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幹夫是沃爾夫獎得主,日國數學界稱他為第二個伊藤清,他確實和伊藤清很相像,同樣是東京大學的教授,同樣獲得了沃爾夫獎,甚至研發領域都很類似。
但是,田俊幹夫並不想做第二個伊藤清,因為他還很年輕,只有37歲,他希望能獲得一個菲爾茲。
這樣他就可以超越伊藤清,成為國際公認最頂級的數學家。
菲爾茲,才是數學界至高無上的榮譽。
此時,田俊幹夫正思考著剛過去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會議,思考著ns方程議題中村正雄的判斷。
中村正雄認為王浩證明ns方程弱化取值光滑性的方法,並不能夠用來解決ns方程問題,也就是無法把常規取值擴大到無限取值。
田俊幹夫仔細想著,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仔細研究了王浩的證明,發現這個思路已經到了頂點,根本不可能依照方法去繼續擴大取值範圍,自然就無法擴充套件到無限取值。
“而且大多數最有難度的研究,弱化證明的思路往往無法解決問題本身。”
“哥德巴赫猜想的篩法是這樣,孿生素數猜想的有界間隙也是這樣。”
“弱化證明的思路總是有極限的,想要完成證明,還是要想新的思路……”
田俊幹夫思考著。
辦公室的門忽然被敲響了,一個博士生走了進來,有些興奮的說道,“田俊老師,arxiv上有一篇論文,您一定會感興趣,好多學者都在討論。”
“是什麼?”田俊幹夫帶著疑惑問道。
“ns方程的證明,王浩完成的,您可以找一下。”
“什麼?”
田俊幹夫還以為是聽錯了,他馬上登陸查找了一下,就看到了王浩發表的論文。
他仔細看了標題,頓時更驚訝了,“續常規特殊取值論證無限取值?”
“換句話說,他是在常規取值證明的基礎上,拓展完成了無限曲折的論證?”
“這怎麼可能!”
……
國內和國際上都有很多學者知道王浩發表了ns方程的證明論文。
他們都在研究。
國內輿論非常火爆,相關的話題已經衝到了熱門前三,好多人都在討論這件事情。
大概是因為對王浩的信心,一些媒體報道的時候,甚至已經蓋棺而論,認為他已經解決了ns方程問題。
但還是有一些理智的人在說明情況,“現在不能說,ns方程問題已經解決了。”
“雖然王浩貼出了論文,但是還沒有頂級機構確認證明。”
“他的論文內容非常複雜,肯定是要做報告的,而且是國際性的報告。”
“這個論文的難度太高了,牽扯到了很多邏輯計算的論證,評審也肯定非常困難,肯定需要本人做講解。”
“現在是否正確也不能確定,還是要看報告情況。”
“不過,好訊息是暫時沒有人指出錯誤……”
報告,不是必須的。
但針對國際最頂級的數學成果來說,最好還是要做個報告,否則評審就需要很長時間,拖的太久也許就會出問題。
佩雷爾曼同樣是把龐加萊猜想的證明發到了網路上,但他的性格有些怪異,一直拒絕做相關的報告,後來就引發了一系列的糾紛。
西海大學同樣關心王浩的報告。
學校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數學領域來說,西海大學的影響力太低,報告肯定不能在大學裡進行。
哪怕王浩本人有足夠高的影響力,但大學裡沒有其他權威的數學家坐鎮。
王浩作報告也並不需要發愁地點,因為有很多機構已經發來了邀請函,還包括一些國外頂級的機構。
他首先排除了所有國外的機構,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出國。
“我只打算在國內做報告。”王浩對周清源說道,“就在高校裡挑一個吧,或者科學院數學所也可以。”
他仔細看了一下邀請函,發現頂級高校都發來了邀請,包括水木大學、首都大學、東港大學、蘇東大學,等等。
“要不還是水木大學?或者是科學院數學所?”王浩還是問上了周清源,他的數學成就遠遠高過周清源,但有一些事情上,周清源還是能提供意見的。
王浩更偏向於水木大學或者科學院數學所。
前者,熟悉。
後者則是有些好奇,畢竟是科學院,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周清源則給了一個不同的意見,“你為什麼不去東港大學呢?”
“東港大學?”王浩下意識搖頭。
“對。”
周清源很認真的說道,“我建議你去東港大學。”他說著嘆氣道,“王浩,我清楚你和東港大學的問題,但你應該正視過去,最少不要被過去所影響。”
“國內的數學來說,在偏微分方程程領域,東港大學才是最有權威的,那裡有兩個相關領域的院士坐鎮。”
“如此重大的研究,在國內做報告,東港大學肯定是首選。”
周清源的話音非常誠懇,也讓王浩不由思考起來。
在挑選做報告的地點時,他幾乎下意識的排除了東港大學,每當想到東港大學時,腦海中就會流過很多的記憶。
導師、同學、認識的人、朋友,還有心動的那一抹倩影……
等等。
很多很多。
這些記憶並不是他自己的,但即便主觀意識到自己和前身的不同,記憶卻一直映在腦海裡。
正因為這些記憶的存在,他才下意識的否定東港大學。
當時被解聘的事情也是重要原因,但一切早已經過去,東港大學釋出了公告,一切都和他無關,事情已經得到了澄清,合金實驗室的陳建林也在被調查。
那麼,選擇東港大學作報告,會發生什麼呢?
解聘事件,可能會被重新提及?
合金實驗室的問題,可能會被重新關注?
或者,一切全無波瀾?只是正常去做個報告?
王浩思考著走了出去。
他走到了操場旁邊,坐在了硬石凳上,一直看著操場上的熱鬧場景。
同時,梳理那些記憶。
周清源有一句話說的沒錯,他不應該被過去所影響。
東港大學是東港大學。
他就是他。
即便是到了現在,許多人談起他,還會說東港大學,那是過去的烙印,而他希望能徹底擺脫烙印,和東港大學完全分割開來。
如果連東港大學都不去面對,還怎麼進行分割呢?
想要擺脫什麼,就必須先要面對什麼。
他用力抿了抿嘴。
有了決定。
……
東港大學的宣傳部郵箱,收到了一封正式的回覆郵件。
工作人員點開郵件以後,頓時驚住了,因為郵件是來自西海大學的王浩,他馬上把訊息報告上去。
宣傳部主任胡芳,看到訊息都愣住了。
東港大學邀請王浩來做報告,可以說就是例行發個郵件,根本就沒想過王浩會同意。
整個學校都知道,王浩和東港大學的複雜糾葛。
雖然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但大多數人都認為,王浩選擇東港大學作報告的機率還是很低。
他和水木大學邱成文關係很好,做報告大機率還是會在水木大學。
現在看到王浩的正式回覆,胡芳帶著驚訝趕緊把事情告訴了上級,同時也馬上通知了數學院。
這件事是要好好做準備的。
因為牽扯到國際中重大的成果報告,到時的規模甚至比召開國際會議都不差,相比一些普通的會議,規模還要更大一些,肯定會有許多頂級數學家到來。
這些是必須要考慮的。
數學院的教授們就不用考慮這麼多了。
他們知道訊息都感覺很振奮,“知道了嗎?王浩同意來我們大學都報告了!”
“他要回來?”
“什麼回來,想的挺好,他就是來做個報告!”
“做個報告也行啊,這也等於是迴歸母校了!”
“我都好幾年沒看見王浩了,這麼一說,還真是有點期待啊,他還是做ns方程的報告,這可能會成為獨屬於他一個人的數學盛會!”
這件事對於東港大學非常重要。
一則是因為進行的是國際最頂級的數學研究報告,肯定會有很多頂級數學家到來,也能助推東港大學在偏微分方程領域的權威。
二則是王浩這個人不一樣,他就是打上東港大學烙印的學者。
現在也等於是回到東港大學,很多人都非常的期待。
包括東港大學,包括數學院,都開始為此做準備了,他們要召開會議定好時間,也要在國際上釋出訊息,邀請數學界的頂級學者。
很多人都知道了訊息,其中也包括教務處副主任黃益春。
黃益春聽到訊息感到驚訝,隨後就有些期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