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龍且傳說”的打賞。
吳爭是不知道,這個任命,無意中觸發了一次大變革。
張國維、熊汝霖、張煌言等人,給吳爭挖了個“坑”。
因為學政的設立,影響極大。
無形之中,這幾個人“合謀”,從根子上糾正了吳爭對科舉一如既往的厭憎。
為大將軍府重新推行科舉入仕,掃清了最大障礙。
吳爭之所以厭憎科舉,也確實是受後世對科舉制度的抨擊影響,根深蒂固地認為,科舉制度選拔的多為詩人、詞臣,妙筆生花,可對北伐並無多大作用。
大將軍府麾下諸公,知道吳爭的脾性,幾次旁敲側擊地勸諫,發現無用後,也就不再去碰鼻子灰了,反正按吳爭眼下的意思,從江南學院選文官,軍校選武將,商學院選經濟之才,也可以滿足各衙門的執行。
都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這就造成,各府縣前朝取中計程車人、生員,特別是那些年紀大些的,已經成型難以改變的讀書人,被打落塵埃。
江南富裕,讀書人佔比非常高,這樣的人很多。
大明朝每屆科舉,江南諸省取中進士往往佔總數的八成以上。
如果是明室重興,那麼這些已經取中計程車人,往往會被超擢入仕。
可如今,這些人成了人眼中的廢物,這也是十一府之地,反對吳爭者的主要成因。
他們在無力抗爭之下,紛紛投靠宗室,或者離開前往雲貴投效永曆,甚至不惜背漢奸之名投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