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是不是藉此誇讚討好不得而知,韓徹也不在乎這個。在這般閒聊幾句後,他便進入正題。
韓徹讓李主簿先暫時讓錢縣丞帶一段時間,待熟悉後再獨自上崗。至於彭教諭和吳王兩位訓導,韓徹將他們直接帶去的縣學。
一群人先從前院學堂一路參觀到後院生活區,最後韓徹再帶他們去到給彭教諭準備的獨立辦公書房。
似這種辦公書房,凡是在縣學任職的學官或教習的夫子,都有做配置。
也知曉三人剛到達安南,還需得時間做安置,韓徹帶他們三人在縣學裡面大致參觀瞭解一番後,便準備離去:“往後縣學生員便全仰賴三位辛勤教導了。”
“不敢,此乃我等本分。”三人忙作揖回道。
待韓徹離去後,三人卻並未急著趕去安置,仍舊還站在這間專屬教諭“辦公室”的屋子裡,來回好奇的檢視著。
“這安南縣果然變得很是繁華熱鬧,來之前我便聽聞縣內百姓家家富有,人人皆能送得起兒郎唸書識字。如今一看,果然不假。”新到任的彭教諭想到剛才檢視的縣學和各鄉學的學子名單後,便這般感嘆道。
“只縣學生員過少,學識也很是不足。”吳訓導皺眉道。
安南縣百姓皆受韓徹影響,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家中又變得富裕,自然便捨得送兒郎去唸書。只到底入學時日太短,如今便全都處於在鄉學學堂裡接受啟蒙教育。
王訓導便也嘆氣:“二十一名生員,童生才兩名。”
安南童生總數當然不止兩名,但童生作為科舉考核中最低等的功名。於過去的安南來說,也是很難才能考取出一名。然後這些人在之後的秀才考舉中,遲遲不能考中,不少人在年紀上來後,便也熄滅了科考的心思。
最後,便只剩年紀還不算太大,又還有向上心思的唯二兩名童生,現在在縣學入讀。
卻未曾想,彭教諭此時卻神色輕鬆道:“我觀韓大人是極重教學,有他這般全力支援,咱們只需花費多點時間,慢慢教導,總能出點成果。”
他們也都是才被派遣到安南縣學任職,不出意外,少說得在這裡待上好幾年的時間。安南過去平均五年才能出一名秀才,於他們而言,教導時只要能稍微出點成績便能突顯出來。
吳王兩位訓導經彭教諭這麼一提醒,神色頓時也輕鬆起來。
別的不說,單指這位韓大人重視教學的名聲,如今可傳播的甚廣。適才帶領他們一路檢視,經過縣學藏書室時,三人雖對此早有耳聞,但還是被裡面的眾多教材和文集所震驚了一把。
畢竟教諭和訓導這種無太多實權的基層文官,正兒八經的科舉進士是看不上的,朝廷一般也不會從太遠地方調配。
像他們三人,便都不過是舉人功名,且還都是裕州本地人。
待到這四人熟悉上手,把縣學和衙門裡一些繁瑣的事務分去,韓徹也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
就在這時,韓徹突然收到了一封從信州來的信件。
寄出這封信件的人便是當初舉薦原身的太子親信,姓周,名安,字以觀。
原身跟他確實是非常交好的,這幾年一直沒能聯絡,倒並不是周安覺得韓徹被貶安南,沒了利用價值,而是他也一樣被流放。
在“蠱惑太子”一事上,周安作為罪魁禍首之一,比起韓徹來說,老皇帝對他的憎惡肯定是更多的。
原身被流放到安南好歹給了個縣令的職位,家人和親屬雖受拖累也喪失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但起碼有原身縣令俸祿在,居住地方也是在縣衙後院。
周安就慘多了,他全家一起被流放到信州。這個信州雖是個中等州,但跟周安毫無干係。因為周安在信州不僅沒有人身自由,也沒有官職俸祿,居住地方要麼自己修建房屋,要麼就是花銀錢去租佃。而且還有廂軍,也就是如賀衝那種地方軍對他們一家進行監管。
尤其是周安,無令不得出城,也不得與賓客往來。每個月周安還需要去到所在地方長官處報道,稱之為“呈身”。
針對於不久前朝堂上老皇帝的那句“惟以改過為能”,周安不知是從何處得到的訊息。這次他在信裡便寫到:
縱使他們再有才幹,再有能力,但政治對手卻是永遠都不可能放過他們。甚至聖上只要表現出對他們稍微寬容一點,乃至少處罰一些,那些人便會坐不住,想盡各種辦法攻擊打壓他們。
只有把他們徹底打壓下去,那些人才能向上爬。但是那些人踩著他們的肩膀,靠打壓他們享受著高官厚祿,卻不會去同情他們的日子是多麼的難過。
流放之後的辛苦,唯有他們這般親身體會過的才知曉。他現在也沒祈求太多,只想要朝廷能減免他們倆的罪過,調遣到好點的地方,娶妻生子,將來起碼不愧對祖先。
末了,在信的最後面,周安還又表示他這也是心中太過難受,才來與韓徹說這麼多。這些話韓徹也不要對別人去說,只自己聽聽便罷了。
韓徹看完信件,什麼話都沒說,只默默的用火把信件燒了。
至於反應?此時什麼都不做才是最好的。
有些事,不是韓徹非要往壞處想,而是當他身處其中時,不能不往最壞的地方去想。
要知曉周安被監管,不得與賓客往來,不僅是在信州限制他的交友範圍,也限制了他書信上的交友。
那麼周安這信,到底又是怎麼送到安南自己手上來的。
是太子那邊的人在其中出力,還是政治對手有預謀的推波助瀾?又或者,是老皇帝的故意放縱?
但不得不說,這封信寫的很是真情流露,引人共鳴。
知交好友,還因同一件事遭受悲慘的流放發配,彼此都還因此耽誤娶妻。
古代娶妻生子是人生大事,如此怎能不憂心?
目前他們也又都還面臨著同一個困境,京城那邊的政敵在不停的打壓他們,不允許他們有絲毫的冒頭。
背後的人這一手可謂是既算計了周安,又透過周安來算計韓徹。
但他怎麼也沒算到,原身這具身體換了芯子。
第60章
製鹽
很快距離收到周安來信已經過去一個月,進入農曆五月後的安南,最近也變得越來越炎熱。
這日下午,有兩位木匠將韓徹前些時日讓他製作的一架大型風力水車運到衙門來。
風力水車之前便已經造出來,只不過都沒有眼前的這架大。過往是一具風帆配製一臺水車,這次是一具風帆,配製了兩臺水車。
因著造型過於龐大,兩名木匠便只能把它們以零件的方式運來。
“造得不錯。”韓徹高興的誇讚道。他剛大致檢查了一遍,不僅沒發現什麼問題,在細節方面的處理反而更好了。
“謝大老爺誇讚。”兩個木匠也高興起來。
“明日辰時初(約早上7點),你二人再至衙門來,隨我一道出城一趟。”韓徹心情甚好的說道。
“是,大老爺。”兩個木匠忙應道。
風力水車使用前還需要先對其進行組裝,自然便少不得需要這兩個木匠明日一道同去。
除此之外,韓徹預算這次出城起碼需得耗費好幾日的時間,便又尋來錢縣丞和劉縣尉交待道:“我新得了一製鹽法子,不需耗費時日去煎煮,只需日曬便可得到白鹽,故打算明日出城試試看。”
聞言,錢縣丞大驚:“不用煎煮,日曬便可得鹽?”
劉縣尉也面露震驚的看了過來。
其實早些時候,韓徹便曾考慮過海水製鹽。
安南不僅靠海,海岸線也較為漫長且寬廣,地勢還平坦。在氣候上,安南雖春季雨水較多,但常年氣溫炎熱,有助於海水自然蒸發。
可以說,在製鹽上,安南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時下食鹽主要分為海鹽和井鹽,其中井鹽是以透過打井的方法,抽取地下的滷水,將其製作成鹽來食用。操作分為鑿井,汲滷,輸滷再到煎鹽。
海鹽則是汲取海水,對其進行煎煮。不過並不是粗糙的直接煎煮,而是也需要先納潮,制滷,煎煮,最後才能出鹽。
就是利用海水的潮汐規律,算好時間在海邊築壩圍堤,引入海水,再讓它曬乾,最後便可得到包含鹽分的鹽土。
再搭建鹽漏,底下覆蓋茅草,上方覆蓋鹽土。之後再用海水衝淋過濾,才能得到滷水。
再之後,便是把滷水倒入灶臺上的鐵鍋,對其進行熬煮,得到可食用的鹽。
這種製鹽方式較為複雜,用時很長,效率很低,時間長了對鐵鍋的損害還不小,因此時下一些不靠海的地方,多是食用井鹽。
至於海水曬鹽,眼下韓徹並非見到和聽聞。便是在韓徹穿越前的時代,也是一直到明朝嘉靖時期才廣泛在民間使用。
不過此時,韓徹只對二人言道:“具體結果如何,還需得我去試了才知。”
鹽作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從古至今都極其重要的民生和戰略物資。錢縣丞和劉縣尉自然知曉韓徹明日出城所辦之事的重要性。
“大人放心,衙門一干事務我等定會好生管理。”錢縣丞和劉縣尉忙言道。
“我自是對兩位大人萬分放心的。”韓徹也這般回道。
他們三人共事也有不短時間,秉性和辦事能力以及配合度上,韓徹對錢縣丞和劉縣尉都是很滿意的。
第二日一早,韓徹便帶著韓老三,還有那兩個木匠以及兩名衙役,拉著那輛大型風力水車出城去了。
這次進行海水曬鹽試驗的地方,依舊比較靠近劉家村。
劉家村的村民們聽說了這事,便都跑過來瞧熱鬧。
正好,韓徹也需要一些人手來做事。他便讓劉里正從村中挑選出一批人,漢子們去把附近海邊的大塊火山岩石尋來,將其削平鑿巖。
力氣較小的婦人則打來清水,把這些削平鑿巖好的火山岩石槽清洗乾淨。
另一邊,韓徹再讓人修建鬥槽型的鹽泥池,也叫過濾池。
時下所用的煎煮鹽法裡,用的方形鹽漏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原理,都是起到過濾滷水的作用。
在操作時,也是差不多的步驟。
不過,過濾池是成對出現的,整體是分為兩部分,上方的蓄水池和下方的鹽滷水池。
如眼前的過濾池裡面,便是在上方的蓄水池底層鋪墊一層茅草,上方再填覆鹽泥沙,並把它夯實整平,最後倒入海水過濾。
經過這樣過濾後的海水,深入底部,再流入到下方的鹽滷水池。
另外,過去要麼人工挑運海水,要麼藉助潮汐,引入海水。韓徹這次則直接利用風力水車,便可自動汲取海水進入曬制的鹽泥沙或蓄水池中。
之後數日裡,韓徹在劉家村附近所選的海水曬鹽實驗地便格外的熱鬧。不止是劉家村的其他村民每日都會過來瞧一下熱鬧,幫著做點事。便是附近的李家村時不時的,也有不少村民過來看情況。
安南靠海,過去這兩個村子的村民便也時常在家中造灶臺,煎煮鹽一方面滿足家中食用,另一方面按則是用來抵稅。
朝廷雖不允許百姓私自售賣食鹽,但靠海附近的百姓自家吃用卻還是並不管的。事實上,這也沒法管。
至於抵稅這裡,煎煮鹽的效率太低,安南過去又貧窮。尤其是最靠海的劉家村,春夏季一到,江河之水受海潮影響變得苦鹹,對不少農作物來說,鹽分太高的土壤是不利於生長的。
衙門便是再如何逼迫劉家村的村民,他們也繳納不出賦稅,便只有讓他們煎煮鹽來抵賦稅這一條路了。
不過這兩年,劉家村的村民有養殖生蠔,製作耗油增多收入,另外甘蔗也選取了地勢較高的地方種植了些,便也沒再用鹽來抵稅過了。
鹽泥池修建的速度很快,只一天的時間,便修建出十幾套來。有風力水車自動汲取海水,鹽泥沙這邊的程序也特別的快。
第二日,鹽泥池又修建出十幾套後,韓徹便讓大家暫停這方面。只專心打鑿火山岩石槽,以及拿木耙翻動鹽泥沙,讓炎熱的太陽能更好的把它曬乾。
到第三日,這些鹽泥沙已經完全曬乾,火山岩石槽那邊也打鑿出來一批。
韓徹再讓人把風力水車執行起來,汲取海水流入到已經鋪墊好了茅草和鹽泥沙的上方過濾池中。
待到這幾十個鹽泥池上方的過濾池裡的水被注平滿後,再經過一夜的時間,第二日一早,眾人看到的便是下方的滷水池裡已經積蓄了滿滿一池沉澱好的滷水。
這時候,韓徹再讓人用木桶把滷水池裡的滷水盛放到已經打鑿好,並清洗乾淨後的火山岩石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