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也沒有想到皇家內府的錢糧竟然這麼少,難怪春天的時候李世民下旨李承乾可以隨意取用內府物資不加禁止,李承乾一個月才花了七萬貫李世民就指使張玄素彈劾李承乾浪費國帑民財,原來不光小器還是窮啊!
想想也是,貞觀年間全國戶數才三百萬,總人口數還沒有現在一個一線城市多呢,能有多少稅賦?
而且李世民對內政不熟,他認為隋朝是稅收過重把老百姓逼反的,他看見隋朝倉庫存的糧食到貞觀初年都沒有吃完,隋朝卻早已經滅亡了。
所以他下令朝廷不準多存糧食要把糧食存在民間,這一點既有益於世家大族的利益也符合儒家的小農經濟觀,在初唐經濟不發達時對社會穩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這樣做實際上限制長遠的發展空間,使得國家和社會抵禦災害的能力都很低。
因為無論是小農戶還是大地主家裡都不願意多存糧食,糧食難以佇存而且糧價又低,家裡存糧除了佔地方就是養耗子,如儲存不善黴變了損失也沒處賠。
所以糧食一多,就要自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輕工業,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很簡單,就是說一家農戶去年糧食豐收了,家裡糧屯都塞滿了賣又不值錢,今年他就選擇不種或少種糧食改種桑麻,然後抽絲織布出口絲稠。
聽起來挺好的,但是有些地方遇上災害,朝廷存糧有限百姓家裡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受災人怎麼辦?朝廷強大的時候把他們看起來自生自滅,朝廷衰弱的時候只能任他們造反,時間長了朝廷也就沒有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