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在先天上就比進攻吃虧,因為它失去了戰略主動。
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主力決戰,是進攻方說了算。
面對高氏軍鋪天蓋地的進攻人潮。
段氏軍一面勉力支撐著,一面迅速向大理府救援。
可大理府中已經沒有段氏軍,大理國再也沒有可支援瀾滄江的軍隊,大理府中唯有徐守仁的那支剛剛武裝起來的軍隊。
人數甚至不到四千人的軍隊,面對六萬高氏進攻的大軍,就算個個是鐵人,也會被蜂湧而來的人潮所掩沒。
徐守仁與徐世銘、百里康商議之後,決定立即在大理府實行戒嚴,將所有五品以上官員全部掌控起來。
然後由百里康率三千士兵前往瀾滄江增援,留下八百多士兵由徐守仁統率,維持大理府治安。
而為策安全,徐世銘攜在明國的一應非戰人員迅速向東北會川、建昌府撤退,在到建昌府後,持百里無忌的密旨,調動早已佈置在兩國邊界的明軍增援。
戰爭的突然暴發,在預料之中,也在預料之外。
預料之中是明國一旦接受了段氏的請降,那等於宣判了高氏的死刑,可以判斷出高氏肯定會拼死一搏;預料之外的是,高方發動的如此之快。
數萬大軍的徵召排程,不是說完成就能完成的,都需要時間。
但顯然,從徐守仁麾下在瀾滄江大舉破敵之後。高方已經有了東進的想法。
特別是當兒子高智平攔截段氏使者團失敗而返時,高方心中已經有了最壞的準備。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