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出人意料地將戰場指揮權交給了施琅。
他對施琅說,“此戰敗局已定……所以,你別怕打輸,本王對你只有一個要求,打痛敵人,讓他們在此戰之後,想起今日之戰,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如此,本王便記你一功。”
施琅默默抱拳一禮,出艙接替了吳爭指揮。
……。
施琅的性格,其實不完全屬於莽撞,恰恰相反,他屬於悶騷型。
因為他的投效,鄭森無法再象史書上那般殺他的父親和兄弟。
鄭森不敢,確實不敢。
連多爾袞都不敢輕易殺死沈致遠和錢翹恭,鄭森又怎麼敢殺施琅的父兄呢?
不是吳爭有多可怕,吳爭最多力敵三、五韃子,再多恐怕也是飲恨沙場的份。
但吳爭背後,二十萬北伐軍就是最大的後盾。
北伐軍的構成和編成,與此時的所有軍隊不同。
以營為壑,營是基本單位,並非作戰單位。
營,可以是千人,也可以是萬人,甚至數萬人。
營,只是一個容器,裝盛兵員的容器,它的主將是都指揮使。
都指揮使的主要職能,是練兵,而非真正意義上的一軍統帥。
這不是吳爭的首創,事實上,歐洲,特別是英吉利人,首先開創的是團的概念,與北伐軍的營編制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也不盡相同,吳爭有了一定的改良。
北伐軍真正的掌軍者,是各衛指揮使,他們不參與練兵,卻掌握著真正的軍權。
曾經張國維、方國安等人提出過異議,認為這種方法會受將不知兵,兵不識將,從而使得戰力大減,非善戰者所不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