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撫摸著胡克的實驗畫稿,道:“真的好複雜,我還有的學。”
胤礽沒有安慰李彤,他道:“確實應該多學一些。以後大清科學院會如此走,都系在你一個人身上,你擔子很重。”
雖然後世總會弘揚努力的效果,比如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什麼的。
其實一件殘酷的事是,科學家就是吃天賦。沒有天賦,再多努力都沒有用。
特別是在這個科學剛剛啟蒙的時代,完全是靠天賦火花點燃。
後世科學理論已經趨於成熟,才會有許多人埋頭苦幹幾十年,用笨實驗的方式得出成果。
在以牛頓為代表的這個十七世紀、十八世紀,科學家們的主要成就都集中在四十歲之前。數學家的話,都集中在三十歲左右。
對數學家來說,如果二十歲之前沒有在數學上顯露出獨樹一幟的天賦,那麼他未來幾乎也不會在數學上有成就了。
而即使是後世,數學仍舊和那個科學剛剛啟蒙的時代一樣,只吃天賦。
如果翻一翻中外得獎的青年數學家們的履歷,就能看到他們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基本上獲得過成就。
數學就是這樣,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李彤恰好就是一個“會”的人。
在十七世紀、十八世紀這個科學界群星薈萃的時代,胤礽不相信大清這麼大的地方,沒有一個能比擬外國群星的人。
他找到了李彤。
他相信李彤就是這樣一個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