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興朝以錢謙益為首的十人使團,與濟爾哈朗、譚泰為首的清軍將領團,僅一個時辰就達成了初步構想,那就是要將“和平”從京城漫延至江北。
不過,因為濟爾哈朗、譚泰還不足以完全代表清廷,也沒有替福臨、多爾袞做主的權力,所以,義興朝想要讓清軍退回江北,回到戰前狀態的願望,一時還真達不到。
但是,濟爾哈朗“鄭重”承諾,無論清廷如何決策,他個人是無比贊成雙方取得諒解、實現“和平”的。
畢竟是在錦州、松山,與明軍九戰九捷的清廷鄭親王,皇太極死前欽授的輔政大臣,雖說被多爾袞搞丟了輔政之銜,可所謂餓死的駱駝比馬大,濟爾哈朗的承諾還是打消了義興朝很大一部分顧慮的,特別是錢謙益的顧慮。
但也有有識之士,譬如象錢肅樂、王翊這樣的,他們向朱慈烺直諫,認為停戰可以,和談可以,簽署條約須三思而後行,至少得等與鎮國公吳爭聯絡上,再做定奪。
確實,如今的義興朝兩國公,一個重傷休養,一個半個月沒有聯絡上,如此關乎社稷將來的條約,怎麼也該通個氣不是?
可問題就出在諫言的後半句上。
朱慈烺不傻,反而非常聰明,甚至比朝堂上很多大臣更敏感。
他在初聞濟爾哈朗想要和談時的狂喜之下,慢慢冷靜下來後,也同樣感覺到了反常,所謂事有反常必為妖,朱慈烺心裡也在嘀咕,狼不吃肉改吃素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