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319節

熱門小說推薦

之前研究卡住的位置,就在於分析的不確定性。

其實關鍵還在於精準的計算,而不是主要做複雜的分析,有關引數的計算更加精準,就能夠依靠結果卻做後續的分析。

這樣分析精準度就提升了。

王浩馬上回到了辦公室繼續做研究,他甚至都忘記了吃午飯,許傑過來送飯都只是抬頭說了一句,“放那裡吧。”

然後就繼續工作,也把事情拋在腦後。

他一直工作到了下午四點鐘,才聽起來產生伸了個懶腰,看著稿紙上的結果,表情卻有些不確定。

他分析出了一個範圍解,還附帶了一組列式。

這有什麼意義?

王浩又掃了一眼系統任務,發現‘任務一’靈感值達到了18點。

有了上一個s+級任務的經驗,他很清楚‘20’點就是一個階段,靈感值能達到18點,就說明他的思路沒問題。

他分析出的列式以及‘有些不靠譜’的範圍解,肯定是具有某種物理意義的。

可究竟是什麼呢?

現在靈感值達到了‘18’點,還沒有達到‘20’點,就說明剩下的工作,就是對結果進行物理意義的解析。

可問題在於,範圍解的不靠譜。

其中的引數資料,存在一個‘-0.38~0.38’的範圍。

‘-0.38’,負值就是關鍵問題。

雖然沒有進行物理性質的分析,但他也非常清楚,這個範圍引數,很可能代表了某一種力或某一種性質。

任何存在的一種力或性質,怎麼可能會產生負值範圍?

難道是一組沒有意義的結果?

“不可能!”

“肯定代表了某種意義!”王浩皺著眉頭仔細的研究起來。

想要分析出所得出結論的物理,就必須從頭到尾再仔細的檢視,方程最初每一個引數都是有意義的,不斷轉化分析的過程中,代表的意義也在不斷的變化。

這是一個複雜的邏輯解析過程,還需要牽扯到大量量子物理的內容。

王浩慢慢的進行研究,一點一點的深入,花費的時間甚至比方程解析還要多。

接下來連續一個星期,他都悶在辦公室裡做研究,只是寫出來的內容,就堆了厚厚一疊。

但是悶頭研究並沒有什麼成果。

包括列式以及其他引數,倒是能分析出內容,但‘-0.38~0.38’的數值,依舊不清楚代表了什麼。

力的消失?

能量的消失?

為什麼?

王浩完全想不明白,他索性不再去想,而是正常工作起來。

他打開了郵箱,查看了下郵件。

和比爾卡爾的溝通,也跟著停了一個星期,溝通還是要繼續保持,即便研究沒什麼進展,但只是積累想法,也同樣是一種進步。

在打開了郵箱以後,他卻發現一封來自迪迪埃-馬約爾的郵件,上面寫著一段話,“王浩,我和我的團隊,一直在思考該怎麼去透過實驗驗證你的理論,專門去做了一系列資料分析工作,希望能在能量損耗方面,找到湮滅力起作用的證據。

很可惜,什麼也沒有發現。

今天新一輪大型實驗要開始了,真期待能有新的發現!”

新一輪大型實驗,說的是歐洲粒子對撞機重啟的測試實驗。

歐洲粒子對撞機進行了大幅度升級,效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據說實驗亮度能夠提升七倍以上。

現在則是做第一次大型實驗測試,許多參加國家都派了團隊參加。

王浩倒是沒考慮粒子對撞實驗,他仔細看了一下信件,覺得迪迪埃-馬約爾為人真的很不錯,竟然真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在驗證湮滅理論上,還特別給自己發了個郵件。

“做實驗資料分析,希望能在能量損耗上找到湮滅力存在的證據?”

“這個想法……”

王浩還是搖了搖頭,即便是他也不知道,湮滅力發生作用的時候,質能方程是否還能起到作用。

質量單位,是被直接湮滅,還是被湮滅化成了能量?

這是個問題。

他給馬約爾回了一封郵件,寫了幾句感謝的話,並祝福對方工作順利。

等傳送好了郵件以後,他忽然愣住了,“對啊,湮滅理論!”

【任務一,靈感值+2。】

【靈感值:20。】

“夠二十點了!”

王浩壓住了心頭的興奮,知道自己找到了確定的分析方向。

‘-0.38~0.38’的數值,看起來確實很詭異,感覺根本沒有什麼意義,以‘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就不一樣了。

之前他所做的分析都是依靠現有的理論,可粒子標準模型並不完善,能夠做出的分析是有限的。

‘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就多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0.38~0.38’,就很有意義了。

負值或零值,很可能代表質量或能量缺失。

然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即便是代表質量或能量缺失,又能怎麼樣呢?”

王浩皺眉思考著。

他馬上查看了最新的粒子物理研究,包括希格斯玻色子、中微子發現相關的研究報告,再根據公開的粒子對撞實驗資料,馬上開始做起了相似計算。

時間又過了一個星期。

王浩就只是悶在辦公室裡,不斷做計算工作,他唯一去的地方只有中心實驗室,用實驗室的伺服器做了計算分析,等再回來就繼續研究。

其他人都不知道王浩是在做什麼,只是知道和楊-米爾斯方程的研究有關。

方程研究?

為什麼會用到伺服器?

而且做方程相關的研究,怎麼好像變得非常忙,還做了一大堆看不懂的計算?

王浩則是繼續沉浸在工作中,直到這一天終於得出了一個結果——

85gev~260gev。

看著計算出來的數值,他輕呼了一口氣,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但隨後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是結合粒子對撞實驗資料、報告,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計算出來的一個能量數值區間。

現在他得出的結論,也只是‘資料足夠龐大的情況下,85gev~260gev區間範圍內,會存在數值異常’。

這種異常,代表著資料空缺。

簡單理解就是,粒子對撞實驗過程中,一些新產生的粒子‘跳開’了‘85gev~260gev能量區間範圍’。

如果做實驗統計,85gev~260gev能量區間的資料很少。

王浩的理解也只是‘湮滅力對粒子的一種作用’,就好像是用一個力推動物體一樣,85gev~260gev能量區間,湮滅力發揮的作用比較大,好多粒子就都被推開了。

這個結論似乎沒什麼意義。

因為前提是‘足夠龐大的資料’,足夠龐大是有多大?

他自己都沒有確定的概念。

王浩看著結果有些猶豫,因為是以‘湮滅力存在’為前提做出的分析,感覺就是‘假象’式的研究,投稿出去根本沒意義。

但是,花費近二十天的研究成果,不發表似乎也有些浪費。

他就把內容簡單整理了一下,隨後寫了個大致的介紹,發表在了個人部落格上,標題是《85gev~260gev能量區間問題》。

“就當是個小研究吧,雖然沒什麼意義,但也許對後續的研究有幫助。”

王浩想著。

在連續工作二十天以後,他還是想著休息一下,就出門鍛鍊去跑步了。

於此同時。

好多人也注意到了王浩最新發表的部落格內容。

一些媒體還進行了轉載報道,卻根本沒有引起波瀾,因為部落格內容說的很虛幻,內容就是做了一個楊-米爾斯方程的研究,然後推匯出85gev~260gev能量區間,可能檢測出一些異常問題。

這個異常就是‘資料空缺’?

網路上有好多人也討論了起來,“王浩大神的最新研究到底是什麼?”

“好像和楊-米爾斯方程有關,但怎麼突然轉到粒子對撞實驗上了,而且還直接說能量區間有異常?”

“資料空缺?這是什麼意思!”

“好像很難理解……”

“我完全看不懂,不過王浩大神似乎也沒有貼出全部的研究。”

“……”

國內的討論到此為止。

一些國外的學術媒體,也轉載了王浩釋出的部落格訊息,和國內的情況非常類似,只是有幾個人看看,然後就都不關心了。

這或許是王浩發表的部落格文章中,最不受關注的內容了。

時間,讓人淡忘發生過的事情。

半個月後,所有人都把事情拋在腦後,彷彿根本沒有部落格更新的內容。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