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韓老三因為過於心疼,這會五官都扭曲在一起,跟個小老頭一樣。
不過孜然目前的身價若就這麼吃掉也確實可惜,偶爾嚐個味道解下饞也就行了。韓徹也是準備留足來年在柏州要推廣的部分後,剩下的都拿去售賣。
至於宣傳推廣這一塊,以孜然的高知名度和目前供不應求的市場行情,根本用不著韓徹去操心。
也就三五天的時間,地裡的孜然便進入了全面成熟期。
都知曉自然目前的身價昂貴,王家那邊早從栽種那天起,便派遣了專人在地裡看守。待到成熟收穫這天,王七郎還親自來了地裡。
“見過韓大人。”王七郎走過來跟韓徹行禮。
王家是全程跟著韓徹這邊的地裡,依樣畫葫蘆般的去種植的孜然。
自然是韓徹這邊什麼時候開始收穫,他們那邊也是同步跟隨。
今年兩邊的孜然生長便都很不錯,韓徹採用的又是大田種植模式。最終一畝地的孜然產量,達到了兩百二十多斤。
這產量若跟穿越前的大田產量去做對比的話,其實是屬於略低的,更何況韓徹整個栽種過程還很是精細。
但韓徹也覺得不錯了,畢竟是第一年栽種。
“竟收穫了一千兩百多斤嗎?”王家人對這產量,卻是大感震驚。
在這之前,王家只是對韓徹種植孜然能成功有信心。但具體孜然產量能有多少,他們卻是從未設想過。
孜然種子作價也並不便宜,韓徹這邊具體栽種地大概是三畝多一點,王家雖比韓徹略多一些,但也不過是五畝多點地。
五畝多地收穫一千兩百斤的孜然,便把王家上下都高興壞了。過去一小袋子的孜然便已是金貴難得,今年他家得了這許多,那得換來多少銀錢啊!
為了能售賣個更好的價錢,除了留種的那部分,王家把剩餘的孜然運輸去了京城北地那邊和富庶的江南地區。
這一千斤的孜然也別瞧著放一起挺多的,但實際投入到全國的這個大市場裡面,量一下子便被突顯成稀少了。
全程學習韓徹的精細栽種,也使得王家的這批孜然對於目前來說屬於顆粒飽滿,香氣濃郁的精品好物。那些喜歡孜然香料的達官貴人和富戶們,在瞧見這批孜然的品相後,更是爭搶著來購置。
王家這批孜然很快便全都銷售了出去,換回來了一大筆的銀錢。
自然對於王家如何能有這般多的孜然來源,難免會有人去探測。不過大多數的人都以為,王家是從蕃地運輸過來的。
畢竟王家做絲綢生意,每年皆會派遣商隊去蕃外。
直到後面,有那去往柏州做生意的人回來後,才有訊息傳出,言道王家此次的孜然並非是從蕃外運輸來的,而是在柏州種植出來的!
“這怎麼可能?柏州何曾有生長過孜然!”
真當他沒去過柏州,就不知曉這些事了麼!孜然可是蕃外才長的香料,莫說是柏州,便是全國也沒聽說有哪生長過孜然。
“我原也是不信的!可就在前些時日,那位柏州的韓刺史發出公文,言道他今年試種孜然成功,柏州轄內百姓若有想種植的,每戶可報名領取半斤種子,由官府教授種植技藝……待來年收穫時,再還回半斤種子便可!”
天知道,當他剛聽聞這訊息的時候,都恨不得自己也是那柏州的百姓!
那柏州的百姓可真是好運道,來了這麼一位“財神爺”任職,於是家家戶戶種著身價高昂的棉花,養著白羊,各種紡織品的技藝也學著……大把大把的銀錢簡直就跟流水一樣的流進他們的家裡。
第91章
安置
前段時間衙門所釋出的公文,其實並不止分發孜然種子這一條。
兩年多前那批自贖自身,被韓徹安置在職田的孩童,有大約十來個今年滿了十五週歲。朝廷規定,凡年滿十五歲者,便可成婚。
還有不少十三四歲的,也馬上便要年滿十五週歲,步入“成年人”階段。
衙門便決定給這批孩童以職田為中心,最終擇選出一處距離職田並不太遠的荒地,預備建設新的村莊作為安置點。
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生活和落戶,村莊的房屋一律由衙門出資,組織人手去修建。分發給他們的田地,也會由衙門僱傭些工人過來,與這些孩童一起去做前期的開墾。
官府還會分發一定的種子農具,以及一頭耕牛幫助他們更快穩定生活。村子裡的村長和里正,也都是由衙門這邊安排適合的人選過去任職。
至於當初韓徹剛讓大家自贖自身時說的,待成年後讓他們自行選擇要不要歸家一事,這次官府根本就沒提。
柏州過去那麼的貧窮,能被父母抵押出去,並且至今都未來贖回的孩童,過去在家裡過得日子也可想而知,感情自然便也所剩不多。
少部分便是還對父母在心中抱有感情和期待的,在職田的這兩年多的共同生活下,也讓他們對夥伴和佃戶們產生了不想分離的感情。
他們習慣了跟同伴們在一起,也習慣了聽官府衙門的安排。在這裡吃得飽穿得暖,也沒有動輒打罵,更是他們過去從未感受過的美好生活。
到最後,自然便是官府怎麼安排,他們便怎麼聽從。
一下子要安置這麼多孩童,為他們建設出一個新的村莊,對衙門來說,絕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不過再多的錢,韓徹也甘願出。
或者更準確一點的來說,打從兩年前,韓徹提出讓這些孩童自贖自身的時候,心裡就從沒真打算讓他們再回那樣的父母身邊去。
只是時人看重品德,也極為注重孝道。父母縱是有萬般的不是,世人也要求做子女的去孝順依從。
韓徹並不信奉“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也別拿什麼過去家裡貧窮的話到他這裡來做藉口。這幾年韓徹給柏州的所有農戶都按戶分發棉花種子,教授他們各種技藝,現如今誰人不知柏州的百姓暴富起來了?
可這兩年,又有幾個做父母的來跟官府把自贖自身的孩童贖回去?
奈何眼下韓徹也沒辦法跟這種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信奉的主流思想去做明面上的抗衡。
甚至韓徹都別說去做抗衡,但凡他這裡有半點這樣的言論流露出去,便會立即遭受到千夫所指,還會帶累柳氏三娘她們。
對於這種情況,韓徹能做的便只有借用官府的名義。
在這個年代,哪哪又都是地廣人稀。
柏州就更不必說,便是因紡織大市場吸引了不少外來商賈客流,但這些都不是常駐人口,更不可能落戶下來,以至於府城的總人口數到現在也還未過萬呢!
府城缺人,韓徹順勢把這批孩童編戶下來的操作。在別人看來,韓徹這是想要發展更多的人口戶數,提高政績。
“唉,這些孩童也是好運道哦!”那些來柏州府城購置紡織品的,便都這般一臉羨慕的感嘆著。
“我聽聞那些自贖自身的接受編戶後,也會分發孜然種子!”
“嘶!那麼金貴的孜然,也能這般捨得!果然不愧是‘韓財神’,一出手便是大把的銀錢灑出去!”
職田這邊的孩童們聽著大家都這般的說他們運道好,於是一個個的心裡也越來越歡喜自己能被留在府城,接受官府的編戶齊民安置。
對於原生家庭的掛念,也就在相對減少。
便是他們的父母,聽到這個訊息時,也不會產生什麼太多的想法。這些做父母的確實是對已經抵押出去的孩子沒什麼感情了,家裡現在的日子又過得很好,幾乎都另外又生了其他的孩子。若官府真讓他們這時候回來,做父母的也不知曉該如何對待。
現實就是這樣,並不是所有做父母的都愛自己的孩子,便是疼愛,在孩子多了以後,也會跟五個手指頭一樣,疼愛有長短區分。
至於更垃圾的父母,這樣安排就更好了。將來萬一他們真起了念頭想要來找尋這些孩子佔點便宜,也會先考慮一下時下這種交通上的極為不便利,對他們而言到底方不方便,劃不划算。
而且就過去抵押出去一直未贖回,還是由官府來做統一安置這一點,也能給這些孩童將來萬一真要面臨垃圾父母使用“孝道”壓迫時,增多幾分輿論上的幫助。
可以說,韓徹為了這批自贖自身的孩童,確實是考慮良多。
但外人再如何幫忙考慮,做父母的一旦對子女造成傷害,始終都是一輩子都好不了的心靈創傷。
六月底,京城。
這日陳家二老終於抵達陳家。
進府的第一件事,陳家祖父先是黑著臉把下人屏退,接著轉臉便對著吳氏厲聲呵斥道:“吳氏!跪下!”
這話一出,在場眾人皆愣住。
陳二孃滿臉錯愕,陳大娘也是蹙眉不解。
至於陳卓,他皺眉看向吳氏。
“父親!不知兒媳做錯何事,惹得父親這般生氣?”吳氏見著陳家二老滿臉那壓制不住的怒火,心頭也很是惶恐不安。腦海中更是快速轉動,莫不是之前陳大娘被退婚一事,突然事發了?
可不應該啊!
陳大娘被擄一事,她當初只是安排人引導了劉家去注意陳大娘自救時被燒傷的手腕,讓他們對此產生了些懷疑。
後面的事情,吳氏便再沒有去操作了。
當然這也是吳氏很相信,劉家這種只能暗地裡去調查,在陳家及時的將證據證人都處理完之後,是查不出太多有用的東西。
不過吳氏要的也只是劉家對這事起了疑心,堅定退婚的念頭。畢竟劉家若真認真調查下去,吳氏還怕引火燒身到自己身上了。
好在,之後的事情發展的都如了吳氏的心意。
世家大族對子嗣的婚姻本就極為看重,更別說原本劉家對幼年便喪母,只能由祖父母帶去平州撫養長大的陳大娘做嫡房長媳便不是很滿意。
若陳大娘真遭遇了這些事,劉家斷不能將這樣的女郎娶為家中長媳,甚至很可能還會是未來的當家主母。
之後兩家一次相聚,劉家那邊果然便拿陳大娘自救時的手腕燒傷做試探。陳家對這一點,自然是早就想好了完美的說辭。
可真當劉家主動提出這樣的疑問,陳卓便也猜測劉家應當是知曉了點什麼。
陳卓對此難免便會擔憂萬一將來陳大娘被擄事發,那就是結親不成反結仇。也別覺著證據都被消滅掉了,但當時陳大娘可是報官過的。
思來想去後,陳卓哪怕再惋惜這門好親事就此沒了,也還是主動跟劉家提出了退親。
劉家說到底也只是為了退親,目的一達到,他們自然也就不關心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祖父,您為何一來便要罰我阿母!”作為女兒的陳二孃自然第一時間護著母親,便也這般問了出來。
“為何?你真當你們這些時日在京城做的事,我們遠在平州便不知曉了?”陳家祖母氣憤道:“那韓家都告狀到我們跟前來了!”
韓家?
吳氏和陳二孃立即便想起這段時間對韓家人做的那些事,也知曉這事既然已經被韓家告狀到二老面前,便也不打算否認。
於是吳氏便說道:“父親,母親!這事你們不知,是那位韓家三娘子口齒生得好生厲害狠毒。第一次見面便詆譭我們二孃如何撒謊,如何心腸歹毒的……我這才氣不過,對韓家做了些許事情。但也並未太過,只是不願意見到韓家人……”
“那人家好端端的,為何要這般說二孃?”陳家祖父直擊要害。
“我……”吳氏一時語塞。
這事發生在遊園裡,當時在場的人眾多,事情更是早就宣傳了出去。今日便是吳氏能扯謊,暫時瞞過陳家二老,只怕也用不著去外面打聽,一旁的陳卓也會把實情道出來。
果然,陳卓臉上的表情雖然也很不好看,但還是把事情的前因後果都跟陳家二老說了一遍。
陳家二老聽完,臉色便更黑了。
吳氏還想替自己辯解:“二孃並非有意的……她年紀小,還不知事。便是做錯了事,說錯了話,也自有咱們陳家的長輩去教導。但那韓三娘一張嘴,便是直接把咱們二孃的名聲全都給毀了啊!”
“還教導?二孃就是因為被你這樣惡毒的母親教導,才會變成現在這樣!”陳家祖父完全沒心情聽吳氏的辯解,直接這般怒吼道。
吳氏臉色瞬間沒了血色。
陳卓在一旁也皺起了眉頭,雖心中也覺得吳氏不該再去招惹韓家,但她到底是陳家的主母,便準備求情:“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