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文強看來,外資借款要求抵押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抵押,誰不擔心錢打水漂啊!至於管理權、用人權、稽核權和購料權等,如果全交與國人,不管是官府,還是商人,管理水平還在其次,貪墨侵蝕挪用就將使鐵路修建的成本大增,建成的鐵路收效期也將延後。
說到底,到了滿清末期,差不多已經是全民腐敗,不僅是官員腐敗,民眾也腐敗。比如各地商辦的鐵路公司,揮霍奢糜,私親遍植,打著冠冕堂皇的民族主義旗號,卻是損民利己,養肥了大碩鼠,留下了糊塗賬,平頭百姓的股金卻無人關心。
其實這也是清廷相當鬱悶的事情,精心設計的改革,在經過官僚體系的執行後總是會“爛尾”:明明是利國利民的“仁政”,最後卻被大小領導幹部轉變為擾民和斂財的工具。在這樣巨大的利潤誘惑下,“新政”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當地官紳迅速躋身先富起來的行列。
“仁政爛尾”的後果,就是民怨與改革成正比上升,改革越深化,民怨越沸騰,“群體性事件”就越多,甚至遠超過政治高壓之下的前朝。而原先作為民意代表的鄉紳們,因為沒有“公務員”身份的束縛,而又有著在鄉間的權威,左右逢源,把持公事,侵蝕款項,甚至藉口籌款苛斂商民。
清廷對吏治的重視可謂到了相當深的程度,但在制度化監督的缺位下,上有老虎,下有蒼蠅,在白花花的銀子面前,各種手段便顯得十分蒼白無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