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姐兒,我們和離罷。”好半天,謝愈終於從牙縫裡吐出了這句話。
事情不對!沈意眼皮一跳,白日裡離開時兩人還在商量著待到冬日裡,謝愈帶著沈意逛逛附近景色,怎地突然間便說道了和離。
“理由,我要一個理由!”怒火在沈意眼中跳躍,沈意死死地盯著謝愈,不放過他臉上的任何神色。
“意姐兒,和離之後,你便能回金陵了,不是一直說想金陵的山水,也想阿父阿孃了麼?”
謝愈對沈意的疑問避而不談,只給她勾勒著夢中的金陵。
“織染巷子這麼多年沒有回去,也不知道變成了什麼樣子,牆上還是氤氳著溼氣終年不散,路邊的青苔大概又長了出來罷。”
“昭哥兒是不是也長大了,前次信裡還說他讀書很是了得。”
“我們沒有圓房,待你回去後,我託人給你再找一個好人,嫁了便是。”
說著說著,謝愈的聲音頓住,溼溼的水光映上眼底,轉過頭去不讓沈意看到他狼狽的樣子。
“你是認真的麼?”沈意注視著謝愈,神色肅然。
“是。”
謝愈艱難地吐出這個字。
沈意一步一步,倒退著離開,慢慢消失在謝愈的眼前。
看著沈意離去的身影,謝愈強忍著的眼淚終於掉了下來。
這家人的遭遇,不管,有違他做人原則,但若他管,無異於以卵擊石,為了信念,自己死不足惜,但不能將意姐兒也牽連進去,她值得過世間最好的日子。
呆坐至半夜,謝愈終於蹣跚著回了臥房,想著最後再看看沈意的睡顏,日後便再也沒有這個機會。
和想象中的一片漆黑不一樣,臥室裡燈火通明,桌上擺滿了酒菜,沈意畫著最盛大的妝容,坐在桌前,紅唇裡吐出絕情的語句:“愈哥兒,既要和離,便最後吃上這一頓飯,從此我們便橋歸橋路歸路。”
謝愈坐在桌前,緩緩抬起筷子,味同嚼蠟地咀嚼。
沈意執壺,將兩人杯中盛滿:“愈哥兒,夫妻一場,我敬你一杯。”
隨即一飲而盡。
謝愈亦跟著飲盡,這酒,為何如此苦,好似這輩子的苦,都融入進了這杯酒裡。
沈意看著謝愈,默默地又給他滿上一杯。
“我來罷。”謝愈將酒壺奪過,一杯接著一杯喝起來,在衣袖的掩蓋下,淚水滴落杯中,滿腔的愁緒化入酒中,讓他失了節制。
這杯杯急酒喝下,謝愈很快便醉倒。
醉眼朦朧中,他做了一個瑰麗無比的綺夢。
意姐兒在他身前脫下衣服,身軀如皎皎月光般潔白,逆著月光翩躚而來,在他身前俯下身子。
既是夢裡,那就放縱罷!
謝愈將心中的不捨、愧疚、苦悶發洩在夢中,翻身便壓了上去。
紅燭滴淚,一晌貪歡。
次日,陽光透過窗樞照進臥室,前一日裡過於混亂,床帳並未拉上,謝愈便被這刺眼的日頭照得醒了過來。
額頭一抽一抽地疼的難受,謝愈想著前一日和沈意說出的話,心如刀絞,這份疼,卻比額頭的疼,要更疼上一萬倍。
扶著額頭睜開眼睛,見到的卻是一片狼藉的景象。
難道昨晚不是綺夢!謝愈瞳孔急速收縮,偏頭看了過去,果然,只見沈意躺在被子裡睡得正香,露出的肩頭上一片深深淺淺的紅痕。
見沈意皺眉,似乎要被日頭刺醒,謝愈忙將床帳拉上,隔絕外頭的光亮,自己則躡手躡腳地穿好衣服,呆坐在椅子上。
現在想想,前一日的酒席,便有問題。
別看意姐兒平日裡很是溫柔,但她骨子裡是個烈性的,若真惹她生氣,從此再不不會搭理,怎麼會又置辦上一桌酒菜,實在是被痛苦蒙了眼,中了她的計謀。
意姐兒這手,卻是打亂了自己對她的安排。
謝愈皺著眉沉思著,但內心裡那一份隱秘地喜悅卻又時不時地出現。
“現在可以說為何了麼?”涼涼地聲音從帳子中傳來。
謝愈苦笑不已,事已至此,他已然明瞭沈意的決心,遂不在隱瞞,掀開帳子握著沈意的手,斟酌著措辭:“昨日裡官衙來了一位老漢。”
這事沈意知曉,現在這老漢還住在偏房裡,這房間還是她親自帶著人收拾出來的。
用眼神示意著謝愈繼續,謝愈苦笑著:“這老漢,卻是來狀告……”
什麼!聽完謝愈的話,沈意驟然坐起:“天子腳下,竟還有這等事情發生,愈哥兒,既你做了這個知縣,治下發生此等事情,儘管大膽去做。”
謝愈便知道,意姐兒性子比自己更烈,更看不得不平事,若沒有能力便也罷了,但這事發生在通縣,若自己尸位素餐,意姐兒該是第一個看不起他的罷。
但還是再三懇求:“這邊的事情便放心交給我,意姐兒回去金陵可好?”
只是再也不提和離之事。
沈意杏眼微瞪:“囉嗦,有這功夫還不如想想如何行事。”
這,謝愈摸摸鼻子,聽話地走進了書房。
這夜,書房的燭火通宵未熄。
次日一早,謝愈掛著兩個碩大的黑眼圈,拿著擬好的摺子遞到沈意手上。
沈意鄭重地開啟摺子,一字一句讀了起來,摺子內容一氣呵成,看著便覺暢快淋漓。
“寫得好!”沈意素來不吝嗇誇讚之言,讀完摺子擊節讚歎,明亮的眼神深深的看著謝愈:“愈哥兒,就將這遞上去罷!”
謝愈眼神複雜地看著沈意,最後一次確認:“意姐兒,你真的想好了麼?”
沈意認真地看著謝愈:“愈哥兒,按你心中所想去做,只要不負初心,這輩子過得也值了。”
謝愈定定看著沈意,終於嘆息一聲,拿著走著走了出去,昂首闊步的背影中透著一往無前的悲壯。
於是,一天後,內閣裡收到通縣縣令的彈劾奏摺。
禮部周尚書正是春風得意時候,前幾個月內閣首輔致仕,次輔變成首輔,依次遞進後,內閣裡便缺了一個閣臣,周尚書便順理成章的補進內閣。
閣臣又稱內相,在已經廢除了丞相制度的如今,這已然是仕途的巔峰,周尚書摸著鬍子,志得意滿的來到文淵閣裡,將各地遞上的奏摺翻閱起來。
不重要的問安摺子直接票擬知悉,重要事情放在一旁,待首輔和次輔到來後請他們定奪,再寫下票擬,周尚書興興頭頭的將各地傳上來的奏摺進行分類。
此時手中拿到的奏摺,和普同奏摺毫無兩樣,只是封皮上鐵畫銀鉤的字跡讓他在心裡讚了聲好字,然後隨手將奏摺開啟。
眼睛驟然睜大,像池塘裡的青蛙一樣鼓地要突出,周尚書看著案上的走著,久久沒有言語。
“張大人。”正當周尚書愣愣盯著奏摺時,內閣張首輔捋著鬍鬚走了進來,別看這張首輔剛成為首輔沒多久,但手段格外強硬,很快便將內閣裡的人收服的服服帖帖,對他很是尊敬。
見到張首輔進來,諸人紛紛站起身子躬身行禮,這樣一來就顯得坐著沒動的周尚書很是突兀。
便有和周尚書處的好的人悄悄扯了扯他的袖子,喚回他遠去的神智。
周尚書一見周圍情形,心中暗道不好,大掌在臉上揉搓幾下,便湊到張首輔身前:“首輔莫怪,實在是今日這奏摺,茲事體大,下臣不敢擅專。”
“哦?”張首輔濃眉揚起,伸出保養得意的手,接過周尚書遞過來的奏摺,看了起來。
“有意思。”張首輔笑了聲,便輕飄飄的將奏摺拿走:“這奏摺便給我票擬。”
周尚書擦著額頭上的汗,放下心來,向來張首輔會將此事壓下。
卻沒想到,張首輔心中早已有一個改革的大計劃,只是尚在尋找切入口,這謝姓小兒遞過來的奏摺,正是瞌睡了有人遞枕頭,張首輔見到奏摺的時候心中瞬間便有了計劃。
於是,謝愈的這個奏摺,過了一段時日後,還是到了昌永帝案頭。
昌永帝在美人的陪伴下用完朝食,懶洋洋地走到桌案前,例行翻閱起來。
比起先祖,昌永帝要勤奮很多,很快地,便翻開了謝愈遞上的奏摺。
啪。
昌永帝的大掌將手中奏摺重重拍在桌上,怒氣衝衝地在拿著硃筆在奏摺上落下:“可。”
隨即便揮開太監,徑直去了皇后宮殿。
風吹進窗柩,將層層疊疊的紗簾吹起,桌上的奏摺被吹得嘩嘩作響,一行字隱約間可見:“臣奏稟:承恩侯縱容家僕強奪良田,為禍鄉里,逼死良民滿門。”
這承恩侯,便是皇后的孃家了。
奏摺上方貼著的票擬亦隨風吹起,張首輔的筆跡清晰可見:“經查實,卻有此事,擬將該家僕斬立決。”
被害了滿門的老漢,站在菜市場,看著害了他一家的人丟了性命,跪在地上衝著通縣的方向用力磕頭,頭破血流也沒停下。
大刀揚起,人頭落地,落地的不僅是家臣的性命,更是承恩侯的臉面,甚至是皇后的臉面。
此事一出,信件如雪花一般飛到謝愈手上,和他相處融洽的趙澈等人難掩關心,紛紛勸著他找承恩侯告罪。
而通縣官衙的其他官員,對著謝愈卻退避三舍,經常邀請沈意的貴夫人們,再也不見了蹤影。
而謝愈和沈意二人卻泰然自若,依然盡心盡力的做好該做工作,等待閘刀的落下。
果然,沒過多久,在冬至節的那一天,朝廷裡傳來訊息,御史彈劾謝愈族親廿年前侵佔土地,致人賣兒鬻女,皇爺念在謝愈當時年歲尚小,並不知情份上,將他貶謫至百越之地擔任縣令,萬望不負皇恩,施以教化。
謝愈平靜的跪下謝恩,接下聖旨,回到後院將聖旨遞給沈意。
這比沈意想象中最糟糕的後果好上很多,她將聖旨仔細收好,便歡歡喜喜地收拾起行禮。
依然是那幾輛馬車,不到半年,剛上任的知縣,便又帶著家眷行禮,走上了另一條孤零零的道路。
“意姐兒,你真的不在意麼?”馬車內,謝愈緊緊握住沈意的手,目光灼灼。
“不過就是百越罷了,能夠遍歷天下也是難得的體驗。”沈意掀開簾子,望著遠方山川,慢慢笑開:“愈哥兒,這一生,便是你我二人生死與共了。”
幽深的眸子看著沈意,手指摸著袖子裡明黃色的暗旨,謝愈也笑了出來:“生死與共。”
作者有話說:
正文就到這裡結束啦,意姐兒和愈哥兒感情至此已經圓滿,但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百越的生活番外見呀!謝謝支援,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