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大戰時,在儀真防禦戰最危險之際,陳勝為了保住所率金華衛一點骨血,“哄騙”史坤率部突圍、轉進。
而史坤在撤離儀真之後,突聞背後“隆隆”重炮聲,方明白陳勝用意,於是他毫不猶豫,毅然率部返回儀真,回到儀真城外後,從東城繞至北門,對正在休息的敵軍騎兵,發動了突襲,猝不及防的清騎被打了一記悶棍,潰不成軍,史坤由此一戰成名,此時的史坤已經晉升為指揮使。
需要說明的是,北伐軍軍銜中的指揮使,已經不是一個職務,而是一種軍銜,相當於少將。
指揮使前面雖然冠名,方才成為職務,譬如吳淞衛左營指揮使。
而都指揮使,既是軍銜,又是職務,這相當於一個兵團司令,它的下面就是二至三營指揮使。
也就是說,衛,常在,而將領不常在。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
這就是吳爭結合這個時代,對軍隊的整改。
此舉的最大用處,就是將軍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杜絕兵隨將走的傳統弊端。
當然,此時的史坤,已經有了另外一個稱號——冶山護國軍司令。
天曉得,吳爭為這個不在北伐軍編制之內的“稱號”,費了多少腦筋。
好在這名號算是喊出去了,史坤手下也有了五千人馬,臺子搭起來了,至於最後能走到哪一步,恐怕只有上天知道。
吳爭自認不是孫武再世,他所用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廣撒網,方可多撈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