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
“以你才情,難乎?”
“孔押司,我便寫出一些小詩小詞,何來才情。且家父早逝,困於諸多家務,沒有十年苦讀,我不敢去科舉。”劉昌郝自認為十年,還是含蓄的說法。
宋朝教育遠比前面歷朝歷代發達,每年參加解試計程車子多達數十萬人,劉昌郝隱約記得一組資料,南宋時僅是福州一州之地,參加解試計程車子就達到了18000人,僅錄取54人。溫州的也不差,參加解試計程車子多達8000人,錄取的人更少,僅有17人,其比例達到470:1。當地許多士子被逼得“移民”,不是一士多解,而是舉家遷移到解試氛圍稍寬鬆的州府去。或冒貫寄應,偽冒籍貫參加解試。
這才是第一步,當年的新舉子,各地官府會拿出路費讓他們去京城參加省試,但還有許多老舉子自己出路費,陸續前往京師,繼續參加省試,多者能達到兩萬人,最終錄取的進士往往只有兩三百人,三四百人,可謂是真正的萬里挑一。或者放於另個時空,每名進士都最少是華五強打底,九成人能進大北大。
自己智商提升了,不過是“優秀人士”,與這些進士相比,並不佔據優勢。自己每天還要處理很多事,十年時間,都是說短的。
“須十年時間?”
“孔押司,我朝以來,我縣出過多少進士?且,進士分為五等,前三等尚可,後兩等,即便中之,亦不如不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