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又稱詞餘、樂府,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是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時期。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兩者都採用北曲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學的主體。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的散曲;二是由套陣列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範,專為舞臺上演出的雜劇。從形式上看,散曲和詞很相近,不過在語言上,詞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潑;在格律上,詞要求得嚴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元曲雖有定格,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靈活性。所以讀者可以發現,同一首“曲牌”的兩首有時字數不一樣,就是這個緣故。
元曲有著獨特的魅力,一方面它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另方面它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鬥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其鋒芒直指社會弊端,使元曲永葆其藝術魅力。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現實的深刻以及題材的廣泛、語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潑、風格的清新、描繪的生動、手法的多變,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苑中放射出璀璨奪目的異彩。
元曲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初期從元朝立國到滅南宋的階段。此時元曲剛從民間的通俗俚語進入詩壇,具有鮮明的通俗化和口語化特點,情致獷放爽朗而質樸自然。此時作者多為北方人,其中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王小軍、白樸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關漢卿的雜劇寫態摹世,曲盡其妙,風格多變,小令活潑深切,晶瑩婉麗,套數豪辣灝爛,痛快淋漓。馬致遠創作題材寬廣,意境高遠,形象鮮明,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被譽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中期從元世祖至元年間到元順帝后至元年間。此時的元曲創作開始向文化人、專業化全面過渡,散曲成為詩壇的主要體裁。重要作家有鄭光祖、睢景臣、喬吉、張可久等。末期從元成宗至正年間到元末。此時的散曲作家以弄曲為專業,他們講究格律詞藻,藝術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約細膩、典雅秀麗,代表作家有張養浩、徐再思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