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零六年前後,端方和戴鴻慈帶領首批考察團,載澤、李盛鐸和尚其亨率領的第二路考察團,相繼由北京低調出發,分路出洋考察各國憲政。
從強迫外國使節叩頭到主動向外國學習,清帝國經歷了一個尷尬而艱難的轉身,但畢竟是轉向了有希望的一邊了。
國外輿論對清廷派出考察團一事的反應十分熱烈。早在五大臣出洋之前,外國的一些報紙便登載了大清帝國將要派出考察團的訊息,英國的《泰晤士報》還連續發表評論《論中國之前途》,對中國的新政改革和選派大臣出洋考察進行了很高的評價。
五大臣正式起航後,《泰晤士報》又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人的中國》的文章。作者布蘭德滿懷熱情地評論道:“人民正奔走呼號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會到來的……今天的北京已經不是幾年前你所知道的北京了。中國能夠不激起任何騷動便廢除了建立那麼久的科舉制度,中國就能實現無論多麼激烈的變革。”
德國著名的漢學鼻祖福郎克在《科隆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名叫《中國訪問團學習外國的國家管理》的文章。在文章裡,福郎克不無樂觀的說,大清考察團此次出洋,是為了學習日本和歐美各國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系,這將有極大的可能把西方的憲法和制度移植到中國去。
不管是國人,還是外國,對此次清廷的考察團都寄予了希望,希望他們這次考察能給中國帶來點不一樣的東西。願望是美好的,可實際的效果呢,唯一可以預測的便是立憲運動必然會有一個加速,會向前再大步地邁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