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堆成山的柳條箱子,蘇頌道:“這三年來,留在永城的那臺機器我用心良多,然而並沒有多大的收穫。現在燒同樣的煤,力氣比以前大了兩三倍,然而無論用什麼辦法,還是這樣的龐然大物。這種東西只用能在船上,若是用來制車,什麼路都壓壞了。”
從杜中宵制第一個蒸汽機的模型,到現在已經十年了。不但是杜中宵、蘇頌和韓絳等人,還有其他一些對機器感興趣的文人,更有許多能幹巧匠,加入到對機器的改進中。
這個時代的人,其實還是有很多對這些有興趣,願意投身其中的。不過技術很少跟工農業相關,更多的是用在天文儀器這些高大上的專案中。天文儀器更加精密,而且不惜工本,很多機械機構被髮明出來。
不過十年時間,蒸汽機的發展遇到了瓶頸。一是太過於沉重,要麼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要麼就只能安裝在船上。就像現在汴河上用的,一艘大船就裝一臺機器,貨船都做不了,只能當拖船。水運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太多,大家一心想的,是用這機器制車,能夠在路上跑。二是功率太小,偌大的機器,真正製成車,也拉不了多少貨物。
杜中宵也曾經想造一段鐵路,用蒸汽機拉火車,慢慢進行試驗。可鐵從哪裡來?鋪在哪裡?更不要說功率太小,拉的貨物太少,還不如馬車呢。這機器真正要想實用,必須要更大的功率,減小體積,不然就只能是個原理機,供人研究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