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羅蘭都明白一個道理。
資訊的好壞,是不可控的,但釋出資訊的人,是可控的。
很多看電影追劇的傢伙時常會驚呼,好萊塢的尺度太特碼的大了吧!奈飛公司為了搶佔市場,竟然拍出《紙牌屋》這樣的劇集博人眼球,難道不怕被人報復嗎?
他們當然不怕,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立場。
《紙牌屋》的首席編劇鮑爾-威利蒙,曾經做過查爾斯-舒默、霍華德-迪恩和hillary-的助理,他比誰都清楚,誰能黑,誰不能黑。
所謂的黑暗,所謂的大尺度,不過是已經曝光,無足輕重,可以給大眾看的東西!
而那些不能給大眾看的,又或者說即便曝光了也必須降低影響的東西,觀影的人次和宣傳力度,就會呈直線下降,就比如說——《黑水》。
和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薩姆-門德斯的《1917》相比,《黑水》才是最倒黴的那一個好麼?如果非要說現實和諷刺,它不比《寄生蟲》更能震撼人心?
可它就是沒火,所有的訊息都被壓下去了,甚至連半個無足輕重的獎項和提名都沒有拿到,更諷刺的是,《黑水》出品方同一年出品的《美國工廠》,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最諷刺的是什麼?
是《黑水》出品公司兩年前出品的《華盛頓郵報》!
它至少拿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影后提名,並且讓人感慨,那個同一年搗鼓出《辛德勒的名單》和《侏羅紀公園》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時隔二十多年,仍舊寶刀未老,能同時貢獻出《華盛頓郵報》和《頭號玩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