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溫僖貴妃她不想奮鬥了/溫僖貴妃線上養老躺平

熱門小說推薦

這樣的日子,若是再找一個混賬夫君,那可真就千難萬難沒法過下去了。

敏若握著秀若的手,想了想,又道:“你的想法,你可以與阿靈阿說說。他雖年幼,卻是很沉穩的,與你又一向親厚,嫡額娘聽他的也多些。法喀與我說阿靈阿對你的婚事很上心,在法喀走前還特地託他注意軍營裡有沒有品性好、有能耐、與你年歲相仿的年輕子弟。”

而云升其人文武平庸,敏若記得他在原身前世也不過是作為康熙用來制衡宗室的棋子,才進了侍衛處領了內大臣銜。

他顯然是不符合阿靈阿挑姐夫的標準的。

秀若聽敏若這樣說,擦擦眼淚道:“我、我再想想罷……”

她有些不願意將事情說給弟弟辦,遏必隆早逝,這些年她半個姐姐半個娘地對阿靈阿,護犢子得很,也將阿靈阿視為了半個兒子,怎會願意讓弟弟為自己的婚事惱心。

敏若打斷她道:“別想了,弟弟養這麼大是做什麼用的?就是拿來辦事的啊!嫡額娘聽阿靈阿的,你告訴他他準有主意,你越是瞞著他,往後他知道越該懊惱後悔,如今你叫他能幫上你一點,他心裡才該歡喜呢。”

她頂看不慣這種拿弟弟當兒子養,養著養著養成心裡嬌寶貝的,阿靈阿今年過了年也十二了,再過幾年就該議親的年齡了,秀若還拿他當孩子看呢。

這麼下去,豈不是到老了在秀若心裡他還是個幾百個月的小寶貝?

秀若也不知被敏若說動沒有,緩緩點了點頭,敏若知道光從她這安排不行,乾脆安撫了一下她,稍後便去前殿書房裡寫了封信,大致將此事緣由經過寫清楚,叫烏達嬤嬤轉交給阿靈阿。

巴雅拉氏和秀若都把阿靈阿當孩子看,巴雅拉氏給秀若相看雲升這事沒告訴阿靈阿,秀若瞧不上雲升不喜歡這門婚事,也沒告訴阿靈阿。

可阿靈阿確實已經很大了,按照當下的世情,即便以他十二歲的年齡,能做的事情也遠比巴雅拉氏和秀若要多。

他享受了這麼多年秀若對他的關愛與呵護,本該有所回報。

敏若覺得無論兄弟姊妹間長大了最好的相處方式應該是相互扶持,而不是隻有單方面的付出與一個人的獲得。

而且秀若這件事,她對巴雅拉氏能做得有限,想讓巴雅拉氏心甘情願地放棄雲升這個“金龜婿”,最好還是阿靈阿出面。

秀若低著頭不言語,好久才對敏若道:“三姐……謝謝你。”

“謝什麼?一家姊妹。”敏若笑看她,捏了捏她的臉,“瞧這委屈巴巴的小樣子,婚嫁是你一輩子的大事,確實不能稀裡糊塗地嫁了。父母之命要聽、媒妁之言要有,可我們家格格也不能屈心抑志地嫁過去啊!是不是?”

秀若緊緊抿著唇,用力點了兩下頭,敏若笑著揉了揉她的髮髻,道:“好了,這事你就放心吧。不過你可不要忽然看上什麼‘才情優秀品性純善’只是一時懷才不遇的寒門才子,到時候姐姐和你額娘可不好交代。”

不是敏若覺著寒門子弟沒好人,事實上她對寒門子弟的好感度絕對比現在的八旗子弟要高,但自古以來富小姐和窮書生的愛情故事有幾個是happy ending的?

門戶之見、身份之差,再加上當事人的自卑心理。

在最終成了悲劇的故事裡,受苦受難的總歸是富小姐,生活水準一下跌落谷底不說,還要被“愛情”背叛,到結局失去一切。

憑什麼呀?

敏若理了理秀若的鬢髮,儘量和緩容聲,溫聲道:“行了,別哭了。叫人看到我的妹妹好端端地來、紅著眼睛走,人家還以為我拿你怎樣了呢。蘭杜,打些水給四格格洗洗。我前兒得了一匣子頭釵,沒有內務府的印記,我瞧你們幾個戴正好,等會取來你三個選,每人兩支,再給海藿娜選兩支。”

最小的蘭若貼著敏若撒嬌道:“三姐對嫂嫂真好!”

“對你們就不好了?”敏若捏了捏她的臉,“緞子釵子,哪一個不是給你們先選的?那匹水藍與那匹豆青的也包上,回頭冬葵你去一趟阿顏圖府裡。”

守在殿門口的冬葵笑著應“嗻”,幾個小姑娘嘰嘰喳喳地去選釵子,敏若在炕上坐了,笑看著她們,聽著她們的說話聲,也覺著心裡怪舒坦的。

阿顏圖府裡,冬葵放下東西走了,阿顏圖夫人喜上眉梢,翻看著料子與頭釵,道:“咱家格格這門婚事定得是真不錯!你看未來姑爺如今也上進了,聽說還立下大功勞了,回來至少也是個將軍。貴妃娘娘又這樣惦記咱家格格,沒進宮時常喊咱家格格出去玩,入了宮還三五不時地賞東西來。瞧這緞子顏色多正、入手輕薄柔軟,裁春衣定然是極好的。”

阿顏圖吸了口水煙,瞥了眼桌上的東西,點點頭道:“是不錯。喊格格來吧。可惜咱家的身份不夠,入不了宮,不敢你該帶著格格去向貴妃謝恩的。”

阿顏圖夫人一時有些落寞,那邊海藿娜被喊來取東西,見了東西,果然也很喜歡,又有些羞赧、強做大方地問:“貴妃宮裡的公公放下東西就走了?沒有什麼口信嗎?”

“我的格格呀——”阿顏圖指指自己閨女,“這可不是你這大姑娘該問的了。宮裡的公公來咱們這等人家哪個不是趾高氣昂的?貴妃宮裡的人算好涵養了,咱們哪能多問什麼。”

阿顏圖夫人瞪他一眼,對海藿娜道:“別聽你阿瑪說,那位冬葵公公常來常往,哪一次不是笑呵呵的?這回是沒有姑爺的信兒,沒準下回就有了呢?你就別唸著了,一旦有了訊息,額娘準第一個叫你知道。”

海藿娜點點頭,她尚不知道,法喀回來的日子已經很近了。

吳世璠一落到清兵手中,他那岳丈與被法喀他們刻意放走的吳應期沒用安親王怎挑撥,就立刻鬥得昏天暗地的,兩邊為了爭權恨不得悄悄暗殺了對方,安親王拿著吳世璠這個“天子”在裡頭攪渾水,挑撥得兩邊真動起刀槍來,內鬥最耗實力,如今最新給康熙的戰報是清軍已趁“吳”系不備連下三城直指昆明。

郭壯圖在吳系經營多年實力雄厚,前些年挾吳世璠這個天子,作為吳系的實際控制者,屬實積攢了不少資本。

吳應期真刀真槍地與他幹起來竟然反而不如,如今已在法喀的賤招挑撥下起了投清之心。

真到打到昆明城的那一天,城門是外邊破開的還是裡面開啟的,猶未可知。

康熙不喜後宮參政,但前線戰報與法喀有關的他也會三五不時地說給敏若,敏若今兒聽了法喀帶一隊騎兵斬殺了哪個吳系高階將領,明兒聽說他又出什麼損招在吳應期與郭壯圖中間拱火,心情已經從一開始的擔憂發展到最後的波瀾不驚。

只是戰場上哪有人是一帆風順,能從頭到腳平平安安全身而退的。法喀不可避免地還是受了兩次傷,康熙不會將法喀負傷之事說與敏若,法喀也不會將負傷寫在信裡,但敏若對法喀何其瞭解,從他字裡行間揣摩出不對來,連著心慌了好幾日。

好在知道法喀終究是平安的,又有旁的事絆住她,叫她沒有太多的功夫擔憂。

——出了十五,宮裡的年節算過去了,皇貴妃約了敏若,問她給公主們上課之事是什麼章程。

敏若這段日子心裡也拿定主意了,她不打算再佔個御花園的亭閣,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懶得每日出門去折騰到御花園裡上課。

而且在御花園裡授課,一來不是主場影響她發揮,二來也影響她懶散躺平。

她打算將永壽宮空著的偏殿收拾一間出來作為課堂,在永壽宮裡,她就算上躺搖椅上上課,有誰敢質疑?

當然敏若並沒有囂張到每天都躺著給公主們上課的地步,只是打個比方而已——雖然她確實打算把自己的寶貝藤椅安排到上課的偏殿裡一把。

她又不打算搞高壓教育,大家學著玩、玩著學,除了四書五經正經課程,其餘風雅事她大可以搞得輕鬆些。

皇貴妃聽了她的打算,並無置噱,只道:“你拿定了注意,我叫內務府人的聽你的吩咐安排。另外公主們一應需要的筆墨用具,也只管從內務府拿,我都吩咐下去了,其餘你需要什麼器具,現有的隨時去要,需要費些工時的,提前吩咐他們一聲就是。”

她對此事的支援態度十分明確,敏若道了聲謝,皇貴妃輕笑了一聲,溫柔中似乎又有幾分悵然,“她們能走的路原比你我寬闊,我能做的便是極力支援你,別耽誤她們未來的路。”

這樣推心置腹的話放在年前她對著敏若是絕對說不出來的,但經了一個年,藉著公主們的名頭,這樣帶著幾分自己愁絲的話,她對敏若說出來的時候十分平常輕鬆。

她喃喃道:“她們原比咱們能走得更遠、更寬。”

敏若一時無言,只能點頭,好半晌才道:“我會盡我所能地,把能教給她們的東西都教給她們的。”

“剩下的路,就讓她們拿著裝給她們的鎧甲武器自己走下去。”皇貴妃笑了笑,“如此甚好。”

二人很快將這個話題揭過不談,皇貴妃道:“後個我妹妹們入宮,你若是想見,就過來瞧瞧,我三妹也在。他們兩個的婚事定下了,咱們兩個更是親上加親了。”

敏若點點頭,笑著道:“那我就明兒個再來了。”

佟皇貴妃有一個妹妹已嫁與鈕祜祿氏,是與遏必隆這一支極親近的血緣親,她三妹再嫁與顏珠,確實算是親上加親。

鈕祜祿家將先後迎來兩樁婚事,無論按照身份還是長幼,都應該是海藿娜先過門,所以法喀回朝的時候便同時影響三家。

敏若揪了揪宮外剛送進來的雞毛撣子上的雞毛,確認捆得很穩固,又在空氣中揮舞幾下試試手感。

剛取了漢名為容慈的大公主興沖沖地帶著臨好的字進來,見敏若對著空氣揮舞雞毛撣子,下意識地腳步一頓。

“毓、毓、毓娘娘?”

作者有話要說:

1:私設,目前能查到的資料,有說她是阿靈阿姐姐也有說是妹妹的,這裡將秀若設定為阿靈阿的姐姐,阿靈阿康熙九年生人,所以將秀若生年設定在康熙六年。

第三十七章

敏若看了眼滿臉震驚頓足當地的容慈,略一思忖,反應過來,笑嘻嘻地拍拍手裡的雞毛撣子,問她:“毓娘娘的新傢伙事,怎麼樣?”

敏若衝著容慈一揚眉,頗輕鬆平和的模樣。容慈卻心尖直顫,想了想,小心地道:“您留的字,我與三妹都寫完了,二妹雖拖拉了些,但實在是榮娘娘病了的緣故,您……”

“你想什麼呢,不是要打你們的!”敏若哭笑不得地搖搖頭,將雞毛撣子順手往一旁的花瓶裡一插,佈置清雅整潔的前殿頓時有向農家樂風格發展的傾向。

她拍了拍容慈的肩,將容慈手中寫好的字接過,翻看兩頁,點頭讚許道:“不錯,看得出你這幾年也沒落下,字跡乾淨秀氣,有幾分像姐姐。不過你的腕力也不足,還要再練……算了,回頭我再想想法子。”

敏若說著,帶著容慈往出走。公主們日常在永壽宮前殿西偏殿裡上課,如今剛出正月,正經開課沒幾天,大家還在磨合階段,敏若沒急著教什麼——三位公主中只有容慈是識得漢文的,另外兩位公主年歲小些不說,她們的額娘也都是滿妃,不比容慈曾養在先後身邊,對漢文書籍學習有優勢。

她想要教課還得先教二人識字才行,一面給兩位小公主開蒙,她也不打算耽誤了容慈的進度,每日單抽出一個時辰與容慈讀史書。

容慈的年歲不小了,孔孟之言儒家學說先後在時曾教過她,敏若便決定另闢蹊徑從史入手。

她對歷史的鑽研不算極深,只有些自幼被長輩薰陶得來與拾人牙慧的知識,自己的感悟也只有在經歷過一回穿越之後才終於有幾分深刻,如今自己還時常翻閱舊書品讀,自認若要教育容慈或許是不夠格的,所以與容慈說的也是“共同探討”。

有些她在幼時曾問過長輩的問題,如今由容慈提出,再由她來回答。

也是這樣,她才發現,原來哪怕經歷過十幾年的無情歲月,她自覺第一世的記憶都有些模糊了,但當真正觸及到那一處時,蒙灰的記憶被一雙無形的手拂去塵土,她以為自己早就記不清了的話語回答如今還是可以清晰地說出來,並加上自己三世的理解告訴給容慈。

哪怕當時的景象她已記不大清楚,但那些話是哪位家人告訴她的、說話時他是什麼表情、長輩們是怎麼溫柔地注視著她的,那些她以為自己已經遺忘了的東西,原來只是安靜地埋藏在她腦海的最深處,也曾在無形中支援她、給予她力量,走過那漫長的十三年。

如今又被她翻了出來,如當年長輩教給她一樣,教給另一個年少懵懂的小姑娘。

她的長輩們曾教給她能面對世事磨難也不言敗、不放棄的勇氣,如今,她希望她能把這份勇氣交給眼前這個稚嫩、溫和的小女孩。

學的東西不一樣,留的功課自然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兩位小公主如今學的是三百千,剛剛開始認字,敏若整理出適合初學者寫的字,叫她們每日寫五張紙的大字。

一張紙寫十二個字,從最簡答的字開始入手,敏若自認這份功課不算很重,容慈在完成每天預習、整理自己的疑問與感悟三日做一篇文章的同時也有每天要臨字的作業。

她跟著先後學的簪花小楷,敏若就叫蘭齊在宮外又搞了一個《名姬帖》的拓本,叫她每日寫兩遍,雖然不到百字,但交上來比得是寫得好的,靜心沉筆寫下去,要花費的時間不短。

而兩位小公主還在寫筆畫與結構簡單的字的階段,臨的也並非名家法帖,而是她每天打出例子給二人,就像後世小學老師帶小孩子一樣。

她自認這份功課不重,寫來應該很輕鬆的,三公主也確實每天都完成得不錯,二公主卻除了前兩日,後頭幾日交上來的越來越少,課上也總愛出神。

雖然二公主對功課的事是藉口榮嬪身子不適她在鍾粹宮侍疾,可榮嬪的身子怎樣,敏若可比大公主她們清楚。

榮嬪是早年接連產子、喪子落下的舊疾,時氣變幻時容易發作,溫養多年後,其實並不嚴重,榮嬪今春也不過是稍微地有些咳嗽,平日裡一切如常,略用些湯藥罷了,哪裡到二公主每日回宮後八九個時辰守在榻前侍奉。

——昨兒榮嬪還喊她逛園子去呢,御花園裡的花多多少少都開了,二月是踏青的好時候,今年康熙沒有出宮的打算,她們便只能在宮裡逛逛。

榮嬪約她,一是有意與她交好,二也是為了二公主的事。

二公主入學之後,她與三公主的額娘兆佳常在多有交流,二公主不大樂意與榮嬪提起學的什麼,三公主卻每日都在請安時將敏若教的什麼、學的什麼一一說給兆佳常在聽,榮嬪從兆佳氏那聽了,多少覺出不對來。

她不知道什麼厭學不厭學的,只是覺著女兒這樣有些不對勁,但她未曾讀書識過文字,對關注女兒學習上的事難免有些怯手,思前想後,便約了敏若,二人一道逛御花園,坐下喝茶的時候她才將此事說給敏若。

敏若聽了,安撫她一番後,便開始細細分析二公主的心理——二公主過來的第一日是興高采烈地來的,為什麼過了一日忽然就興致不高了起來?

敏若推測其中大概有兩內外部分原因,一部分是二公主本心裡的想法,她猜測著多半是因為三公主學起來比二公主快,二公主作為姐姐的心理有點受了打擊,產生了些微的退卻心——這是在課堂上能夠觀察出來的。

在三公主背書背得很快、先學會寫一個新字的時候,二公主往往會有些黯然失落,但三公主的天資又確實在她之上,學得極快,敏若本就在為如何安慰二公主頭疼,二公主因此產生厭學心理,也在她的意料當中

而外部……不排除是二公主身邊有什麼人影響到了她,兩相結合,導致二公主有輕微的厭學心理。

這個“身邊人”必然不是榮嬪,榮嬪對二公主讀書識字是十分樂見的,也很支援敏若,不然也不會特意與兆佳常在交好,然後又敏銳地察覺出這件事,來找敏若反映並尋求幫助。

康熙也顯然不是,他平素與公主們見面的機會不多,雖然身為父親有天生的影響力,但真要施加影響當然也得是日常裡親近、能夠經常影響公主的人,何況此事是康熙點頭促成的,他要是有反對意見,早一開始這件事就不會成。

排除掉父母,那人選就屈指可數了。

如果建立在敏若這個猜測屬實的基礎上,最有可能的人選就是公主身邊的乳母、保母們,敏若便特地問了榮嬪一嘴,問公主近日身邊的媽媽們有沒有什麼變動。

榮嬪對此當然瞭如指掌,沒遲疑一下就告訴敏若一切如常,還是公主自幼的媽媽們服侍,只是公主一個很親近的乳母前段日子家人犯了疾症,告假出宮了一段時日。

三日前剛剛回宮,算來正是公主入學的第二日。

而二公主的課業也正是第三日開始正是滑鐵盧的。

第二天看得出做得比第一日更用心,是被彎道超車的妹妹超過了的那種不甘促使她功課做得很精細用心,第三天直接滑鐵盧,必然是受到了什麼影響的。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