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麟其實對於皇帝的提議和問題有些措手不及,一時間也來不及做出得體的應答,讓君臣之間的問對時常出現冷場。他知道這也許會讓陛下對自己的學識產生誤解,但依然不敢‘妄言’,因為為官多年當然明白禍從口出的道理,一旦應對失度,讓陛下產生誤解和錯判,產生惡果不僅會毀了自己,也會誤國誤君。
趙昺對此並沒有多想,老臣謹慎持重,在自己態度不明的情況下,自然會慎言。而現下自己已經發出了足夠的訊號,也應該給其留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所以他沒有迫不及待的追問下去,而是以自己睏乏為名結束了談話,並邀其明日再談。
趙昺不想重蹈前人的覆轍,但也明白社會要進步,國家要發展,就必須要打破當下的局面,尋求新的平衡。而如何在保證改革能夠順利推行的情況下,平穩的進行權力過渡,並把動盪把握在可控範圍之內,這也是極其考驗他和一班重臣智慧的時候了。
要想做事,趙昺當然知道憑自己是做不到的,他必須依靠手下的臣僚和官員。而這就涉及到調整班子和機構的設定,而他就要系統的對官制進行改革,而如何佈局,增加哪些部門,裁撤哪些部門,部門職能如何設定,當下就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
當前趙昺考慮恢復的三省制,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在加強中央集權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並非就十分完美,所以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