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章接受任命(3)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陶硯瓦是1985年百萬大裁軍時第一批轉業的,當時才0歲剛出頭。當時地方上對部隊轉業幹部需求量大,一般都能如願安置。如果是能寫材料,有點文字能力的,安置得更好。陶硯瓦在部隊一直做文字工作:報道員、創作員、幹事,經常在報刊電臺發表些東西。部隊裡每個年度都按發表篇數給各個單位排名,排名靠前的臉上有光,排名靠後的就坐不住。這就引起各級政工首長甚至軍事首長重視。能在報刊上發表作品的人,那就很吃香了。他們當兵就不用槍炮了,只須靠著手中的破筆頭,也就有了受獎、立功、入黨、提幹的機會。陶硯瓦的檔案裡記載曾榮立三等功三次,嘉獎多次,都是因為他在軍隊報刊、地方報刊發表了作品。而對他轉業安置至為關鍵的,是他在人民日報文藝版的金臺隨感發表的作品,政府部門對此比較認可。當時國務院辦公廳、民航總局、國家建材局等單位都想要他,國辦先把他檔案提走了。等他到單位報到後發現,當時部長級、司局長級、處長級都有不少軍隊轉業幹部,俗稱“老轉”。彼此一見面,都熱絡得很,統稱“戰友”。那時在各單位,不少轉業幹部都是香餑餑。

可是好景不長。部隊幹部的安置越來越困難,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為什麼當年轉業的人多,安置得很好,後來轉業的人少,反而安置困難呢?當然有經濟改革深入,國有企業的安置渠道減少,以及政府機構改革,部門編制減少等重要因素。但多年後陶硯瓦又發現第三個原因:就是黨政部門的負責人中,基本沒有了轉業幹部的影子,全部是碩士博士之類的所謂高學歷人才,而這些人中就沒見過一個真心喜歡有軍旅生涯的人的人。陶硯瓦發現了這個原因,但沒跟任何人講過。因為機關上百號人中,屈指算來,軍隊轉業幹部只有區區幾個,說這個話題不是自討沒趣嗎?更由於前幾年曾有轉業幹部集體進京上訪事件發生,各單位就把轉業幹部劃入什麼影響穩定的因素。有個晚上陶硯瓦值班,恰好就接到讓各單位詳細調查本單位轉業幹部思想動向的通知。“文革”時軍隊幹部“支左”,領導管理知識分子何等風光!如今的“老轉”們竟淪落如此,而什麼碩士博士卻風光無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