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九十二回識番情指日解圍,違婦言上書惹禍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卻說黃河為害,非自漢始,歷代以來,常憂潰決,至漢朝開國後,也潰決了好幾次。文帝時河決酸棗,東潰金堤,武帝時河徙頓丘,又決濮陽,元封二年,曾發卒數萬人,塞瓠子河,築宣房宮,後來館陶縣又報河決,分為屯氏河,東北入海,不再堵塞。至元帝永光五年,屯氏河淤塞不通,河流泛濫,所有清河郡屬靈縣鳴犢口,變作汪洋。時馮昭儀兄馮逡,方為清河都尉,請疏通屯氏河,分鎩水力。元帝曾令丞相御史會議,估計用費,不免過巨,竟致因循不行。建昭四年秋月,大雨十餘日,河果複決館陶及東郡金堤,湮沒四郡三十二縣,田間水深三丈,隳壞官亭廬室四萬餘所。各郡守飛書上報,御史大夫尹忠,尚說是所誤有限,無甚大礙。成帝下詔切責,斥忠不知憂民,將加嚴譴。忠素來迂闊,見了這道嚴詔,惶急自盡。成帝亟遣大司農非調,調撥錢穀,賑濟災民,一面截留河南漕船五百艘,徙民避水。既而天晴水涸,民復舊居,乃擬堵塞決口,為毖後計。犍為人王延世,素習河工,由杜欽保薦上去,命為河堤使者,監工築堤。延世巡視河濱,估量決口,飭用竹篾為絡,長四丈,大九圍,中貯小石,由兩船夾載而下,再用泥石為障,費時三十六日,堤得告成。可巧臘盡春來,成帝乘機改元,號為河平。塞一決口,何必改元?進延世為光祿大夫,賜爵關內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