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玉門關外的自然條件,比兩千年後好得多。
古時候,最起碼在西周的時候,疏勒河水流很大,可以向西衝破沙漠阻礙,直接流入羅布泊……
但隨著氣候變遷,加上千裡流淌沿途滲漏嚴重,疏勒河水流漸漸變小,加上近幾十年,朝廷派趙過在敦煌試驗“代田法”,搞大規模集約精耕細作農業,用水量很大,也有一定影響。
於是疏勒河出玉門關幾十公里後,水勢漸小,但仍然奮力往前流淌,並在沿途留下了一個個湖泊沼澤,還有綿長的綠洲帶。
離開玉門關後,使節團便只需要沿著綠帶往前行進,雖然這些湖區沼澤已經遠離墾區,囂聲罕至,但湖邊有枯萎的茂密蘆葦,還有大片胡楊林,有飛禽走獸可供射獵,所以仍時常能見到在附近遊牧的羌人部落,見了使團也不害怕,而是牽著羊過來與他們做生意。
離開玉門關的第一夜,使團就在一個小湖邊過夜,他們頭枕著粗大的蘆葦草梱,耳聽湖上的風聲,身上雖然蓋著羊皮裘毯,卻依然寒冷。
到了第二天,疏勒河的水更小了,最終被幹裂的土地完全吸乾,只剩下一道乾涸的河床,前方便是茫茫戈壁。
但生命的跡象並未完全消失,比如任弘就在距離玉門關九十漢裡的一片低窪沙地旁,見到一大片蘆葦、甘草、白茨等物,還有一座被廢棄的驛站,以及驛站旁一口又大又深的井,打上來的水不同於湖泊的鹹澀,竟甘甜無比……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