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吳爭停止炮擊這半個時辰裡,廖仲平部已經對西城牆發起了強攻,且明軍已經迅速突破了一段不短的城牆。
只是清軍的抗拒也非常頑強,一時無法擴大戰果。
而這半個時辰,當東城清軍得知西城遭受明軍進攻,緊急之下,調動兵力增援西城,正好被孫嘉績看出了異狀。
吳爭反應及時,立即下令開炮。
這炮聲不僅給了廖仲平信心,更增添了攻城明軍計程車氣,反之,清軍士氣大降。
清軍對火炮的痴迷,遠在明軍之上。
從寧遠大戰之後,清廷對火炮的研發投入遠甚明朝。
當然結果也很清楚,明亡之前,盤踞關外的清軍已經擁有了八十多門自制改良的紅衣(清人忌諱夷字)大炮,其射程可達十里之外。
只要想想,孔有德帶著三千多匹戰馬、二十多門紅衣大炮、三百多門西洋炮投降了滿清,就能換來皇太極的三十里出迎,清廷對火炮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而明廷在這十多年裡卻是因財政窘迫、對火炮的戰略認識不足,一方面去仿製西歐速射炮,一方面也沒有財力去研製更強大的紅夷大炮,造成了火炮技術的停滯不前。
此時明軍裝備的,還是當年寧遠大戰時的鐵火統(射程三里左右,還時常爆膛)、仿製的紅夷大炮(十幾年前的,射程七八里)。
這麼一比較,優劣就很明顯了,清軍可以在距離十里地對明軍進行攻擊,而明軍只能捱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