於是他出來做官了,“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

劉徹一點頭:還挺孝順。大漢提倡孝道,他覺得這個陶淵明人品確實不錯。

朱元璋也點點頭:是個講孝心的。

人倫不可廢,蒙元就是不通禮義綱常廢弛,整出了一堆爛事。所以他甫一收政就開始著手恢復禮義人心,這孝順恭悌、家庭和睦更是頂要緊的事,陶淵明為了贍養父母出來做官,可見是個孝子。

【但大家別忘了他開頭怎麼說的,少無適俗韻呀!做官其實是很不自由的,陶淵明受不了官場虛偽,所以就辭職不幹了。後來他又做了幾次官,最出名的就是最後一次出任彭澤縣令,這裡其實有點好玩。】

楚棠的尾音上揚,顯然是講到這裡忍不住笑了。她聲音清脆,講解又活潑,眾人也有經驗了,一聽就知道下面的內容很輕鬆,紛紛期待起來。

【之前當了好幾次官,官場什麼德行陶淵明早就門兒清了,但是呢他實在是太窮了,家裡有五個兒子呢,糟心兒子又不愛讀書,米缸還見底了,他好煩,只好喝酒解悶。然後親朋好友就勸他說,你又窮,孩子又多,乾脆去做官吧,謀個出路。

陶淵明想了想覺得有道理,當時世道不好,他不想離家太遠,剛好彭澤離他家很近,縣裡又有公田,收的糧食還能釀點酒喝,簡直是神仙地方!於是他就去彭澤當縣令了,相當簡單粗暴。】

【大家會發現他其實是個很坦誠的人,他不指望當官實現理想了,所以這次出仕的目的很明確,存點錢,釀點酒,幹滿一年就回家。很像我們現在的,只想挑個離家近的工作,賺點小錢快樂一下。

其實這個想法我也有過,上一年班休息一年,錢花完了又去上班,多舒服啊!可惜,如果頻繁辭職,基本就沒單位考慮你了,總結就是不配有gapyear。】

老祖宗們聽不懂gapyear是什麼意思,不過結合前面的內容連蒙帶猜也能模模糊糊領會一二,有人報以善意的微笑:

“幹一年休一年,倒是會想,那閒暇時間就多了,屆時春誦、夏弦、秋學禮、冬讀書,君子樂也!”

也有人表示不屑:“玩物喪志,還怎麼操持家業?我輩之恥!”

顏延之衝著陶淵明挑眉笑道:“兄長真性情,令人羨慕。”

陶淵明淡笑著搖搖頭,想到自己那次出仕,本為擺脫飢凍,最後卻是深刻認識到何謂“違己交病”,自此下定決心再不入官場,倒是白白浪費了一十三年。

【但陶淵明顯然高估自己了,他連一年都待不下去,只做了八十多天就辭官而去。

這段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詳了,就是上面派了一個督郵來巡查,其實就是來吃飯喝酒、收點紅包啥的,你要打點好了他就給你說好話,打點不好他就回去打你的小報告,讓你倒黴。】

“哼,”劉備冷哼一聲,眼帶嫌惡:“天下督郵一般黑!”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