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蘭遮堡復原圖
“通通……”
熱蘭遮城上,幾個瞭望臺和堡壘上部署的火炮開始試探性射擊
熱蘭遮城可以分為上下三層,其中第三層、第二層是一個標準的歐式稜堡。
第一層則是為了擴大面積,將側面土地囊括在內的半月堡
但也普遍比城外土地高出兩丈左右
除此之外,地下按照歐洲人的建築習慣,還鑿了地下室
為了居高臨下,稜堡之下,在建造之前,便已經耗費大量人工(當然是土著的人工),夯實了高高的地基土臺。
所以整個建築,在地平面上,竟是高出十丈有餘,大約後世的十層樓
荷蘭人的紅夷大炮,主要設立在稜堡之上
居高臨下向外圍射擊
劉國軒站在距離熱蘭遮北門數里之外的高地,遠眺全域性
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這玩意也太誇張了
不同於大明內陸城池那種矩形設計,眼前的城堡,更類似於一個捏扁的正方形,四個稜角直直伸出主體,用於和其他稜角構成交叉火力。
文藝復興以後,隨著數學、幾何學加入了建築工程
於是乎,人類在傳統城池攻防的最後一種防禦體系,稜堡,便誕生了。
因為熱蘭遮城的歷史實在是太短了,天啟年間才開始興建,幾年前才正式完工,而且荷蘭人一開始就是奔著軍事碉堡的目標建的。
整個熱蘭遮的堡壘之上,一共部署了大炮四十門
從光烈初年,明軍將炮兵獨立編制為營,相較於清軍,佔據了絕對的火力優勢以後,還真沒在攻城上吃過多少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