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長途疲倦還是別的原因,回老家後身體有些不適,雜事又多,延誤了更新,抱歉,抱歉。
明天可能也會比較晚。
請大夥兒見諒。
————————
李彥直對嚴世蕃的權術才智素來忌憚,同樣一句話在別人口中說出來李彥直可以不放在心上,但由嚴世蕃道將出來,李彥直卻不能不加多三分審慎。
嚴世蕃提到了“魏國公”,為何會讓李彥直有那麼大的觸動?想弄明白這裡頭的緣由,可就要從大明的整個軍事制度說起了。
明朝的軍制,是割裂統軍權與用兵權以防武人作亂。
依制,用兵權在兵部手裡,朝廷用兵派欽差御史為大將,或派文臣監臨,這些大將、文臣領兵出征時權力甚重,指揮使、千戶、百戶都得受其節制指揮,但戰事一歇兵權便解,因此無法擁兵自重。邊關大將縱然統領十萬大軍,聖旨一下便得解甲聽命,就得益於這套體制。
然則戰爭未起之前,戰爭結束之後,這統兵之權又在哪裡呢?那就是以五軍都督府以及下轄的衛所體系。用兵之將一般是流動官,而統兵的都督、指揮使、千戶、百戶則一般是世襲官,這些人從百戶、千戶到指揮使,大多是開國兵將的後代,都有上百年的家世背景,經歷了那麼多代皇帝也雷打不動,和朱明宗室是血肉相連的關係。和這些世襲的公侯將領相比,文臣們——哪怕是內閣的大學士們也只是“臨時”的官員而已,縱然是楊廷和、楊一清這樣的地位,恩澤所及不過一二代,哪像這些衛所兵將,只要不造反,他們家族的鐵飯碗便可與大明同壽,由此可見其根基之厚、與朱明皇室牽涉之深,那是李彥直這樣的驟起之臣所不能比擬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