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仁義二字只是最為淺顯的說法,是為了方便最底層民眾的理解,讓他們也能夠聽明白儒家在說什麼。
除了仁義二字之外,荀軻還提出了更高等級也更完善的追求: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
在完成了最基礎的仁義之後,還有這些繼續向上完善自身的路徑,即是道德標準,也是人格境界。
如果有人能夠盡數做到這些,便足以稱得上聖人了。
荀軻給了所有人都能夠參與進來的機會。
而且不是一上來就要奔著那至高的,無上的大道而去,非要和墨子一樣。
而是先管好自己,然後在個人有更高追求的情況下,一點點的去完善,即使做不到,也沒有任何的壓力,只要守住仁義二字便已足夠。
正是因此,伴隨著那篇雄文的傳播,儒家仁義二字也是聲名遠播。
無論是底層的邏輯,以及步步攀登,最終抵達聖人的本身的境界中去的過程,怎麼看都更加合理和清晰。
打個並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一輛馬車只能坐下六個人,而身後有猛虎在追逐六個並不認識的陌生人,那乘坐馬車的儒生可以只救五個人,這是不損傷儒家仁義的,在儒家的觀念下,沒有任何人可以由此去批評他,儒生自己也不必自責。
但如果是墨者,就得自己下去面對猛虎了,不去便不足以稱之為墨者。
當然可以藉此來說儒生沒有墨者那麼高尚,可當真願意那麼高尚的人又有幾個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