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但書的採訪,黎語又重拾了寫律政劇本的信心,但不是現在。
但書讓她等到下半年再寫,因為那個時候她也要開一篇新文,她邀請黎語和她聯文。
但書寫小說,小說裡面除了寫男女主,還會安排一對副cp,但是不展開寫,黎語的劇本就主要寫這對副cp的故事,到時候但書可以幫她引流。當然了,要是拍出來的短劇效果好的話,也能幫但書的小說增加人氣,可以說是雙贏的一次合作。
在此合作開始之前,黎語接受了主編的建議,準備先寫一個大學校園劇本。
心結被解開,加上天氣漸熱,厚衣物被一件件地脫下來塞進衣櫃,新劇本的創作可以說是輕裝上陣。從前碼字的時候黎語是抓耳撓腮唉聲嘆氣,現在她是筆走如飛妙語連連,在鍵盤上飛舞的手指都出現幻影了。
當然也有卡的時候。大學校園比高中校園好寫一點,但是有一個問題是,她寫的男主是一個理工科的學霸,特別厲害的那種。
黎語是法學院畢業的,不知道理工科的課程都有什麼,是不是需要進實驗室,還有論文怎麼寫。這些她不想模糊處理一筆帶過,想盡量寫實一點,讓大學生觀眾更有代入感。
看來還是得采風,採風不能停。
可惜黎語的母校是政法專業院校,幾乎沒有理工科專業,得去別的學校裡採。要是能採訪個理工科的大學生就更好了。
理工科大學生……黎語一拍腦袋,身邊不是有個現成的嗎?
她男朋友就是學的理科,而且很快就要變成準大學生了。
黎語看了眼日曆,沒幾天周應然就要奔赴高考考場了。
晚上,算準周應然下晚自習的時間,黎語給他打了一個影片電話。
“累嗎?”黎語盯著鏡頭裡的男生問。
他那邊光線有點暗,好像是在寢室外面的走廊裡。
周應然後背倚著牆,用撒嬌的語氣低聲回答“好累”。
他本來想說不累的,但是想起來黎語跟他說過,比起報喜不報憂,她更希望聽他說實話。他們約定好了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對彼此撒謊,要有話直說。
“再堅持一下下,最後幾天了。”黎語鼓勵他。
周應然點頭:“嗯。”
他好乖哦,怎麼這麼聽話,聽話到在不知情的人看來會以為周應然體內什麼時候多出來了一個副人格,把那個校霸的主人格完全吸收掉了。
校霸……黎語這才發覺,她已經好久沒聽過有人用這個詞形容他了。
黎語覺得她應該為周應然做點什麼。要是可以的話,她好想立刻馬上衝到他寢室樓下,給他一個大大的驚喜,然後好好地抱一抱他。
但是這很難實現,黎語仔細想了想,在他鏡頭面前彎起眼睛:“我給你唱首歌好不好,我新學的。”
周應然笑著答應,抬手把兩隻耳機往裡嵌得更緊:“什麼歌?”
“一部電影的插曲,我們一起看過的,我唱了你就知道了。”
“好。”周應然不再說話,安靜地看著她。
“風帶著潮溼,水在講故事,無處停留的我,繞著江若無其事……”
輕緩溫柔的嗓音蕩來耳畔,煦風一般沁心舒適。
聽到第一句周應然就反應過來了,這是他們一起看過的一部喜劇片的插曲,是由電影女主角作詞作曲的原創作品。
這首歌的旋律淡淡的,副歌也沒有那麼突出,但是整體上很抓耳很動聽,娓娓道來,像一段雲淡風輕的獨白。
整部片子笑點密集,燃爆全場,最後卻以這首歌收尾,有種喧囂之後歸於平靜的感覺,聽一遍就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周應然被這首歌治癒到了,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發現原來他女朋友唱歌這麼好聽。
不僅聲音好聽,她還巧妙地修改了歌詞的順序,把失望和快樂對調了一下,最後以快樂結尾:
“在這個無人問津的夜,你是否還記得自己曾快樂,快樂地站在山頂吶喊,日出多值得。”
唱完她順勢給他發來一張邀請函——
“周應然。”
“嗯?”
“等你高考結束,我們一起去看日出好不好?”
誰會對日出說不呢。
“好。”他又怎麼會拒絕她呢。
-
高考那天,臨江所有的考點附近都施行了交通管制,禁止鳴笛,確保考場的絕對安靜。
考點外面圍滿了送考的家長,周宏和關麗婉也來了。
周應然在人群中看見了他們,但是沒有走上去和他們說話,更沒有像其他同學對自己父母做的那樣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他就只是淺淺地看了他們一眼,就拿著筆袋轉頭進考場了。
碎掉的關係哪有那麼容易修復,能夠平和地對視一眼已經是很大的寬容了。
黎語本來也想去送考的,周應然拒絕了,要她乖乖在家等他凱旋。
說這話時他霸道得不行,也自信得不得了,好像考場裡的其他考生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全國上下所有的高校任他挑選。
黎語哭笑不得,但還是答應了他。
三天很快過去。
第一天早上,天還是陰灰色的,最後一天傍晚,已是豔霞滿天。
交卷鈴一響,監考老師收完卷,封袋,考場裡的少男少女們飛一般地衝了出去。
考場外的各項管制陸續解除,他們笑著鬧著喊著往外跑,跑出束縛他們的最後一張網,跑向自由而廣闊的未來。
周應然也在這些人當中,他跑得特別快特別快,迫不及待地想見到那個他朝思暮想的人。
他說過,高考結束他一定第一時間去找她。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想坐最快的交通工具去到她家裡。結果一踏出校門,卻發現——她已經在最醒目的位置等著他了。
他想第一時間見到她,而她的想法和他不謀而合。
周應然停了下來,微微喘著氣,一眨不眨地看著她。
她今天好漂亮,穿了一條特別亮眼的裙子,化了美美的妝,最不一樣的是,她摘掉了厚重的黑框眼鏡,戴上隱形的一雙眼睛好美。
黎語也已經看見他了,高舉手上的鮮花朝他招手。
周應然大步邁過去,直接連人帶花一起擁進懷裡。
周圍響起一陣驚呼起鬨聲,他們兩個都聽不見,只聽見對方口中的那句:
“辛苦了。”
辛苦了,周應然。
辛苦了,黎語。
這半年,他們都辛苦了。
-
當晚,周應然沒有對答案,沒有估分,也沒有參與合影聚餐撕試卷這些歡慶活動。他用兼職攢下的錢買了兩張出逃的車票,帶著黎語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從高考結束到高考出分的那段時間,他們一起去了很多地方,遇到了很多人,嚐遍了各大菜系的美食,做了好多開心又浪漫的事情——
起大早登上山頂看日出,深夜坐在帳篷外面看星星,手牽手走在陌生城市的街頭……他們每天都擁抱,接吻,看著對方的眼睛說“我愛你”。
好像在度蜜月,黎語覺得。
高考出分的前一天晚上,他們來到了海邊。
兩個人肩並肩坐在沙灘上,海水漲潮,月色隱謐,海風輕輕吹來臉頰。
黎語愜意地閉上眼睛,靠在周應然的肩頭問:“周應然,你想好以後做什麼了嗎?”
周應然看著面前的海景,不假思索:“我想當物理學家。”
“真的假的?”黎語抬頭看他。
周應然笑:“真的。”
“好……”
“好什麼?”
黎語以鮮有的誇張語氣驚呼:“好酷啊!”
周應然被她逗笑,把她的手握來懷裡,靠近心臟的地方,說:“還有,想永遠當黎語的男朋友。”
黎語噗嗤一聲笑出來,得寸進尺地問:“就只是男朋友?”
周應然揉了揉她的腦袋:“離我的法定婚齡還早呢,姐姐會不會太著急了?”
黎語扁嘴否認:“誰著急了啊,我才不急。”
“姐姐。”周應然認真看著她,誠摯地懇求她,“你再給我一點時間,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追上你。”
黎語笑著點了點頭,又很快搖頭:“不用著急。”
完全不用著急,因為他們有一輩子那麼長的時間。
周應然朝向對面那片靜深的海,雙手作喇叭狀,高喊著許下一個天長地久的諾言:“我想永遠和黎語在一起,永遠都不要分開。”
黎語緊跟其後喊了一聲:“周應然,我會永遠喜歡你,永遠永遠。”
喊完兩個人相視一笑,閉上眼睛開始接吻。
黎語可能永遠都忘不了這一刻,沙灘,海風,星月,以及這個無比綿長的吻。一切的一切,都妙不可言。
感謝上天,讓她在二十八歲的時候遇見了一個十八歲的周應然,讓她擁有愛情的同時,還重新擁有了第二次青春。
(正文完)
—
女主唱的那首歌叫《湘江中路》,電影《年會不能停》的插曲,由角色“叛逆”作詞作曲演唱。當時在電影院就覺得好好聽,有種聽趙雷《成都》的感覺。鯉魚把這首歌送給周應然,那我就把這首歌還有“叛逆”那封離職信的內容送給鯉魚:“世界那麼大,去叛逆一下吧!”
這篇文正文就到此為止了,過幾天更番外。
以下是關於本文的一點碎碎念——
其實起初並沒有在這篇文上花多少心思,單純就是想寫一篇無腦狗血文解壓。所以前期的寫作沒有投入多少感情,就只是面無表情地敲出一些h色字句而已。
啊說到這個,我感覺我的輸入法不能要了,去年年底去開了個股東大會,同行的律師要借我電腦做記錄,我直接汗流浹背,真的好怕他當眾敲出來一個jb(bushi)
寫到後面,我發現不對勁,我好像越寫越陷進去了。兩個主角,一個是融入不了這個社會的“怪胎”,另一個是在校園裡橫行霸道的“怪胎”,我開始為這兩個角色的經歷,苦衷,矛盾糾結,還有他們感情裡的需要和被需要所動容,再也沒辦法隨隨便便地對待他們了。
我之前寫過一個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初心的律師,這篇裡卻寫了一個心灰意冷到半路轉行的律師。
為什麼不讓鯉魚堅持下去啊,我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想過這個問題。
後來我看了一本小說,裡面有句話大概是這樣的:如果真正熱愛某樣東西,會不甘心只接觸它的皮毛。讀到的一瞬間覺得很熱血,很有衝勁,很想拋棄一切窮盡一生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
然而,也就只是一瞬間而已。因為生活裡就是有那麼多的止於不甘心,一個沒有任何底氣和後盾的人,一個除了自己一無所有的人,想要堅持某樣東西,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
現實是,整個律師行業都down到谷底了,資源永遠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上。最重要的是,這不是一個簡單地把是非曲直劃得很乾淨的行業,它對理想主義者實在太不友好了。眼前的路很坎坷,有沒有翻身的以後也不知道,未來和前途都一片渺茫。
所以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鯉魚,也一下子找到了她轉行的合理性,用我文裡的詞叫做“原因力”。
還有周應然,我本來就只想寫他的混,他的壞,他的無法無天,後面卻不自主地想去挖掘他的難,他的善,他張牙舞爪下的情有可原。當然這一點寫得還不夠好,實在是前期沒有想過要寫這些。
早知道後期會對這兩個我並不看好的角色產生如此強烈的感情,一開始就不那麼隨意了。可轉念一想,這種假設怎麼能成立,如果一開始沒有我那種放飛自我的心態,又哪來的這篇文呢。
好在我很幸運,依舊遇到了喜歡這篇文的小夥伴。感謝一直在的讀者朋友們,感謝大家的評論留言和豬豬,感謝大家接受這麼兩個不完美的角色。
沒想到該用什麼話結尾,標語用兩次就老套了,法諺嘛又太多不知道選哪句,乾脆借花獻佛,化評論區的一句留言與大家共勉吧:
“不管什麼時候,現在都是最好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