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天氣回暖,三月悄然而至。
周應然開始了新一輪的複習備考,準備迎接二模考試,黎語則著手準備新的劇本創作。
她在題材的選擇上糾結不已。
上一個校園劇本大獲成功後,主編要求她在這一領域深耕,最好趁熱打鐵寫一部續作,就寫男女主的大學校園戀愛。
黎語覺得不太行。她是個編劇,同時也是個觀眾,她看過很多反響很不錯的劇和電影,出的續作都很敗好感,大多都是為了流量狗尾續貂,她不想她的作品也變成這樣。
主編聽取了她的意見,讓她寫一個全新的劇本,還是校園題材。
黎語並不排斥校園題材,她很清楚她是怎麼火起來的,她很感謝這個題材的受眾對她的支援。但是心裡總覺得有點遺憾,她很想寫一部律政劇本拍成短劇,向觀眾還原最真實的律政職場面貌,而非像某檔名為職場觀察類真人秀實則帥男靚女選秀節目拍的那樣懸浮。
黎語的這個想法很強烈,就是不知道該怎麼付諸實踐。之前寫的很多律政劇本都石沉大海,她受了不小的打擊,都不知道該怎麼下筆了。
就在黎語躊躇不決時,主編給她帶來了一個好訊息。
公司新簽約了一個超有名氣的網文作家,買了她一部作品的版權打算拍成短劇。宣發部門準備對這個作家進行一次專訪,借這個作家的名氣給短劇造勢引流。
黎語知道這個作家,不是因為看過她的作品,而是因為去年年底,這個作家因為作品涉嫌淫穢違法受到處罰,她不服,提起了一樁行政訴訟,把事情鬧得很大。
黎語是透過這個官司才瞭解到這個作家的。後來她發現這個作家原來和她一樣是學法律的,刑法專業,難怪筆名叫但書。
一聽公司和但書籤約的那部作品就是那樁行政訴訟的涉案作品,黎語立馬來了興趣,請宣發部門的同事給她留出一個旁聽位,她要去採訪現場旁聽。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但書所寫的這部作品是律政題材,並且大獲成功,黎語想去取取經。
黎語和主編說了她的想法,主編欣然應允。
採訪當日,黎語早早地就來到了現場。
一進門就看見宣發部的同事旁邊站了個女生,扎著高馬尾,穿著成套的西裝,正和同事有說有笑。
黎語以為她就是作家但書,忙走上去打招呼。
結果那個女生卻搖頭:“旦旦去洗手間了,我是陪她一起過來的。”
黎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禮貌問她身份:“您是但書老師的?”
女生笑著介紹自己:“我是她微博超話主持人,也是她朋友。”
宣發部的同事補充:“還是個律師呢。”說著同事指了指黎語問,“鯉魚大大之前也是做律師的吧?”
黎語扶了扶眼鏡,點頭。
“呀,這麼巧。”女生看向黎語,眼睛彎彎的,突然就找到了共同話題,“你是做什麼業務的呀?”
黎語說:“我做投融資的,還有一部分商事仲裁,你呢?”
女生的回答令黎語有些意外:“我專門做行政訴訟的。”
“很少見的業務。”黎語評價。她執業的那幾年都沒見過有人做行政訴訟的,專門做這個業務的,恐怕全國都找不出幾個吧。
女生從包裡掏出一張名片給黎語遞過來,開玩笑地說:“有需要來找我哦。”
黎語接過來看了眼,名片上最醒目的地方寫著女生的名字和執業律所:「唐秋水,京州匡義(崇城)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
“阿水,可以開始了嗎?”有人朝這裡喊了一聲。
女生聞聲回頭,看到門口的人後,小聲示意黎語:“吶,那個就是旦旦。”
說完她小跑著朝但書走過去:“馬上馬上。”
女生的活潑可愛令黎語不自覺地勾起嘴角,笑著把手上的名片放進口袋。
採訪很快開始。
宣發部的同事提前寫好了採訪大綱,問題都照著大綱來的,也把大綱發給但書看過了,雙方都有準備,照理說應該問題不大,結果受訪人但書卻好像不在狀態,情緒有點大。
主持人問:“但書老師,您是出於什麼契機想到寫這部作品呢?”
但書:“沒有什麼契機,想寫就寫了,靈感來得比較隨意。”
“那您覺得您這部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或者說最出圈的點是?”
黎語以為但書會說專業性,結果她面無表情地吐出兩個字:“擦邊。”
“不好意思,這一段後期掐掉。”唐秋水忙走上來和攝像打招呼。
主持人尷尬地笑了笑,趕緊跳到下一個問題:“據瞭解,您這部作品曾被H大知名教授公開推薦過,想必受眾有不少都是法學生,您覺得這部作品對他們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但書冷笑一聲:“不敢,我怎麼敢對他們產生影響,我躲他們還來不及呢,一個個地就知道跳出來給我倒油。我就搞不懂了,他們到底在高貴什麼東西,整天在網際網路上開口就是‘我是學法的,有人知道我看到這種東西有多崩潰嗎’‘媽呀,簡直看得我腳趾摳地’‘什麼專業律政文,就是假正經博眼球的’……”
“這些人有沒有真的點開看過我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法學生我也不清楚。反正看他們的發言不太像,不知道他們學的哪門子法,有沒有過法考,考上研了沒,有實務經驗嗎……”
但書噼裡啪啦說了很多,黎語一臉懵地坐在下面。
“不好意思,這一段也全部掐掉。”唐秋水雙手合十,一臉歉意地看著攝像師。
“再掐沒有了。”攝像師語氣無奈。
唐秋水直起身大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停一下可以嗎,大家先休息一下吧。”
採訪暫停,唐秋水走上去把但書拉到一邊:“你幹什麼呀,說這些話不是招黑嗎?”
但書委屈極了:“我說的都是實話呀,我被黑得還少嗎,不差這一回。哎我就納悶了,都是學法的,至於這麼噴我嗎?那麼多瞎寫的律政文他們看不見,噴我一個學法的寫的,真有意思。”
“好了好了,你別看那些人的評論不就行了。”
唐秋水知道她心情不好。
最近網上多了不少引戰的帖子,是一群自稱法學生的人發的,帶但書和作品大名,說她寫得太寫實,自己看不下去,還讓大家都別去看。
但書刷到之後氣極了。寫文這些年她受過不知道多少謾罵,都忍下來了,但是這一次她是真的無語。
什麼時候寫實也成了避雷的點了,她覺得這群人純純有病,所以想借著這次採訪把他們痛罵一頓。
唐秋水就是怕但書採訪的時候收不住情緒,才特地跟過來的,她耐心勸解道:“就讓他們說去吧,我相信廣大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有好多我們專業的人都說你寫得好呢。發帖子的人是極少數的嘛,他們就是沒品位,嫉妒你來的。你想啊,都是學法的,你寫了這麼多好看的作品,名氣這麼大,而他們呢,也不知道學的哪門子法,有沒有過法考,考上研了沒,有沒有實務經驗……”
她學她剛剛的樣子說話,但書一下子被逗笑。
“好了,待會兒好好說,按照我們之前對的稿子說行不行?”
但書明白她苦心,點了點頭:“我是給你面子。”
唐秋水雙手作揖:“謝謝大大。”
採訪重新開始,但書情緒穩定了不少,回答也很配合。
採訪進行到最後,主持人應黎語所託,問但書“如何才能寫出大眾喜聞樂見的律政文”。
但書搖了搖頭說不知道:“這部作品之所以走紅,不是因為它的律政題材,也不是因為行政訴訟有多小眾,是因為它的作者是但書。如果沒有我之前那些作品積累的人氣,這本書是不會火的。”
但書看得很透徹,也很釋然。
“太寫實太過追求專業性的律政文是沒有市場的,這是為什麼,我也想過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矛盾。”
黎語全神貫注地聽著但書的回答。
“法律是嚴肅的,複雜的,需要咬文嚼字去理解的。這些特徵和網文的要求背道而馳,網文要的是簡單,詼諧,可以一目十行的快節奏。”
“小說不是教科書,讀者要的是爽,不是正確。而且若非法學專業,讀者是看不出裡面有什麼專業bug的,反而還會覺得那些粘了幾個法條,寫了幾個案子,其實概念和法理理解全錯的律政文才是專業人士寫的。”
“可能有點諷刺,可現實就是如此。所以如果執意要較真和寫實,那就得做好不被看好的準備,太過玻璃心的話我建議還是放棄這個賽道吧……”
一席話,撥雲散霧,困擾黎語多時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答,她如釋重負地微笑了起來。
最後的最後,但書留了一個“但書”,讓黎語覺得,日後繼續寫律政劇本依然有意義:
“我們國家有十幾億的人口,總有一個人會站出來欣賞你的。故事本來就是要講給懂的人聽不是嗎,哪怕只有一個聽眾,那也很有意義啊。”
-
拉秋水寶寶來客串一下下~
emmm怎麼感覺最後一段寫成但書給秋水表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