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他沒有記錯的話,棉花在早期的時候,便是被古人喚做過“吉貝”。
在《蔡沈傳》中有記載:“卉服,葛及木棉之屬,南夷木棉之精好者,亦謂之吉貝。”
“客人,請看。”終於從韓徹身上感受到了強烈購買慾望的店家,也很是高興的把一小包棕褐色的種子拿了出來。
瞧見確實是他印象裡的作物後,韓徹心頭更為歡喜。
說起來,吉貝其實很早就被胡人帶來。只不過受種植技術嚴重落後,再加上纖維質量也差等影響,一直未能被時人發揮出它在織物上的巨大作用。
反倒是因其蕃外來物的新奇和稀有,使它成為了時下一些貴族階級種在自家花園裡的觀賞花卉。
原身懂事時,韓家已經沒落多年。不多久,原身父親也去世。
那時候原身被灌輸振興家族的思想,埋頭苦學知識,自然便對最上層在炫富方面的很多東西都缺乏瞭解。
還不同於胡椒在香料以及中藥方面的作用,棉花僅作為觀賞花卉,原身便更無從得知。
以至於穿越過來繼承了原身記憶的韓徹,又是在安南那等流放偏僻地方任職,一開始還真不知道棉花的存在。
這便也導致,棉花這時的身價雖比不得胡椒那般的昂貴,但也確實不便宜。
“……”韓徹在聽聞店家的報價後,便再一次沉默下來。
之後,在目送著韓徹和韓老三的離去背影時,店家是一邊嘆氣一邊搖頭的把吉貝種子小心的收起來。
本來還以為這次總能做成一單生意的,結果還是一樣。
唉,果然看人還是不能看什麼氣質。
然店家更沒想到的是,半個時辰後,韓徹又帶著韓老三折返回來。且一進店裡,就聽得他說道要購買剛才的吉貝種子。
韓徹是十分想要種植棉花的,只是這作價確實不便宜。莫說他手中的銀錢有限,便是銀錢十分充足,也斷沒有隻在一家店鋪看完,便大手筆去下訂單。
剛才韓徹便是帶著韓老三,又去逛了府城剩下的幾家專門售賣蕃外貨品的店鋪。詢問到的棉花種子作價,確實是如店家所說的那般,他這裡的最為實惠後,韓徹便馬上折返回來。
這還是頭一次碰上一個客人,一口氣把那一小包的吉貝種子全要完,店家這次是眉開眼笑的接待起韓徹來。
“店家,若我還需要更多,你可有辦法給我弄來。”交易做完後,韓徹又問道。
“要多少?”店家愣住了。
“我預備開春後在柏州試著種植四五畝地,所以你這邊還需得在來年春三月之前與我弄來。”韓徹說道。
“四,四五畝地?”店家狠狠被震驚住了。
“我是還想再種植多一些的,只不過我手頭銀錢有限,暫時只夠買四五畝地的種子。”韓徹嘆氣道。
“……”店家臉上震驚的表情還未平復下去,便又被韓徹這話給整得整個人僵硬在原地。
還銀錢不夠,只夠種植這麼多……
要知曉,那可是四五畝地的吉貝啊!
雖說這筆生意做下來,店家能從中掙得不少銀錢,但他這會怎麼看韓徹,怎麼都有種對方是個二傻子的感覺。
畢竟哪個腦子正常的人,明明手中並沒有多少銀錢,卻來種那麼多隻能看,沒什麼其他用途的吉貝。
這時,店家眼中的“二傻子”韓徹又問道:“你這店內可收白糖?我手中正好有一批上等貨,若店家願意,我想用來與你換取吉貝種子。”
“你有多少白糖?”店家有些心動。
白糖在平洲可比棉花種子更受歡迎,畢竟一個只是作為觀賞花卉,一些不差錢的貴族階級才會去種植的,而另一個則是受眾廣大的重要生活必需品。
雖說這兩年白糖產量上來後,作價是沒有以前那般的昂貴,但也仍舊不便宜。而西北地區氣候問題,甘蔗沒法種植。再加上交通不便等影響,白糖目前在平洲便屬於作價昂貴的硬通貨。
“我這邊至少能拿兩百斤做交易,店家可願意?”韓徹笑著問道。
“……”得,這次店家倒吸了一口涼氣。
第68章
贖人
很多對現代人來說是再稀疏平常不過的東西,放在古代一些特定的時期或地方,都是貴族階級才能享用得起的奢侈品。
好比當初韓徹才穿來那會,頭次在安南購置桂圓乾。
在當地作價不過十幾文錢一斤,卻因為交通限制,放到北地京城那邊,便能售賣到好幾兩銀錢一斤。
若是新鮮的桂圓或是荔枝,兩地的作價差異便還要更大。
白糖便也是這麼一種情況。
製糖方子是被韓徹獻給了朝廷,但甘蔗的栽種主要還是集中在南方一些區域。在平洲這邊西北區域,便是啃口甘蔗,都能稱得上一句“奢靡專享”。
店家在震驚過後,便言道這般交易是能做,但需得韓徹這邊出具一些憑證。
“應當的。”韓徹笑道。
兩百斤白糖以在平洲的高身價,能兌換到一批數量並不小的吉貝種子。
雖說吉貝也價高,但市場這一塊目前實在是有限。作為僅有觀賞這一用途,並非人人都會願意花銀錢去購置它的。
若到時候韓徹“失蹤”,店家就得砸手裡。
“還請郎君見諒,實在是此次交易過大。”店家說道。
“這樣,我十日後派人先送來一批白糖與你簽訂契書。若後面你與我弄來吉貝種子,咱們便用這批白糖交換。”韓徹便這般道。
這偌大個店鋪在平洲,經營的又都是一些作價高昂的蕃外貨品,實力這一塊是不用擔心的。
以韓徹的刺史身份,又簽訂了契書,他也不怕到時候對方來一個店大欺客。
“好!我這便與你去想辦法弄那吉貝種子過來!”店家全然沒了後顧之憂,頓時便滿臉笑容的答應下來。
“如此便多謝了。”韓徹笑了笑,便也準備離去。
這次,店家是以一種極其熱情親切的態度,將韓徹和韓老三送出的店門。
白糖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雖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但朝廷對它的管轄目前是還未實施如食鹽那般的壟斷經營,私人不得染指的政策。
朝廷最初管控鐵,是因為冷兵器時代,能鑄造武器的鐵的危險性太大。
鹽是沒有殺傷力,但它作為人生存的必需品。都知曉不吃鹽便會沒有力氣,所以管控住鹽,在需要體力勞作為主的農業社會,便等於管控住人力。
不可或缺再加上強大的需求量,還導致鹽能帶來巨大利潤。朝廷靠著鹽,每年便能獲取到一筆巨大的財政。
比起煮海便可為鹽,縱使白糖有高利潤,但產量上也實在相差太大。朝廷若是要對白糖也實施壟斷政策的話,是肯定要考慮投入和回報是否划算。
不過朝堂也並非全然沒有措施,針對白糖這種高利潤的商品,採取的便是提高稅額。
如此一來,朝廷不僅能從中獲取足夠多的稅銀,也能對白糖的流出起到一定程度的管控。
若非如此,安南百姓早就不能自由在集市售賣白糖了。
棉花種子的事情暫時便先這樣,韓徹也並未再在平洲多待。他帶著韓老三回了衙役等候的飯館,簡單的吃了一碗當地特色羊油麵茶,便坐上馬車返回柏州。
等坐到馬車上時,韓老三終於忍不住疑惑的問道:“大人,為何要種植這麼多吉貝?”
“我曾聽聞吉貝‘其實熟時,皮四裂,中綻出如綿’……將此綿紡織成衣物,比葛麻更為舒適。”韓徹笑道。(1)
韓老三吃驚:“吉貝還能紡織成衣物?”
“為何不能?”韓徹道:“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可見早已有吉貝紡織衣物。”(2)
只是用得早,並不等同於廣泛種植。
古代資訊閉塞,技藝不流通。莫說是棉花這等外來蕃外作物,便是本土的不少東西的情況也是如此。
就像那三腳耬車,西漢時期就被髮明出來,還能被稱得上“播種神器”,更是現代的播種機始祖,時至今日不也一樣未能被農戶們所廣泛用起來。
更有甚者,如安南農戶一般,最初都不知耬車為何物。
這年頭,也不止資訊傳播的慢,而是不論做點什麼都很不方便。
韓徹他們接下來的返程,也是花了兩天多的時間去加急趕路,方才趕在第三天的城門關閉前進的柏州府城。
晚上的餔食便又是簡單的一頓羊油麵茶,實在是這邊的主食以麵食居多,肉類又以羊肉為主。
二者混合到一起食用,既能抵餓,又能補充體能。
至於味道,韓徹和韓老三都談不上有多麼的喜歡,但起碼能接受得了,不至於說什麼吃不下去。
晚上好生睡了一覺,第二天吃完朝食後,韓徹便召來馮長史和與他同為柏州佐官的裴司馬。
在人口被允許充作商品的時代,韓徹目前是並沒有能力去抗衡這種事情的。但是在他管轄的柏州,他必須要對這種情況做出斷然措施。
只是這種風氣盛行多年,單韓徹一人出力還不行,因此他之前才會親自護送陳氏女回平洲。
刺史跟刺史是不同的。
平洲的繁榮富饒,便也使得衛刺史的官職為從三品,比韓徹整整高了兩個品階。最關鍵的是,衛刺史能任職朝廷目前管轄範圍內西北區域最富庶的府城,不論是背景還是受朝廷的重視,都遠非韓徹這個被打壓過來的所能比的。
韓徹計劃的第一步,便是聯合衛刺史一起,去幫兩地百姓儘快把已經抵押出去的子女贖回來。
贖人便意味著要花錢,能把子女拿去做抵押的家庭,多數也是貧困到不行的。
對於實在拿不出銀錢贖人的百姓,韓徹便讓衙門先借錢給百姓拿去贖人,百姓再來給衙門做工抵債。
平洲富庶,當地百姓抵押子女的情況也不如其他地方那般嚴重,贖人這點銀錢對衛刺史來說,自然便不是什麼難事。再者,此事若真能辦成,上報朝廷,朝廷定然還會給予嘉賞。
但柏州府庫遠不如平洲充實,當地百姓抵押子女的情況又是最嚴重的。
馮長史便一臉猶豫的提醒道:“此事恐需耗費銀錢甚多。”
“卻是需要不少銀錢。”韓徹點點頭,又說道:“不過此事有平洲陳老大人資助一筆銀錢,剩下的府庫再出。”
原來前幾日韓徹護送陳氏女歸家,又幫忙揪出府內惡僕,陳家人心生感激,便給韓徹置備了不少謝禮。
韓徹當然沒要這些謝禮,只與陳家人言道此事乃他分內之事。
之後二人因討論案件,再談及當地這股惡劣風氣時,陳家人得知韓徹的計劃後,便言道他家願意資助一筆銀錢。
“陳老大人高義也!”馮長史一聽,忙稱讚起來。
韓徹也感嘆:“幸能得陳老大人相助。”
之前剛做這計劃時,韓徹是做好準備動用那批白糖的。若白糖真要是動了,來年的棉花種植計劃必然會被耽誤。
但贖人的事更是宜早不宜遲。
很快韓徹這邊就從府城下發命令給到轄下的三個縣,命當地縣令以最快的速度去辦理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