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溫僖貴妃她不想奮鬥了/溫僖貴妃線上養老躺平

熱門小說推薦

宮裡的日子想要慢慢過,總是能尋出很多有意思的事來。

今年夏日,敏若開始教恬雅畫石榴花,並親自繪畫圖紙,叫內務府的人打造了一張小型曲水流觴桌來——在宮裡挖出蜿蜒溪水行宴肯定是行不通的,造張桌子將就著用吧。

辦曲水流觴宴是一時興起,歲月悠長,人要學會給自己找樂子。康熙回宮後覺著這樣式頗為新奇,好在他還要點臉,沒直接搶敏若的桌子,而是自己改了點樣式,叫內務府又打造了一張,五月再去瀛臺的時候給帶上了,時不時與親近臣子兄弟飲酒賞花、品評詩詞,好不悠閒。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2。曲水流觴宴在京中逐漸風行,康熙眼疾手快又大賺一筆,這小子還算講究,敏若跟著又喝了一大口肉湯。

不過這回康熙沒能在瀛臺逍遙多久,他初四離宮,初十那日太皇太后便病了,作為留守宮中位份最高的嬪妃,這邊太皇太后剛剛染恙,敏若便快速命人傳信與康熙,轉日康熙便匆匆忙忙地趕回了宮裡。

太皇太后的病症其實並不嚴重,只是有些咳嗽、微微地發熱,年歲大了,人身上總是愛有各種各樣的病症。

見康熙著急忙慌地回來,太皇太后有些無奈,“我這並不是什麼大病症,也值得你這樣著急……貴妃也是,又不是什麼大事,何必叫人給皇帝傳信呢。”

“老祖宗您的身子最緊要,便是掉了一根頭髮絲都不是小事!您這咳嗽著,妾若瞞著皇上,等皇上回宮知道了,妾必是要吃掛落的。”敏若將太醫熬好的藥遞給了皇貴妃,皇貴妃近前服侍太皇太后用藥。

太皇太后笑著嗔她道:“都是兩個孩子的額娘了,還是這麼能磨牙,皇帝還能怪罪?”

不過孫兒回了宮,親自服侍在側,太皇太后的身子是好得很快。

她年裡被康熙胡攪蠻纏一頓,算是暫時歇了給瑞初和孃家人拉紅線的心。小太子跟隨康熙時刻侍奉在她榻前,太子今年十三了,已有了少年郎的翩翩風采,雍容俊雅,今歲他已出閣講書,即將接觸朝廷政事,正是意氣風發的年歲,難得並不輕狂,仍是從容俊雅的模樣。

太皇太后偶爾怔怔地望著太子出神,太皇太后當日支援康熙立太子是因為朝局危時,國內須有太子穩固人心,元后正位中宮多年,太子既然出世,就是最名正言順的人選。

後來起了抱養安兒的心,是因為覺得太子受康熙教養長大,日後怕不會親近偏重蒙古。

可惜抱養安兒之事因為敏若的不願與康熙的阻攔而未成,她也只能熄了那份心。

可即便她心裡為了孃家的利益不希望太子繼承大統,也不得不承認,她這個重孫兒確實很優秀。

有時望著太子,她便不由想起康熙如他這般年歲的時候。

康熙彼時比太子更深沉,更不易叫人看出心中所思所想來,因為彼時他已是一國君主,卻有鰲拜這一大威脅在,他必須收斂鋒芒積蓄氣力,來取得本應屬於自己的權利。

而太子在康熙的庇護下長大,自幼最大的壓力便是皇父對課業的嚴格要求,算來,他承受的壓力遠不及康熙當年。

太子已經逐漸長大了,而她的孫兒還在壯年,雄心勃勃,意氣風發。

這一對君臣父子,最終會走到什麼地步?她也不知道。

太皇太后不喜漢學,但精通漢文,酷愛讀史,只是這幾年常在病中,沒有年輕時候徹夜讀書的精神氣力了。

今日蘇麻喇將睡前的燕窩羹端進來,正見太皇太后倚在床頭讀書,一時有些驚訝,“您怎麼還把這書翻出來了?”

太皇太后抬起眼看她,笑了笑,“有些無聊,尋本書來翻翻。”

蘇麻喇定睛一看,才發現她手裡翻的是遭收在不知哪口箱子裡的《漢書》,再仔細一瞧,武帝紀。

她眉心微蹙,不知太皇太后將這一本翻出來是何用意。

太皇太后的病沒幾日便大好了,再次期間德妃又添了一位小公主,五公主已在太后身邊撫養,她若想將這一個也送去其實也簡單,不過糾結兩日,她還是歇了將小公主也想法送到太后身邊的心,而是選擇自己撫養。

六阿哥夭折後,她身邊沒有孩子太長時間、她也孤獨了太久了。她如今已位列四妃,自己養育女兒長大,女兒的出身已經蓋過宮中數位公主了。

公主的名字是她自己取的,去歲瑞初降世,敏若自己取的大名,有此前例,她也希望能自己為女兒取名,公主降世後婉轉地與康熙提了一嘴,康熙果然應允。

最終擇了“楚楚”二字,取的楚楚動人之意,只聽名字,似乎便能聯想到鮮明潔淨的少女面孔。

容慈與幾位公主結伴一起去探望了小公主,回來與敏若笑道:“楚楚生得一雙杏目,像極了德妃娘娘。只是……名字的意頭不及繡瑩她們。”

像額孃的女兒啊。

真好。敏若微微感到有些羨慕。

後來康熙思及去歲之事,曾問過太皇太后一回,要不要將剛出生的楚楚抱到身邊養育。太皇太后沉默許久,到底是搖了搖頭,“我老了,叫小孩子在我身邊幾年,也不過徒增日後傷心罷了。”

此時就此作罷,敏若聽說了,總覺著太皇太后或許是看開了什麼。

但那些對她而言都不重要了,七月,對她來說有一樁大喜事。

康熙終於帶著自己的兒子們滾出宮去塞外了,敏若在他走之前就高高興興地收拾起行囊,正大光明地領了康熙的口諭,帶著兒女與大部隊出宮去往莊子上。

作者有話要說:

1:這裡其實是兩首詩,第一句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第二句出自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2:出自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第七十一章

在莊子上敏若可以比在宮中輕鬆很多,因為在宮裡總要謹慎注意會不會有人給她挖坑,會不會有紅眼病盯著安兒和瑞初——她雖然不怕應付麻煩,但真的很煩麻煩。

如果可以,她希望她的人生就是每天從早躺到晚,有吃有喝,偶爾鹹魚翻身起來搞點興趣愛好,動腦子的事最好一件別做。

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尤其瑞初出生之後,為防有人下手,敏若不得不又提起精神小心起來,還有個在旁邊扯後腿試圖讓全天下人知道他小閨女天下第一好的康熙,宮內一群隨時可能化友為敵的鄰居——她始終堅定認為,宮中最永恆的不是什麼關係,而是利益。

家族利益、自身利益、兒女利益,隨時都可能令友人反目、刀劍相對。

她當然知道她這個想法略微有些陰暗,也謹慎得太過,但沒辦法,謹慎才能活得長。

從宮裡的那個環境抽離出來,回到從外到內都仔細梳理佈置過數年,可以完全信任放鬆的環境中,不用再每天想康熙那坑貨會不會忽然又搞什麼么蛾子給瑞初,有人伸手時她從哪個角度背刺比較乾淨利落不見血能一絕後患二保人設,實在是美好生活。

其實瑞初但凡再大些、長成了,她都不至於這樣謹慎,孩子大了嘛,有什麼事你自己解決,別來找你老孃想辦法。主要是瑞初如今太小了,小到隨便是個人如趁她不備,一隻手就能把瑞初掐死!所以她必須時刻戒備,保全瑞初周全。

福瑞吉兆之名有弊有利,弊端就在於瑞初從出生起就有可能成為人家射箭的靶子,利處則是這孩子一出生,就不愁皇父看重、日後尊榮,也不用敏若動腦子想怎麼把她留在自己身邊。

只要瑞初能平安長大,必然會是皇室中最尊貴的公主。

而這平安長大的過程中,康熙只能算個青銅輔助,她不得不帶領團隊勇往向前一路直衝。

人生在世最忌輕敵,她自信護得住女兒,也確實看不上現在那三腳貓的宮鬥手段,但卻不會疏忽大意。

她向來自信而不自負。

對她來說謹慎不難、防備不難,主要是動腦子比較累。

莊子上看似遠離宮禁,不如紫禁城防衛周密侍衛成群規矩周全的安全……但誰說侍衛多才安全呢?

幾年的時間,足夠她將這邊佈置得外鬆內緊,莊子內的所有常住人口都被嚴格清查過,後來陸續因婚嫁添進來的、搭上關係的人家也都是仔細徹查過的。

她雖沒吃過搞安防的豬肉,但豬跑還是見過不少的。若她人在宮裡的時候,被人把宮外老巢掀了,那豈是“丟臉”二字了得。

所以離宮前阿娜日長吁短嘆地跟她絮叨宮外未必有宮內安全嚴密的時候,她唯有但笑不語。

你永遠無法一個被迫害妄想症晚期會為經營自己的老巢而費多少心思。

來到莊子上,敏若肉眼可見地又放鬆不少。那日看著陽光下乳母哄著瑞初學爬的樣子,忽然恍惚——說好她是來養老的呢?

為何卻被這兩個小討債鬼綁上,不得不無窮無盡地動腦子?

敏若掐著手指一算,蘭杜在旁輕輕搖著團扇,團扇輕搖中透出陣陣幽香,是鏤空的白玉扇骨裡塞著的香丸的香氣。她柔聲道:“您算什麼呢?”

“算這兩個孩子什麼時候能長大。”敏若嘆了口氣,道:“養孩子甚累啊。”

蘭杜一時無奈,忍俊不禁,“您現在就叫累了,等小主子們再大些,到了會鬧人的時候,那豈不是要頭疼了?”

敏若閉上眼睛,滾蛋吧,現實。

安兒騎著蘭芳做給他的小木馬滿院子亂竄,看到敏若與蘭杜輕語,便騎著小馬蹭了過來,仰頭看著敏若撒嬌:“額娘——你們說什麼呢呀?咱們午點吃什麼?”

敏若看了一眼滿頭大汗、臉蛋紅撲撲小牛犢一樣的兒子,又轉頭看懶洋洋趴在榻上,乳母怎麼催促都不動彈的女兒,忽然揚眉笑了。

這豈不就是,傳說中的人間煙火氣嗎?

她看哪個再敢說她沒人味來著。

想起上輩子死前,已經被她拉著去死墊背了,還嘴欠罵她沒人味的“故人”,敏若眼帶鄙夷——現實就是他們現在屍骨不知在哪個犄角旮旯裡,連有沒有棺材都不一定,而她!這輩子有兩個崽,老了怎樣不知,死後肯定比他們風光!

安兒可不知敏若想的什麼,扯著敏若的袖子一個勁地催問:“額娘!吃糕!吃糕!”

“先叫嬤嬤帶你去洗洗身上的汗。”敏若轉頭吩咐跟安兒的媽媽,“擦身的粉今早蘭杜找出來了,放安兒房裡桌上了。”

安兒身邊乳母中的頭一份漢姓白,江湖人稱白媽媽,一家老小已經進入敏若麾下,人在永壽宮、家在隔壁先後留給敏若的莊子裡。

聽了敏若的話,白媽媽笑著應了是,安兒喜歡玩水,但吃的當然比玩水重要,沒得到敏若的準確答覆之前他的小腳是不捨得從敏若身前挪窩的。

敏若翻了一頁書,瞥了他一眼,抬手指指一邊的鮮雞頭米,“去洗乾淨了,回來剝雞頭米吃。午點吃冰糖蓮子羹,冷淘涼麵,晚膳晚些吃,你若有些什麼想吃的點心,想好了去找你烏希哈姑姑。”

安兒眼睛頓時一亮,來了精神,跟著白媽媽一路小跑去洗澡了。

打五月起,京師附近的池塘園子內雞頭米差不多能吃了,宮內宮外,女眷多吃這個,一來清清甜甜的滋味不錯,二來據說滋陰養顏,自然令閨中女子們趨之若鶩。

敏若是純粹拿來當零嘴吃的,不過自安兒出生、會跑動之後,像雞頭、蓮子這一類的果子就被賦予了新的用處。

帶皮成盤裝,安兒愛吃,就能耐住性子坐那慢慢剝,他人小、手指頭也短短的沒什麼力氣,剝起來費勁得很,一小碟子雞頭米夠他坐兩三刻鐘的,若是換成蓮子時間則會更長,就是敏若難得的消停時光。

芡實、蓮蓬,有貪嘴淘氣崽的老母親的福音。

瑞初和她哥哥完全是兩個極端,她不淘氣,甚至有些懶,性子如今瞧著好像與敏若有幾分相像,能躺著絕不趴著,能倒著絕不坐著,被乳母催急了也頂多翻個身,手腳絕對沒有要爬的意思。

但你說她不會呢?好像也不是那個意思,她當初學翻身、學坐,一開始也是懶洋洋地不配合,後來不知哪天忽然就做成了,也沒見她練,好像人家一直就會,只是沒興趣動而已。

敏若的神經一貫敏感,也懷疑過瑞初到底是不是她的“崽”,但不著痕跡地試探了兩回,確定瑞初真是個正常的小嬰兒,頂多……冷淡一點?

就是對許多事情都沒有太大的興趣,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敏若反而寬慰了蘭杜她們幾回,至於康熙,他從一開始就沒覺得他女兒有什麼問題過。

甚至可以說,在他心裡,他的女兒就應該與眾不同,和平常小孩不一樣更能說明瑞初的不同之處。

敏若願封康熙為迷信傻爹。

不過很快,她就知道她的寶貝女兒到底對什麼感興趣了。

午點用的冷淘涼麵,顧名思義,冷水裡淘洗過的面,選槐葉絞汁和麵,煮出來麵條是碧瑩瑩的顏色,在涼水中一過,愈發清透喜人,備的茄丁肉醬與酸辣羊肉丁兩樣滷子,汆過水的芽菜和水靈靈的青瓜絲整齊地排在素青、淨白二色的碟子上,極為清爽。

官窯梅子青雲紋蓋盅裡盛著澄澈微黃的冰糖蓮子羹,亦是湃過冷水的,蓋盅也在冰中震過,入手一摸冰冰涼涼的。安兒那一碗只單單是井水湃的,卻也很清涼了。每隻蓋盅隨進一隻小銀匙子,敏若習慣膳後飲甜湯,甜羹先被放在又一遍。

安兒的食慾一向很好,一頓午點可以吃一竹笊籬的面,他不大能吃辣,但嘴饞,央著婢子給他添一點點酸辣的羊肉滷,侍膳的小宮女是臻兒滿年出宮成婚之後頂了臻兒位子的,名叫菱枝,不敢按照安兒的意思辦事,為難地轉頭看向敏若。

敏若道:“給他一點點吧。”夏日裡酸辣的口味確實很開胃,她自己吃酸辣滷獨食好像顯得有點殘忍,不過小孩吃太多重口味對腎臟負擔太大,所以只能給一點點。安兒還算好糊弄,或者說知道額娘這一旦出口的話就沒有什麼撒嬌分辨的餘地了,心滿意足地認下了婢女挑給他的一小匙滷子。

用過涼麵後,敏若坐在桌前慢條斯理地用小銀匙子挑甜湯,安兒也被她留下,在她對面強坐了三刻鐘,她才道:“去吧。”

安兒頓時如蒙大赦,他從小就是一身小牛犢般的活力,雖然從小長在額娘身邊,也沒有染上敏若每日午睡的愛好,只有實在玩得累極了才會在下午小睡一會。

飯後如果不是敏若強硬留下,他撂下筷子洗完手的一瞬間已經竄出去了,這會敏若終於鬆口,安兒喜滋滋地湊過來親敏若一大口,又親親在一邊迷瞪著的妹妹,邁開小短腿玩去了。

瑞初就不如安兒小時候那樣好吃了,中午敏若與安兒用午點時,乳母也給她化了米糊糊來,瑞初吃了半碗,沒那麼餓了,便不愛張嘴了,閉著眼睛懶洋洋地裝睡,乳母也不能將飯食強塞進她嘴裡,只得作罷。

但這會瑞初也沒真睡著,還沒到她睡覺的時候呢,等安兒走了,她才仰著脖子衝敏若哼唧,乳母忙將她抱到敏若的榻上,涼棚下有冰盆風輪,榻上鋪著千金難得的玉席,玉席上還有薄薄一層綢單,便是娘倆湊在一塊午睡也不會熱得厲害。

瑞初小臉貼著敏若的手臂蹭了兩下,敏若手中的書翻了一頁,敷衍地輕輕拍了拍女兒,沒多久瑞初閉目安穩睡去,她也將書放下,逐漸陷入夏日午後的寧靜昏沉當中。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