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是光之巨人》作者:剎那【完結】
【內容簡介】
醒來後的第一眼看到身旁有兩個奇怪的奧特曼石像,於是錫安陷入沉思。
為什麼現在我和他們長得一模一樣?
那,等一下,那我穿成了……迪迦的石像?
只是這個世界似乎不太對勁……先是太空降下孢子,又是馬孔多在暴風中消失,接著和國的黑渦鎮突然不見,這邊觀測到一個星系的消失,那邊發現正有顆未知行星正在接近太陽系。久居海邊無名小鎮的人們跳著古怪的舞蹈,網路又傳小京灣跨海公路轟然倒塌,直至哥斯拉現身的那一刻起——
人類方才知曉原來地球在那四十六億年的歷史中已經幾度更換過其主人了。
綜恐怖與特攝,以及克蘇魯世界觀,架空的近未來背景。假如故事是真的,太古真的存在怪獸、而傳說俱有其截然不同的真相,如此的歷史與宇宙。地名、人名均與現實無關,不是奧世界觀。
引言·螺旋
時光步入西元二十一世紀的中葉,各地傳開越多越多不明生物的目擊報告與神秘現象的記述。
大概是一個月前的事情吧,名為齋藤秀一的學生向國際天文學聯盟提供了一份國際資料庫中還沒有過的漩渦星系的觀測結果。最先接到這份報告的和國國立天文臺新天體情報室很快復現成功。
理論來說,該方位歷史觀測記錄詳實豐富,不該存在新發現的可能性……但這一次確實收穫一個以前從未有人發現過的燦爛銀河。
“簡直就像是……向著無限的遠處匍匐蔓延的混沌。”
當時就有人詫異出聲。
因為異常明亮、能見度很高,所以掀起世界各地相當天文的熱度。
人們對這個星系的喜愛至於狂熱,以致於賦予它許多美好的意象。
在確認星系存在,並召開發佈會以後,國立天文臺就邀請各國學者進行不對外公開的集體研討會。
研討會上,大約是申請講話的第三個人吧。
他站在臺上的時候,目光灰暗得像地下室底終年不見人的地方。他說:
“前兩位的說法都很完美,很好,有理有據地猜測了這個星系的觀測可能,給未來的研究指出許多方向。我對此無甚可說,只想做一個形而上的補充,拓展一下在座各位的視野。”
底下的人立刻竊竊私語起來。
這人目不斜視,繼續敘述道:
“不知大家是否研究過這個星系的線型?很不可思議,倘若我們對該星系的螺旋畫出一條連線圓弧的直線,會發現有個特質,那就是直線與圓弧始終始終維持六十度角。這種以黃金分割比例呈曲線展開的螺旋,我們一般稱之為「鸚鵡螺黃金分割」,又叫「斐波那契螺旋線」或「等角螺線」,是在自然界中常見,在人為的藝術設計之中也常用的一種數理方法。
常見到什麼地步呢?鐵杉果鱗片的排列、蛛網的線條、行星的軌道、原子的執行,乃至於蝸牛與其得名緣由的鸚鵡螺身上,都有等角螺線的存在。自小小的螺線之中,能見宇宙之大。
(他笑了幾聲。)
但說到鸚鵡螺黃金分割,就不得不說鸚鵡螺——
其實在所有生物之中,就屬鸚鵡螺將自己塑造得最為接近於宇宙的真理。
約莫在四億年前的志留紀前期,從鸚鵡螺分枝,演化出另一種海洋頭足綱軟體動物、是叫做菊石的物種,如今已是滅絕的化石遺蹟。相較而言,鸚鵡螺迄今仍保有與古老的過去相似的形態,而繼續生存於太平洋的熱帶地區,迄今已有五億年的歷史了。
這出現在古生代寒武紀的生物。全盛時期有三千五百種以上,現在南太平洋中,則只有寥寥幾種殘存。
與鸚鵡螺那寬闊的螺旋相比,菊石的螺旋是接近同心圓狀的,形狀就像以同樣粗的繩子纏繞而成。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菊石要比鸚鵡螺更為高等。並且,確實的、菊石出現後不久,就佔據大量生態資源,馬上擴增其形態種類,在不到一億年的時間裡直超過一萬五千種,是鸚鵡螺的四倍以上。
然而,在其全盛期、白堊紀的時候……菊石突然滅絕了。一萬五千種,沒有一種存活下來,徹徹底底、完全的滅絕了。”
說到這兒的時候,他的目光俯視全場,其低沉的音令後排的一些旁聽的政府官要好奇。
“讓他……是叫做三島草平是嗎?我聽說過,是大黑博士的後生,讓他繼續說吧!”
於是也就沒有人敢阻止他。
他也就從容地繼續說:
“照這樣來看,菊石的物種數量之所以會爆增,不是佔據生態資源優勢位後的大量繁衍,反倒是為了誕生出可以讓自己存活下去的形態所做出的最後掙扎。事實上,滅絕前的菊石,確實出現各種奇形怪狀的螺旋。
鉤角石這種菊石就像柺杖一樣,至於日本菊石,形狀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剛從屁股拉出的一坨屎。
——為什麼?
鸚鵡螺與菊石同為遠古海洋中相似的生物,菊石的種類更多,又更為高等,為何一方能夠活下來,而另一方就徹底消滅?”
這人抬起手,將自己帶來的一個螺殼疊在投影屏大漩渦銀河的上方。
兩個螺旋在某一點上完美地疊合在一起。
——真像,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