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姥姥的案子結束後,張屏將京兆府幾縣的縣誌野史都找來看了,尤其黃稚娘是順安縣北壩鄉人士,張屏便先讀了順安縣相關的史料,當下前往北壩鄉,望著沿途景緻,書中所寫種種自然從心裡浮現。
北壩鄉的名字中有個「壩」字,系因此地臨水。
京郊第一大河白泃河曾流經此地,過京城、沐天郡,併入古海河,向東入海。
但因前朝怠政,河道久未疏浚,淤堵而致常常破堤氾濫,白泃河主河改道。原本順安縣境內臨近北壩鄉的主河道成了一道細細的支流。往昔的洪澇與淤積使得一截河道變為弧形,河中鼓起一個圓圓的小土島。當地人混喊這條河為叉溝子、沙灣子、墩子河等等。至本朝,朝廷才賜了它一個大名——小盞河。
這段河流走不了大船,河中小土島上最初遍生雜木野草,棲滿水鳥,臨近村落的百姓去小島上開地,因爭地發生過幾村幾族間的爭鬥。本朝將這一小塊地收歸官府所有,修了連通岸上的橋樑,又在島上建亭築榭,做一處觀景賞玩之地,起名為盞心島。卻架不住附近百姓常常溜上島,偷偷鏟去官府栽的花木,刨地種菜,圈網養鴨。
曾有數任順安知縣嘗試恢復盞心島景觀,皆無奈敗給百姓。其中一任知縣在縣誌中寫——「南壩北壩鄉民,勇而善爭,勤於勞作。蒼頭翁嫗,尤耕種不輟,又喜畜牧,好養家禽,最嗜養鴨。小盞河盞心小島,亭榭之處,鴨鵝成群。家禽毀菜地,多引爭鬥,扭打至衙門,待詢之,家禽所畜之所,菜蔬栽植之處,皆為官地。餘不忍苛於百姓,堂上無奈自笑,鬥毆者又嗔曰好個糊塗老爺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