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與鄧析在各自的時空裡,看著筒車不斷地轉動,帶動轉輪上面的竹筒不停地裝水、灌溉。
突然覺得自己強烈安利的“桔槔”不香了!
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更加廣泛地使用“桔槔”這種工具,它可謂既省力又簡單。
是要用到兩根直木,其中一根豎立在河邊或者井邊,另一根用繩子,橫掛在豎木的頂上。
橫木的一頭繫上大石塊之類的重物,另一頭則是用長繩,掛上水桶。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用槓桿的原理汲水。
汲水的時候,只要一拉繩子,便能讓水桶落入水中,裝滿水以後,再放開繩子。
因為橫木的另一頭繫上了石塊,所以繩子一旦放開,水桶就自己升上來了。
正所謂,引之則俯,舍之則仰。
這種“桔槔”的方法,在當時,已經稱得上是一種十分先進的機械汲水灌溉方法了。
沒想到,後世居然還有更省力的!
省力到幾乎不用出一分力氣!
筒車是吧!!只要放在那裡,讓機械自己跟隨著水的流動而運轉就好了是吧!!
牛啊!!!
生活在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君、諸子百家、各國百姓們,看見“筒車”之後——
更是雙眼放光!!
除了春秋後期的晉國、鄭國這些中原腹地一些農業生產較為發達的諸侯國,他們已經出現了“桔槔”灌溉的方法之外。
其餘的大部分地區,人們灌溉農田的方法不得不說還是有些原始的。
就連比較發達的農業區,也是掘地為井,接著用陶罐將井水打上來,以此澆灌莊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