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可能!”
懷著批判的心態,弗雷德點開了星環貿易官網上名為【小行星採礦實錄】的影片,表情漸漸從不屑變成了懷疑,再從不屑變成了震撼。當看到兩隻機械臂彈出兩把鐳射刀似得光刃時,他的心臟頓時猛地收縮了下。
而隨後,便有了先前那句“這不可能!”的驚呼。
影片繼續放映。
兩把光刃交錯,毫無阻礙地在礦體上割出了兩道口子,緊接著工具變刀成錘,三下五除二地將大塊的礦石從小行星上剝離了下來。那機械錘捶在了礦體上,同時也“咚咚”地捶在了他的心頭,未來人礦業展現的技術實力,徹底粉碎了他心中的懷疑與不屑。
他是《紐約時報》科技版的主編,在近些年的工作中,他總結出了一個規律,那就是相比起蘋果、微軟的產品釋出會,讀者們似乎越來越熱衷於瞭解未來人集團又弄出了什麼新鮮的玩意兒。
從nasa公佈星環貿易將貝努小行星拖到地月軌道開始,他已經連續發表了十數篇文章,對此進行了跟蹤報道。
“究竟是誰賦予太平洋那邊的瘋子們權力,將三十億噸當量的炸藥拖到我們家園的附近?”
“科技必須被限制,不受約束的技術只會加速我們的毀滅!這次是三十億噸的炸藥,那麼下次呢?一百億噸?到時候上帝都救不了我們!我們會向恐龍一樣,在小行星的硬著陸中滅絕!”
作為科技版的主編,由他來說這些話,屁股似乎有些不正。但身為一名從記者爬上來的主編,他卻很清楚一名新聞工作者應該說些什麼話。新聞的嚴肅和嚴謹?不不不,那都是上個世紀的老皇曆了。沒有噱頭的新聞,是沒有未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