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棄了年長的劉勝,堅持立剛滿百日的劉隆是有自己的私心。劉勝身體“痼疾”是鄧綏攻擊劉勝不得立的藉口,她就是想立一位傾向於自己的皇子。
竇氏的結局歷歷在目,鄧綏不想做第二個竇太后,也不願鄧氏做第二個竇氏。
剛滿百日的劉隆成為最好的選擇,鄧綏和劉隆的生母無仇無怨,將來親自撫養他長大,自然比立年長知事的劉勝要好上百倍。
劉肇心中也清楚皇后所想,無論立劉勝還是立劉隆,都需要太后輔政。既然如此,最好選一個皇后滿意的人。
不然,只怕這皇子說不定會如海昏侯一樣被人廢掉,太后再立滿意的皇子。
那何必多此一舉,摺進去一個皇子?
劉肇聽從鄧綏的意見,遺命皇次子隆為帝。至於將來如何,劉肇對那個牛脾氣的幼子相當抱有期望。
實際上,立劉隆為帝只是第一步。劉隆即位後,如何穩定劉隆這位小皇帝的帝位,成為鄧綏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鄧綏提出了讓三公留居宮中的建議。
一來,三公居禁中確實方便處理朝政。
二來,三公乃群臣之首,在大臣中具有號召力,最容易發動政變的也是這三人,雖然鄧綏信任這三人的人品,但她仍然希望三公留居宮中,置於眼皮之下,並斬斷他們與外部的聯絡。
三來,三公留居禁中了,那她的兄弟自然也能住在宮中,如此一來這宮中從宮女寺人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