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好吧。對了,大老爺有沒有說,這田裡的肥還需要怎麼施啊?”郭父熱切的又詢問道。
“這個等我晚點再問問大人。”郭六郎說道。
“誒,你要記得。”郭父不放心的叮囑。
郭六隻得一個勁的點頭:“記得記得,我一定記得。”
*
這一邊,還真如郭父擔憂的那般,有那村民悔不當初,為著秧苗,大著膽子求到了韓徹這裡來。
韓徹搖頭,嘆氣道:“秧苗是按當時報名登記數額去下種的,如今實在是沒辦法再分與你們。”
韓徹懂村民們的所有難處,也很理解他們如今見好又上的舉動。只是當時他們不肯報名,他也就沒法提前多播種。
被拒後的村民們心中自是越發懊悔,在又過了七八日後,他們聽聞那些有報名領取秧苗的村民,今日有被韓徹派來的人喊去忙秧田秧苗栽種前的準備工作後,便忍不住也跟來瞧熱鬧。
雖說他們是沒辦法再領取秧苗,跟著栽種早稻。但一點也不妨礙他們可以現在便過來學點經驗。再說了,早稻是不成了,可再有幾日,他們也要準備下稻種,育秧苗了。
這會多瞧瞧,說不定有些好的栽種法子,是他們今年也能用上的。
“大老爺說了,再有三四日秧苗就能移栽了。今日有些東西便需要教授給我們!”昨日收到訊息,今日一早便過來的郭父笑呵呵的說道。
“才這麼短時間,這秧田就長到能扯秧栽種了。那你們豈不是今年真的能栽種兩季水稻?”田埂上站著的來看熱鬧的村民們聞言,俱是一臉的羨慕。
“大老爺說這是因為給水稻催了芽,秧苗長起來的速度可不就快些了麼!”郭父喜滋滋的繼續說道。
“這催芽的法子是真好,比我們直接把種子灑下去,長得快多了不說,秧苗也更齊整壯碩。”一老者瞧著下方秧田裡長勢極好的秧苗,不由得感嘆道。
之前村民們不敢嘗試栽種兩季稻,其中便也有大家現懂得的種植技術裡,還並未有種子催芽這一步。
所以韓徹這一次,光是在育苗期便節省了不少時間。也別小看了這點節省出來的時間,在種子還未經改良的現在,是能直接影響到兩季稻到底能不能栽種成功的關鍵之一。
“這都得感謝大老爺,他會得可多了。”郭父也跟著感慨道。
不多久,從縣城坐著牛車的韓徹趕來,遠遠的便瞧見秧田田埂上站滿了一片村民。待到韓徹一走近,這烏泱泱的一片人頭,便齊刷刷的扭轉方向,朝著他熱切的望了過來。
“大老爺來了,大老爺來了!”
“前面的,莫再往後退了,沒地了!”
“哎呦……快拉我上去……”
只聽噗通一聲響,是村民們在給韓徹讓開道時,有人被擠著,一個不小心掉到了旁邊的秧田裡。
好在的是,秧田最外面一圈未有秧苗。農戶人又素來愛惜地裡作物,便是摔下田裡,這村民也愣是沒讓自己傷到秧苗。
在被同伴拉上來後,滿是泥水的他也沒捨得回家去換衣裳,而是一身溼淋淋的重新站到田埂上。
當然,他這一站,也確實有了不小的收穫。
韓徹在今日教授給大家的便是插秧前,很重要的秧苗三帶。
插前三帶不適宜同一天進行,不然容易發生肥力濃度太高,反而有損秧苗的現象。但主要技術要點,韓徹卻是可以今日便交給大家。
“這第一帶,指的是帶土。”
帶土這裡,種過水稻的村民都是知道一些的。秧苗根莖帶土,有利於秧苗移栽後生長強壯。
“第二帶,指的是帶藥,咱們也可喊做‘送嫁藥’。”
秧苗移栽前便噴灑一些藥水,能一定程度防治水稻後期生長的蟲害。
“第三帶,指的是帶肥,咱們同樣可以喊做‘送嫁肥’。這秧苗移栽前可看做嫁閨女那般,得給它帶著些‘嫁妝’走。”
田埂上站著的村民們在聽到韓徹的這些個比方後,不禁哈哈大笑了起來。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麼!
都知道疼愛閨女的人家,會給閨女多置辦些嫁妝去婆家。這秧苗換個地方,當然也得給它帶些“嫁妝”走,它才能長得更好!
許是打了這比方,村民們很容易的就將插前三帶的技術要點全記住了。他們在記住後,還很熱心的到處去與人分享。
“大老爺說了,這扯秧苗,原來也是要給它們準備‘嫁妝的’!”
那日未能到現場的人:“......”
難不成他們過去種植水稻產量不高,竟是因為沒給它準備“嫁妝”麼?
第9章
爭搶
日暮時分,東城門口處,偶有一兩人行走,皆腳步匆匆。
守城衙役瞧了瞧天色,走到一旁拿起擂鼓,敲響了關閉城門前的第一遍鼓聲。
“咚!”
這時城門口突然有一群漢子快步奔進,在其後面是一輛牛車,牛車上坐著兩個人,其中一個儼然正是韓徹。
牛車趕在第三聲鼓聲完畢那一刻,險險進城。
守城衙役聽到動靜,投去一眼,面上卻已是習以為常。
韓徹為一縣主官,正常情況下,是不能留宿在府衙之外的任何地方。
最近春耕農忙,韓徹為了教授鄉民更好的耕種,他每日都是城門剛開,就帶著韓老三等人往朱家衝趕,一直到城門關閉前,方才又匆匆趕回。
待到第三聲鼓聲敲完,守城衙役將城門關閉。一日工作完成的他,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晃悠悠的往家中趕去。
衙門裡有供他休憩的班房,但他家在城內有房,平日裡幾乎是不住班房的。
安南縣人口過少,物價極低,真就是什麼都便宜。像他們這一類在衙門裡當值的不入流小吏,城中都有自己的房屋,住著比班房可舒服得多。
更別說,從去年冬季開始,那位韓縣令在朱家衝開荒,招攬了好些流民來身邊做事,還將其帶到縣衙班房去住。
“回來了?餔食剛做好,快上桌吃飯。”他家婦人端著飯食上桌,口中還問道:“我今日聽人說,大老爺又教授了一種制肥的好法子,說水稻前期需要什麼分櫱肥……你在衙門裡做事可有聽大老爺講?”
“我是不想在衙門裡幹了,我去聽這個!”守城衙役說著,又叮囑:“你也千萬別去外面打探,免得傳到二老爺三老爺的耳中去。”
韓徹是大老爺,佔著名。
郭楊二人為二老爺,三老爺,抓著權和人。
雙方之間無形之中的那點爭鬥,衙門裡上上下下皆心知肚明。縣衙裡也因為這事,氣氛一直微妙到現在。
婦人把碗筷往桌上重重一放,不悅道:“就一個制肥的法子而已!怎的,他們還不讓人種地了呀?”
安南縣人少貧困,衙門裡收不到什麼賦稅,給佐雜官也就發不出多少俸祿。
於是,就只能多給地。
衙門上上下下,每個佐雜官名下至少都有七八頃地。這麼多的地,他們自己種不來,也尋不來多少農戶租佃。
於是一些較差的土地要麼隨便扒拉兩下種著,要麼乾脆直接荒廢。
“地裡糧食種多了,也賣不出什麼價錢。”守城衙役嘆氣道:“為了那點多出來的糧食,還是莫要去遭嫌。”
他心中很清楚,新到任的大老爺確實是個心中有民的好官。
可那又如何?
糧食,糧食能多賣幾個錢!
唉,他還是莫要摻和進去的好。
*
另一邊,讓守城衙役感到嘆息的韓徹,此時也回到了縣衙後院。
“二郎,今日那店家派人過來送了好些你要的藕種和蓮種!”柳氏一見著韓徹,便立即告知他這事。
“那這可太好了。”韓徹聞言,也忍不住高興。
早從去年剛穿越時,韓徹便一直在琢磨適宜安南的生財之道。
韓徹想要的當然不止是讓安南百姓能有飯吃,他還想讓縣內百姓擺脫貧困。
對於一個農科技術人員來講,搞農業技術,做農業推廣和培訓,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改善民生。
可縱使南方氣候溫暖,雨水充足,更適宜農業發展。但在時下,政治和經濟卻是以北方京城為中心。
如安南縣,就屬於一個地裡位置極其偏遠,環境未能得到改造還處於原始化的一個人煙稀少的艱苦之地。
也正因此,安南才會成為歷朝歷代,官員被貶謫的首選地之一。
安南在時下的道路狀況也是非常糟糕落後的,從原主的記憶裡,韓徹知道現今朝廷對官道的修建是有分等級的。
第一等級,也叫重路,只有以京城為中心的幾個重要州郡才有條件修建。
第一等級裡還有一等二級之分,也多是北方或上等州郡才有。
在第一等級下面,便是二等一級,二等二級。
而安南,是最末等的三等遠小。
由此可見,安南這邊的經濟何其滯後。
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路不修,安南的農產品便很難將其推銷出去,開啟大市場。
可修路是件大工程,先不說它短期內沒法完工,單說這修路的銀錢,韓徹也是拿不出來的。更別說,衙門如今還被郭楊二人掌控。
韓徹思來想去數久,終於被他想到了一個耕種時間短,又不會太受偏僻地理位置影響的農副產品——藕粉。
安南目前的情況,農產品不適宜走大眾款,只能另闢蹊徑,取巧,取稀有。
藕在這個時候雖已經被大眾熟識,但曾經被獻為皇室貢品,被眾多詩人題詞讚賞的藕粉卻還未有人發明。
時下名人雅士又多喜蓮,贊其品性高潔。故京城雖因天氣寒冷,一些達官貴人和富戶也皆愛在家中種植。
其栽種目的自然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觀賞。
京中人平時吃的藕,多是距離京城較近的一些地方運輸過去的。就韓徹所知,京中藕價並不便宜。
不過京中並不便宜的藕,在安南價錢卻很低廉。
更準確一點來講,安南這地方所生產的農產品,任何一樣都便宜。但是這麼一來,以種地為生的農戶家中便更為貧苦。
韓徹也是早在年前便派人去購買藕種,奈何安南地方太小,韓徹要的訂單量又太大,將整個縣城的商鋪找遍,方才尋到一家店老闆表示,如果願意給他們一點時間,或許能將韓徹要的藕種數量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