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但笑不語,在他的手上寫了一個字,魯肅心領神會,兩人對視一眼,暢快地大笑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建安十五年,曹操又發表了一篇《求賢令》,這是一篇散文,用語比較淺顯,雖然也有典故,但是都是一些知名度比較廣的,連蒙帶猜也能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是“唯才是舉”。如果《短歌行》也寫於建安十五年,那上文講的“篩選”就沒有意義了。
而且《求賢令》中也沒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意氣風發,所以我們還是認為這首詩應該作於赤壁之戰前夕。這樣說來,蘇軾和羅貫中的說法倒也不是全出於文學想象,讓我們為二位大佬點贊。】
北宋。
蘇軾接收到弟弟有些促狹的目光,莫名感到幾分尷尬,明明水鏡是在誇他,怎麼覺得有點丟人呢?
同樣有這種感覺的還有元末的羅貫中,他突然覺得良心有點痛是怎麼回事?要不,少罵曹操兩句?
【創作時間確定了,我們就要解決第二個問題,他的目標讀者是否有具體指向?他希望目標讀者看到後產生何種心理反應?】
劉備一時覺得莫名,問諸葛亮:“軍師,此詩若為求賢,目標讀者自然是天下賢士,這位楚姑娘為何多此一問?”
諸葛亮輕搖羽扇,暗自沉吟,頗有些慎重地答道:“曹賊心機難料,臣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對於前者,我們首先可以排除曹操身邊的文臣武將,比如荀彧荀攸張遼許褚之類的,因為這些人已經為他所用了。】
曹操麾下諸人一齊點頭:確實,他們早早就入股了,不需要現在招攬。
【然後大體也可以排除散落民間的人才,因為這一類人才不一定要在大戰前夕才招攬嘛,這不相當於明天考試今晚才開始翻書嗎?再說曹老闆又不是明堡宗那個瓦剌留學生,幹不出來這種智障事。】
奉天殿,朱元璋吃瓜的表情突然噎住,不可置信地看向馬皇后:“妹子,這個明堡宗說的是我大明的皇帝?”
馬皇后也轉頭看他,頗有些憂心忡忡:“怕是八九不離十,瓦剌是蒙古部族,蒙元舊部始終賊心不死,難保後面不會再次犯邊。”
朱元璋沉下臉,大明初立,他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打擊北元正統韃靼部,若瓦剌趁機做大也不是不可能。
但煌煌大明兵戈銳利,怎麼會打不過瓦剌人?這個混賬明堡宗到底做了什麼事才會被楚棠說成是智障?!【那麼大家想想,大戰前夕需要招攬的人才會在哪裡呢?】
話音剛落,周瑜將重重地將酒杯放到案上:“哼,曹賊好野心,竟然打我們聯軍的主意!”
張飛黑著臉不滿道:“曹賊寫詩原來是想挖我們的牆角!”
【很顯然,在敵方陣營裡。】
秦始皇點點頭:戰國征伐,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大秦能做強乃至統一疆土,一大助力就是諸國才士,君不見商君張儀李斯,便都是自敵國來投的嗎?
想到這裡他又有些思量,統一之後事務更加繁雜,能用的人手愈發不夠,六國諸人面服心不服,又難以純然為他所用,是否也需要下令招賢,以解燃眉之急?
【也就是說,曹操這首詩第一目標讀者,是敵方陣營中的人才。這也說得通,畢竟老闆真的眼饞對面好多人啊,比如他的白月光關羽。】
真·白月光關羽面不改色,心裡卻想起當年曹操對他禮遇有加的舊事。可惜他先遇明主,又承兄弟之義,自有匡復大志,註定與曹操不是一路人。
曹營。
曹操也想起了前事。他素來愛才,關羽武藝高強、當代英豪,若願意投入他的麾下,將是一統天下的好助力,所以他極為器重,為他請封請賞,卻不想對方始終心念故主。他惱怒之餘,倒是由衷佩服關羽的忠義,如今兩相對立,他寫詩也確是有招攬之心,只是不知是否能達到目的了。
上策者,不戰而屈人之兵。
【順著這個思路就可以看到最後一小問,他希望目標讀者產生什麼心理反應。這個結合大戰前夕的特定情境回答,大戰在即,曹操借詩向敵方陣營喊話:“我正在招攬人才你們快來吧!”意思不言自明,就是希望敵方陣營裡的人才投奔到自己麾下,以此瓦解敵人,不戰而屈人之兵。
所以這不是“求賢令”,而是一首“招降詩。”】
曹營。
曹操驀地起身,大笑起來:“好!解得好!好一個招降詩!”
許褚聽著水鏡裡分析得頭頭是道,倒也對丞相日前的詩作多了幾分明白,此時看丞相的反應,不由得拿眼睛去看對面的荀攸:合著你早就看明白了是吧?
荀攸接收到他的目光,淡淡一笑,復又斟滿酒杯向曹操敬酒:“恭喜丞相詩作在後世仍有知音。”
曹操大笑著滿飲杯中酒水,雖則詩意被戳破會破壞他本欲取得的表達效果,但千載之下仍有人能讀懂他的詩,他當真快慰!
南營帳中針落可聞,半晌周瑜才一拍桌子站起來,秀雅的臉上滿是怒怒容:“曹賊安敢如此欺我等?!”
大戰在即他寫詩招降,又自比周公,《小雅·鹿鳴》一詩還是國君宴樂,曹賊安敢如此自比?當真是狼子野心!
“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此戰決計不能讓他得逞!”
【招降這事在戰爭中挺常見的,比如張遼賈詡都是招降的。當然了,詩就是詩,哪怕是招降也得說起來讓對方舒服,所以曹操將自己的姿態放得非常低。
不是你們投降我,是我需要人才啊!“人生幾何”“去日苦多”,我擔心沒有那麼多時間給我統一天下,也擔心你們一輩子就這麼蹉跎過去了。我想要“天下歸心”,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才,是我求著你們來的呀!】
丕植兄弟與王璨等人的嘴角一致抽了抽,雖然意思是這麼回事,但這樣說出來怎麼感覺逼格一下子就掉下去了呢?
東晉,尋陽。
陶淵明剛剛荷鋤歸來,他好像在種田這件事上缺少一點天分,園子裡菜不見長,雜草倒是長了一茬又一茶,以致於他天天披星戴月。不過這兩次有水鏡解乏,一邊聽評說一邊勞作,倒也別有風味。
魏武作品他亦常讀,老當益壯之心,一統天下之志,每每讀來都令他感慨,可惜再也沒有這樣的英豪了。
世道沉淪、王室昏聵、官場汙濁,忠直之士毫無容身之地,如果有魏武帝這樣的英豪,他又如何不願兼善天下呢?
嗐,不如歸去吧!他推開籬門,稚子聞聲,撒著歡跑了出來。
【在民間敘事裡,老闆的形象一直是個白臉奸臣,下到七八九上到九十九都能叫一句曹賊,反派頂流了。】
沉默,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曹營。
曹操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聽水鏡的講解他一直覺得自己在後世的形象不錯,畢竟他的詩能上課本,他能有多差呢?
結果水鏡現在告訴他他在民間故事裡就是個奸臣,從老人到小孩兒都管他叫曹賊,他一片赤心怎麼就是賊了?
“豎子無知!”
【聖人論跡不論心,起碼他確實是想要結束漢末動亂,使天下安定的,他想要人才歸附,也確實是為了“天下歸心。”勸降敵營人才是一種說法,我們再來說一下之前提到的八卦說法。】
可算是來了。
眾人聞言精神一振,紛紛支起耳朵等瓜。
【要說八卦也不算八卦,但是這個說法比較好玩,來自葉嘉瑩老師對這首詩的看法。】
【大家知道,老闆以漢獻帝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拔出二袁、呂布、劉表等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統一了北方,下一步自然是要消滅南方的割據勢力孫權和劉備,當時的形勢大概是這樣。】
楚棠在這部分插入了一張地圖,以三種顏色標註三方勢力。這是她特意去官網下的,標註明確,高階又清晰。
要素覺察的秦皇漢武與曹劉孫等人俱是眼睛一亮,紛紛喚人將水鏡上的輿圖記錄下來。
【老闆勢力最大,孫權佔據江東,劉備還沒入蜀,現在比較慘,於是兩方決定聯合對抗曹軍。根據葉嘉瑩老師的看法,這首詩也是招降詩,但招的不是孫劉麾下的人才,而是孫劉本人。】!
第11章 短歌行6
曹操愣了一下,他有這個意思嗎?
周瑜也愣了,隨即臉上覆上一層寒霜:“曹賊欺人太甚!”
他與先主孫策是總角之好,二人當年一見如故,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其後孫策承父志統兵,去信與他,他當即率軍相迎,二人並肩作戰,拱衛江東基業。
無奈孫策被刺身亡,他為好友傷心之餘,也立志要好好輔佐好友的胞弟、新主孫權。
亂世本來就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的時機,江東朗朗英豪,俱有凌雲壯志之懷,新主雖少,但已有鋒芒,憑著知交情誼、鵬飛之志,他早已將孫氏基業看成自己一生所繫。
天下英雄誰敵手,誰又比誰遜色一抽?縱然曹操勢大,他也有他的周郎計。可大戰在即,曹賊竟然還野心不死,敢如此託大,不僅想要他江東的才士,還想讓主上舉土投降,分明是不將他們放在眼裡,狂妄至極!
關、張二人的臉上也不好看,合著曹賊不僅是要挖牆腳,他是要把房子一起挖過去啊!
劉備想著剛剛聽到的那句入蜀,當日他三顧茅廬,諸葛軍師曾與他隆中對策,言說荊、益二州疲敝,州牧懦弱,有機可乘。益州即在蜀地,水鏡如此說,可是他後來在蜀地站穩了腳跟?
他的呼吸一下子急促起來。
若是如此,那軍師當日所講先圖荊、益,再指天下的對策就真的有可能實現?!
【之前我們講過了,大家在課本上的註釋裡也可以看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衿,代指的是周代讀書人所穿的青色交領服裝,所以“青青子衿”指的是尚在學齡期的青年男子,這個青年男子是誰?我們可以聯絡當時的歷史背景。】
【前面說,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是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打算赤壁與孫權、劉備交戰,所以就有人說,這個青年男子指的是孫權。其實可能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劉琦。】
萬萬沒想到還有自己戲份的劉琦:???
【這個人不太出名有些同學可能忘記了,他是荊州牧劉表的兒子。劉琦有個弟弟叫劉琮,在父親劉表去世後就舉城投降曹操了。劉琦比較有骨氣,不願意投降,就去投靠了劉備,聯合孫權一起抵抗曹軍。】
劉琦本來聽到那句“不太出名”有些不高興,結果聽到後面誇他有骨氣,眼中逐漸有了笑意,堂堂七尺男兒,只能站著死,怎可向亂臣賊子低頭?
劉琮聽水鏡把自己投降的事拿出來說倒也不惱,識時務者為俊傑,曹操勢大,又素有愛才之心,他率城歸附,荊州又有水兵之能,曹操欲收復江南,自然要用得上他荊州水師,比起負隅頑抗最終落敗,還不如主動加入。
可惜他哥看不明白,有骨氣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能活命嗎?
劉琮嗤之以鼻。
【可以說劉琦就是條“漏網之魚”,而且老闆這人嘛大家都懂,越是有骨氣的人他越欣賞,對方還是青年才俊,更欣賞了。所以在這首詩中,他表達了希望招孫權和劉琦歸附的意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我是多麼真心實意地期盼你們來歸附於我啊,你們為什麼遲遲不來呢?你們不能主動來找我嗎?真是情真意切,委婉動人。】
聽到這裡的孫權和劉琦:……
呵呵,別來沾邊。
【接下來曹操又說了,“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幾句的意思大家也知道了,《小雅·鹿鳴》是一首君臣燕饗的詩,以鹿鳴起興。小鹿發現山間有它愛吃的蘋草,就發出“呦呦”的叫聲呼喚同伴。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很明顯這是國君的口吻。我給你們準備了美酒佳餚和好聽的音樂,就是為了宴請你們。代入一下曹操就是:你們來歸降我也會準備這樣的宴席,咱們一起共享君臣之樂。
這兩個引用其實是很恰當的,子衿說的是青年學生,孫權和劉琦當時也就二十七八歲,老闆五十多了,作為長者他可以這樣和年輕人說話。
而《鹿鳴》呢是國君設宴招待眾位臣子的,在詩意的期盼和召喚裡就間接定下了君臣名分。聽到這裡誰不說一句曹老闆好心機啊,一首詩那麼多彎彎繞繞。】
水鏡之下的眾人一齊點頭:確實心機深沉!
孫權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他還沒有讀到這首詩,自然也沒有事先領會到這些彎彎繞繞,如今水鏡公開解讀,天下民眾都能聽見,曹操就相當於是在天下人面前輕視折辱了他!
曹賊挾天子以令諸侯,便真當自己是天子了嗎?!
劉琦沉著臉一聲冷哼:“大言不慚!”
以為自己也和劉琮一樣軟骨頭嗎?說幾句好話就想招安,荒唐!
陶淵明摸了摸稚子的頭,輕輕嘆了口氣,魏武詩意切切,奈何空付,三國征伐,天命終不在魏。
【根據詩意繼續推測,“明明如月”以下幾句,懷思的物件可能是劉備。】
劉備陣營中的人紛紛打起精神,聽曹操打算如何挖他們的主公。
【葉嘉瑩老師認為呢,雖然《三國演義》把老闆寫得比較奸詐,但歷史上老闆這人還不錯,對劉備也是真欣賞。
劉備當年被呂布打敗,連兩位夫人都被俘虜了,無路可走去投奔曹操,曹老闆收留了他,兩人還有青梅煮酒論英雄之誼。後來老闆表奏劉備為豫州牧,又出兵攻打呂布,幫他接回夫人,十分用心地拉攏劉備。
可惜劉備也是一個有雄心的人,不肯屈居人下,老闆的心思就白費了,劉備趁帶兵打仗的機會跑了,一去不回,老闆痛失一個億。】
曹操沉著臉冷哼,顯然是想起當年的事,有些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